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从殖民地亚洲到亚洲领先
殖民地,革命,东亚模式,经济全球化,
与世界500强平等对话———
亚洲经济100年,就是世界100年的变革
艰难的起飞造就经济奇迹
100年前,全世界只有一个欧洲经济中心。亚洲,不过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代称。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全球发生重大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
随之,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然而,政治上的变化并没有带来亚洲国家经济上西方附属地位的变化,亚洲国家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地。
上个世纪的50到60年代,日本经过两个经济倍增计划,迅速脱颖而出,在亚洲经济中一枝独秀。但是,不能不承认这背后是美国强大的资本力量的结果。
70年代,一种被称为奇迹的经济模式在亚洲凸现。引入一个硬的政策,加上一个市场规则,亚洲“四小龙”开始逐渐起飞。正是这种借助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促进了市场的建立,成为出口经济的工具,也成为与商界紧密联系的伙伴。金融公司背后是紧密的裙带关系。
用这种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夹缝中,日本起飞了,“四小龙”起飞了,“四小虎”也开始起飞了,从进口替代到控制下的出口导向战略,直接拉动地区经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拥有全球1/4人口的亚洲在一种模式下相继起飞。
就在同时,中国打开了大门。突然之间,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中的最亮点;“觉醒的亚洲”,似乎才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在此之前,只有日本上演“独角戏”,整个亚洲在世界舞台上不过是默默无闻的“经济荒漠地区”。
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具有如此明显的比较优势,打开国门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0%左右。特别是在对外国资本的吸引、进出口的比重占GDP比重上,都位于世界前列。20年,10亿中国人收入提高7倍,中国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主角。
为“在中国的财富”干杯!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经济低迷滞涨,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使得亚洲地区经济继续保持亮色。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突然爆发。一瞬间,亚洲梦似乎在破灭。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对经济的过多干预,由于名义开放度与实际开放度的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中的不透明,由于金融体制的漏洞……亚洲国家不得不反思自身的模式。
就在国际社会认为东亚经济奇迹的神话已经破灭的时候,中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以无可替代的坚定和实力顶住了金融风暴的冲击,并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携手走出了经济低谷。不少国际机构认为,亚洲经济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后,再次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各国中央银行的统计表明,自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亚洲经济复苏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料。1999年GDP增长率从1998年的2.3%提高到6.2%,东亚经济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同步恢复高速增长;二是高技术产业同步发展;三是地区内经济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关系进一步加深,领域逐步扩大,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区域内贸易的急剧增加促进了对美欧地区贸易的迅速增长,反过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这种三同步现象是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今天,亚洲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亚洲进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今天,亚洲技术劳动力出口约占全球40%。
今天,全球60%的储蓄在亚洲,亚洲已经拥有了东京、香港、新加坡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经已升至全球的第7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6大经济实体。
今天,财富论坛再次选择了亚洲,再次选择了中国。
就在昨天财富论坛的酒会上,一位中国企业的CEO建议,“为‘在中国的财富’,干杯!”众人轰然响应。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随着新世纪(0.370, 0.00, 0.00%)的亚洲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财富论坛必然选择中国,世界500强当然要齐聚亚洲,坐到我们的家门口来谈生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瑞龙[微博]教授这样认为。
第二部分
亚洲“新一代”领先世界
论坛结束,
“财富”开启
亚洲“新一代”风采初现
世界经济舞台上演“武当剑术”
“从现在起今后一二十年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这些年轻的商业领袖将肯定在其中塑造未来。”将在5月14日出版的《财富》杂志封面文章《下一代的全球领导人》第一句这样写到。37岁的中国女人李亦非[微博]名列《财富》杂志刚刚选出的25位全球企业新星榜首,这次中国的年轻企业家在25位全球企业新星中占得6席。
亚洲已经逐渐领先,而年轻的企业家们将成为亚洲领先世界的加速器。年轻的企业家们更国际化,对语言、对交流、对新知识都有一种更新型的、弹性的、更开放的态度。
“新一代的亚洲要靠亚洲国家,亚洲领先还要靠亚洲国家的每一个企业来推进。”杨瑞龙教授说,对亚洲和中国的挑战,就是世界500强的挑战。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就是社会能量的集中,这500家公司集中了将近全球一半的财富。它们不仅有很强的竞争力,不仅对于推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亚洲国家要领先,就面临着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要调整,就必须结构创新;结构要创新,就必须进一步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亚洲要发挥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就必须:
———亚洲国家加强合作,组成亚洲的“共同体”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经济形态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再过渡到网络经济形态
———完善金融体系,使之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
———经济结构调整,使亚洲国家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提高亚洲国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世界新面貌
呈现亚洲的微笑
中国始终是亚洲的火车头,我们已经听到:“今后5到10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已经确定了今后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继续推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到2005年,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2.5万亿人民币。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工商界提供巨大的商机。初步估计,从2001年至2005年,中国将进口约1.4万亿美元的设备、技术和产品……”
就在香港财富论坛召开前夕,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在变化》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中国不仅是地球上变化最快的地方,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同样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度。英国在19世纪用100年的时间使人均收入增长了2.5倍,美国从1870年到1930年60年的时间增长了3.5倍,日本从1950年到1975年用了25年的时间使人均收入增长了6倍,而中国从1979年开始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使人均收入增长了7倍。文章最后说,人们没有理由否认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下去,中国对亚洲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的作用将会是无法估量的。这,正是本次论坛所传递出来的一个重要信息。
“冷战结束、IT兴起、全球互动”,当财富论坛上的中国企业家提出的“跨世纪新特征”的时候,让我们再次关注李亦非那段透视未来的表白:
“未来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但对于我们来说,不管在什么位置,最后的目标都是为了把不同的机制、不同的力量进行一种融合,最后创造一种企业文化、构建一种商业模式或建造一个商业王国,这些发展都会对塑造商业世界的新面貌、形成新的商业机制或模式会有一种深刻的影响。”
新闻事件
今天晚上,《财富》全球论坛香港年会闭幕。香港新机场和北京国际机场同时热闹起来,因为许多参加财富论坛的各国政要和商界领袖将移师北京,参加于今天开幕的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今天,《财富》的老对手《福布斯》宣布:明年将在香港举办全球CEO大会。记者丁文亚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