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檀香山5月9日专电(新华社记者丁宝忠)10+3财长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加中国、日本、韩国3国财长会议,它是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框架下的一个专业部长会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国家共同面临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危机的问题。有关国家的领导人感到本地区有必要加强合作,尤其是财政和金融合作,以便尽快恢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首次9+3(后由于柬埔寨加入东盟,改称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东盟成立30周年之际,于1997年12月中旬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会议。
在中国提议下,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设立了财长会议机制,参加者为上述国家的财政和中央银行官员。1999年4月,首次10+3财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讨论了亚洲经济和金融形势、加强东亚财金合作等问题。
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次10+3财长会议达成了“清迈倡议”,即将东盟内部原有的货币互换机制扩展到中、日、韩三国,在10+3之间逐步建立双边货币互换网络,以便在有关国家出现短期资金困难时进行援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10+3财长会议,讨论地区经济形势和财金合作的问题。
2000年9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三次10+3财长会议决定:在财长会议框架下成立专门工作组,就“清迈倡议”中有关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主要原则进行讨论。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审议了东亚财金合作进展报告,要求财长们尽快落实“清迈倡议”的有关内容。
2001年5月9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四次10+3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的内容涉及地区经济和金融形势、加强东亚地区财金合作、加强10+3国家的经济政策磋商和对话、“清迈倡议”的进展和10+3领导人会议后续行动等问题,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
财长们对以“清迈倡议”为标志的东亚财金合作的最新进展表示欢迎,强调该机制是对现存的国际多边资金援助机制的补充。自去年5月“清迈倡议”达成以来,东盟原有的货币互换机制已经扩大到东盟所有成员,资金规模扩大到10亿美元。10+3成员已就“清迈倡议”基本原则框架达成一致,一些国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谈判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据日本方面宣布,日本同韩国达成了20亿美元的美元与韩元的互换协议;日本同马来西亚达成了10亿美元的美元与林吉特的互换协议;日本同泰国达成了30亿美元的美元与泰铢互换协议。日本同其它国家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谈判也在进行中。(完)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