当前东亚经济形势及其走势分析

2001年06月27日 14:49  中国经济时报 

  关秀丽/文

  受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东亚地区自身因素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所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大幅下挫。今年初以来,世界主要经济预测机构都下调了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预测,认为东亚地区正面临着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形势。东亚经济复苏进程是否停止,金融危机是否再次发生,东亚经济未来走势如何,这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美国经济增速骤降导致东亚出口下降,经济增长放慢

  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危机打击最大的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经济在2000年都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其中韩国表现最佳,菲律宾的GDP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亚洲国家和地区整体经济平均增长为7.1%。进入2001年以来,受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对电子品需求增幅下降的共同影响,东亚国家和地区中贸易依存度高、电子产业比重大的经济体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放慢。其中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经济体今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8 .4%锐减到4.3%;东盟其他地区的增长率将从去年的5.1%下降到4%。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首先,美国经济增长放慢使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下降较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尤其是靠IT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东亚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0%-30%,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对美出口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7%、20%和16%。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在NASDAQ股市上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财富效应缩水,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由财富效应间接抑制消费需求的直接结果是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今年1月和2月,泰国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9%和3.7%,出口急剧下降导致今年1月份出现了30个月以来的第一次外贸赤字,赤字额达2.82亿美元。今年头两个月,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则从27%降到6%。据韩国LG经济研究所分析,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韩国的出口就要减少54亿美元。今年菲律宾的出口比去年底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增速趋缓对亚洲电子品的进口需求明显下降,预计半导体设备在美国销售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约63%下降到2001年的8%,下降55个百分点,世界范围内的半导体销售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83%放慢到2001年的9.5%。由于亚洲供给了全球电子品需求量的40%,电子品出口的下降对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总出口以及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因此,受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电子业减速的影响,2001年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电子品出口将会下降,经济增长会比2000年有所放慢。

  其次,作为亚洲经济领头羊的日本经济不仅十年不见起色,而且日元汇率已经连续30个月持续下跌。日元贬值大大降低了亚洲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收支恶化,同时又减弱了日本的购买力,减少日本对亚洲其他地区产品的需求。由于亚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中约有15%销往日本,日本需求减少对亚洲地区出口产品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上面的分析看,由于美国和日本市场在东亚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而且美国和日本既是世界电子产业发展的主导国又是东亚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国,因此美国经济回落以及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会给东亚经济直接带来两方面的冲击:一是出口减少并导致经济增长下降;二是电子产业受冲击。以上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有可能导致东亚各国国内投资和消费萎缩,内需不振,使亚洲经济增长雪上加霜。

  二、亚洲经济金融形势出现动荡,但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2000年在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亚洲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一些国家的币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股票市场价格下跌了30%-50%。其中,印尼盾的贬值幅度之大,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仅见。去年7月份,印尼盾兑美元的汇率跌破9500比1,年底再破9600关口,达到过去近两年以来的最低点。泰珠的汇率7月也跌破41珠兑换1美元,年底跌破43关口,创近一年以来的新低。菲律宾比索年底跌破49比索兑1美元,比年初下跌了大约10%。除汇市告急外之外,2000年以来,印尼、泰国、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家股市的综合指数下跌了40%左右,而台湾地区加权指数自去年2月中旬到年底已跌去了45%,香港创业板自去年3月20日创立至年底下跌了64%。于是有人担心,亚洲经济金融将要面临一场新的危机。

  实际上,本次经济金融动荡与上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不同,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第一,从动荡的起因看,亚洲股市不稳定与美国科技、网络股下跌关系很大,不完全是自身因素。目前,由于资本流动自由度增加,使资产价格能够对全球发生的事件快速反映,美国经济增速放慢和电子业支出下降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需求明显减少,亚洲出口企业的赢利预期下降反映在股市上必然是公司股票价值走低,金融市场动荡,这也折射出此次外部风险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亚洲的实际生产部门,而不是金融部门。第二,从动荡的表象看,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股市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在2000年,美国股市却频繁出现大幅震荡。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微博]指数在2000年1月和4月分别开始大幅度下跌。道-琼斯指数则始终动荡不定,暴跌与强劲反弹随风而动。2000年4月14日,由于消费物价指数(CPI)大大超出人们预料,三大指数狂跌不止,道-琼斯股指一度下跌722点,纳指一度下跌411点,创下两股指下跌的历史最高记录。在11月份,纳指更是多次跌至2700多点。2000年10月18日,道-琼斯股指一度跌破10000点大关。几乎可以肯定,美国股市已进入熊市。第三,虽然亚洲金融市场股市下跌、汇率不稳定,但目前短期资本恶意投机的现象并不存在。

