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敌意收购开绿灯 以提高经济竞争力

2001年06月13日 13:52  财经时报 

  【记者纪肖鹏北京12日报道】经过漫长的12年谈判之后,欧盟各成员国、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近日终于就欧盟范围内对敌意收购的监管措施达成一致。

  欧盟专门设立的一个协调委员会同意在今后5年内,逐步以新法规取代现行的允许不经股东大会讨论由公司管理层以“毒药计划”对抗敌意收购的规定,从而使兼并更加容易。

  这个委员会同时要求收购方对所有股东一视同仁。收购方必须收购目标公司所有股东手中的股份,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只要争取到大股东的支持,买入足以控股的股份便可以不顾小股东的权益。此外,新法规还对公司雇员对敌意收购的知情权进行了修改,公司雇员们将与股东们一起享有得到及时的收购进展详情的权力。

  在欧洲,通行的兼并方式以并购双方公司谈判合并条件的“善意”收购为主。但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深入,经济交融渗透不断加强,人为的设置收购障碍越来越为人诟病。然而,敌意收购的直接性和跨国收购对收购所在国的影响使对敌意收购的争论十几年来一直没有结果。

  有关放松对敌意收购的协议还需要得到欧盟部长会议和欧洲议会的通过。尽管德国仍对协议持保留意见,但大多数分析家对协议通过的前景表示乐观。

  此间分析家指出,这一协议意义深远,它将大大提高欧洲经济的竞争力。从全球来看,尽管发生在欧洲的并购案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与美国如火如荼的并购风潮相比还相去甚远。在1995年至2000年间,共有11600家欧洲企业进行了总值为2.7万亿美元的并购,而同期美国发生收购的企业达25800家,总值为5万亿美元。这项决议为欧盟各国修改现行的有关公司并购的法规铺平了道路,有助于欧洲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并被广泛认为是欧盟要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的努力的一部分。

  [背景资料]善意收购是指并购双方公司通过友好谈判,就合并条件达成一致,并通常得到所在国政府的支持和批准。尽管这样的“善意”收购常常皆大欢喜,但由于谈判过程中妥协较多,收购方往往不能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实践中效果不佳。

  敌意收购是指通过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相对多数股票,从而进入董事会,控制目标公司。在欧洲各国,传统上对敌意收购持反对态度,不论政府还是被收购的公司自身都对敌意收购充满“敌意”。敌意收购虽然充满敌意,但由于收购成本较高,独揽大权的入主公司往往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而对公司发展、对所在国经济的贡献较大。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