  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大都进行了经济金融的改革和调整。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亚洲各国和地区完善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将不良债权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成立了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对金融机构存在的不良债权进行评估,或由国家资产管理公司买下后拍卖,或向外国投资者出售部分股份。各国先后制定和重新修订金融法规或法令,以增强金融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同时,为解决银行资本融资问题,一些国家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并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金融机构的股份。韩国在去年加快了改革步伐,加大强制整顿金融业的力度,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在去年第四季度强制六大银行减资,通过注入新的公共资金来清理其帐目,并推动银行合并,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在经济结构方面,亚洲国家通过企业并购、出售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以提高企业效益。韩国所做的调整是将大企业、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结合起来,并行发展。据韩国银行的统计显示,风险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大大高于大企业和一般中小企业,而且大量风险企业的创办也为减少失业做出了贡献,风险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并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先进化,韩国的微观经济基础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韩国将传统产业和知识经济接轨,其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据韩国银行今年初发表的统计,韩国信息通信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正逐年提高,1995年为5.6%,1999年达到12.7%,而2000年达到了16.1%,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接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韩国的经济实力。泰国也着手几项改革,在债务处置方面取得进展。在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法已经修改,旨在营造一种保护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环境。马来西亚的重建集中在延长贷款期限和利息支付而不是重组债务人方面。重组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核销不良债权,降低企业负债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改善了亚洲国家的金融体制,提高了亚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力,都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随着改革和调整的不断深入,亚洲国家的国内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长率从1999年的6%提高到8%左右,其中受危机打击最大的几个国家的内需增长率分别为:印尼6%,马来西亚12%,菲律宾3%,韩国11%,泰国4%。1999年末在韩国和马来西亚,投资和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2000年下半年,印尼的投资和私人消费两项之和又有所增加。在印尼、韩国和马来西亚国内投资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经过三年的调整,亚洲国家和地区具有以下一些有利条件避免金融危机再次爆发。

  (1)2000年亚洲经济金融市场的动荡只是经济运行中的一面,各国实体经济仍处于增长阶段。资料显示,2000年韩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GDP增长速度可分别达到8.3%、3.5%、7.8%、3.8%和4.5%。在一些国家长期滞后的国内投资出现转机,经济增长逐步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例如,2000年韩国投资支出一直保持在双位数,2000年第一季度增长最快达到63.3%,其消费支出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00年5月,韩国的零售额比1999年同期增长了14.3%。就2000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言,韩国位于复苏的前列为9%,印尼增长可达4.8%,马来西亚为8.5%,菲律宾为3.9%,泰国为4.5%,且供需双方增长的结构趋于平衡。

  (2)亚洲多数国家纷纷放弃了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金融制度方面减少了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3)亚洲各国短期外债大幅度减少,资本结构明显改善。金融危机后,外国银行给亚洲的新贷款和购买的债券大幅减少,但直接投资继续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的数字,跨国公司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在1996年为1200亿美元,1999年增加到1550亿美元。相对稳定的国外直接投资大规模取代波动的银行短期借贷,使许多国家和地区资本流动结构有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短时间内大量资本从亚洲地区突然撤离引发金融危机。

  (4)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和地区金融业经过两年多的清理和整顿,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不良债权有所减少,如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国金融系统的不良债权已降到总资产的10%到30%。

  (5)一些国家和地区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东亚国家和地区经常项目顺差超过580亿美元,外汇储备已增加到2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亚洲国家和地区具有一定的应对金融不测的能力,减少了对国际援助机构的依赖。

  (6)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国内和国际的监管当局具有比几年前更加强大的抵御风险、驾驭市场的实际能力。

  (7)尽管美国经济危象重重,但强劲的房地产业和失业率仍维持在30年来的低水平以及良好的通胀指标仍然有理由让人相信:此次美国经济增长减缓态势虽然不可立即消失,但美国经济不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既可以避免通过贸易渠道直接影响亚洲经济,又可以避免通过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并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汇率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亚洲经济产生间接影响,为亚洲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最为宝贵的外部发展环境。

  从目前美国经济运行态势看,美国经济可能在年内止跌回升,亚洲国家和地区实体经济增长趋缓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波动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美国经济的利好走势和亚洲经济金融自身抗冲击能力的增强,使亚洲再次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由于经济金融市场受人们的心理预期走势影响很大,并且在东亚和南亚国家和地区,政治因素和社会稳定状况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影响更大,增加了对其经济金融走势预期的难度。随着金融市场波动程度的逐步积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在逐渐深化,尤其是在上次亚洲金融危机遗留下来的金融机构巨额呆帐和企业庞大债务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亚洲金融机构应对金融市场的能力面临很大的考验,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必然影响到资金配置,国内企业在金融市场筹资的难度加大,最后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此外,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走出衰退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手段,其结果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宏观经济政策空间日趋狭窄,实体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容乐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美国经济增长继续减缓,亚洲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继续上升,那么,在内忧外患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笼罩在亚洲经济金融市场上空的阴云也有一些会增加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可能。

  三、东亚经济走势分析

  决定东亚经济走势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现阶段自身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二是外部环境特别是美、日经济景气状况。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特点,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向美、日出口电子产品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因此,2001年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日本经济低迷不振对东亚电子产品进口需求减少的影响,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下降是不能避免的。根据专家们的一致预测,2001年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7 .1%放慢到4%,预计这五个国家2001年经济增长率依次分别为4.3%,2.5%,3.5%,3.5%和2.7%,韩国和马来西亚的降幅最大。

  美、日经济不振对东亚总体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美、日经济下滑导致国内消费水平下降,影响到亚洲国家对美、日的出口,并可能导致贸易盈余减少,增加了东亚国家的还债负担,这种影响在中小国家体现得更加明显。第二,美、日经济放缓会影响东亚国家吸引外资。美、日经济放缓将削弱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信心,美国股市下跌及金融市场不稳定将使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和证券市场出现波动,使跨国公司对亚洲国家的直接投资下降,并使企业上市融资遇到一定困难。第三,证券投资方面。在东南亚,股票的主要持有者是一些大银行和企业集团,股市的下滑会使这些银行或企业集团资产大幅度缩减,导致制造业等行业的衰退。制造业和银行业是关联度较大的行业,它不仅可以直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第四,美国IT业的衰退,将直接导致东亚国家和地区".COM"公司或是一些新兴小企业的衰退。此次美国经济放缓受影响最大的将是亚洲各国和地区中的出口外向型企业,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投资将会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当国内利率不断下调为此类企业扩张带来好机会。制造业领域中的家电行业由于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前景看好。对于IT业来讲,刚成立的一些小公司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可见,美、日经济不振将使东亚国家和地区电子品出口下降,贸易盈余减少,债务负担增加,外资流入减少,直接影响电子业和制造业的景气,在短期内导致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幅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中长期内,这种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转变成现实,还取决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市场驾驭外部冲击能力的强弱。如前分析,此次东亚经济金融出现动荡,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外部环境特别是美日经济走势的影响,其传导渠道是通过减少东亚国家和地区对美、日市场出口电子产品来影响其金融市场的。因此,从中长期看,东亚国家和地区抵御外部冲击的关键是夯实实体经济增长的基础。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深化改革,让改革的触角由浅入深地触及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使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牢固建立在依靠内需拉动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东亚经济在任何外部环境下都朝着既定的目标行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东亚国家和地区要在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扩大开放,把促进出口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严重的技术依赖和产业依赖,从源头上增强抵抗经济金融动荡能力。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而言,处理好政治稳定及市场透明度问题,也是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