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一纸禁酒令成就了美国药剂师彭伯顿的梦想,可口可乐诞生了。
12年后,同样是药剂师出身的布拉德研制出了百事可乐。
广告点炮
英雄所见略同,两家可乐公司最初都是靠广告一炮打响,但是随后的日子里,百事可乐陷入了困境,并曾两次向可口可乐求售都遭到拒绝,无奈之下,走投无路的百事可乐决定孤注一掷:同样价钱,分量增加。如今这种薄利多销的道理早以为商家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当时这一富有开创性的举措使百事可乐取得了胜利。不过,对于当时已是美国饮料之王得可口可乐公司来说,百事可乐得胜利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营销开道
事情转机缘于推销天才斯蒂尔的跳槽。位居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总裁的斯蒂尔由于不堪时任总裁的罗伯特的百般刁难,盛怒之下投入到百事可乐的阵营。此后的百事可乐在他的手中,先是摆脱了“便宜加大腕”的寒酸形象,从厨房走进客厅,继而进入超市、饭店,在饮料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此时可口可乐公司发现,百事可乐的销售额扶摇直上。
当然,可口可乐也没有停顿。50年代末,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了号称当时最新潮的“空中传真俱乐部”,帮助青年人追逐年轻和梦想。一时间可口可乐成为“青春”的代名词,销售不断攀升。
刚刚强壮起来的百事立即唱上了对台戏。成立了面向华发绅士和身着长裙的贵夫人的“联谊会”。虽然,为了扶持联谊会这个新事物,百事可乐缴尽了脑汁,但公众的反映却出乎意料的冷淡。大惑不解的肯德尔下令将营销部门提升为公司最重要的部门,甚至于对自己这样一个总裁,都必须承担期推销百事可乐德责任。这一次,百事可乐赌对了,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公司重新确定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为年轻人服务。
“觉醒吧,你就是属于年轻的一代!”简洁明快的广告语使百事成为新一代的代言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你又不得不承认,想到年轻人就触摸到了成功。
但同时,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也终于开始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具备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中,焦点总是集中在可口可乐的产品身上,“演员不是明星,可口可乐才是明星”,广告的中心永远都是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的广告则截然相反,“选择百事可乐,证明您是非常英明的”,处处把消费者摆在中心位置。“百事的一代”在公众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凭借着它,百事可乐赢得了70万战后婴儿潮孩子的心,并把这一代塑造成百事可乐的品牌忠实者。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近代广告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百事可乐很快抓到了。然而好景不长,百事很快又走上了可口可乐广告的道路,“喝过百事可乐,其他的没味”,趾高气扬的宣传把百事可乐的广告又引入了歧途。
产品硬碰硬
面对昔日阿斗的不断挑战,经过调整之后的可口可乐终于发话了。“秘密武器”节食可口可乐大举出击,无咖啡因可口可乐异彩纷呈。进入80年代,可口可乐更是一反常态,四处出击,成了一只好斗的公鸡。郭士达郑重宣告:“敌人打我们一下,我们决不只还击一下。”在他的指挥下,可口可乐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真正见识了对手强大战斗力的百事可乐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用无咖啡因百事可乐对抗节食可口可乐,双方排兵布阵,可乐大战陷入僵局。为了打破这种平衡,可口可乐加紧研制新产品,以期出奇制胜。然而令可口可乐没有想到的是,新配方的问世遭到了消费者空前的冷遇,使得这一重磅炸弹竟在自己头上开了花,无奈之余,可口可乐又恢复了老配方。
名人效应
这边战火未熄,那边又起硝烟。500万美元,百事可乐开创了高薪聘请明星做广告的先河,1000万美元,可口可乐勇敢跟进。名人就是一切,双方进入了争夺名人的战争。据统计,1983年至1988年中可口可乐与咖啡因可口可乐的广告中共展示过27位名人,外加31位美式足球明星。而百事可乐则用摇滚巨星和魔术泰斗来迎敌,最后的结果是连观众都分不清谁代表哪一种产品了,再加之魔术师后来又效力无咖啡因可口可乐,为可口可乐做广告的一名歌手又转投百事可乐的门下,广告变得雷同,缺乏新意。
1989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人员以重新制作20年前的经典广告“我想让世界大声歌唱”拉开了逃出“名人大战”的帷幕。但深得其利的百事可乐依然沉浸在名人广告的巨大成功之中。如今,离开名人之后的可口可乐向本土化方向加强了力量,尽管对于成功与否,可口可乐声称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百事可乐不断让世界惊呼的名人广告,总让可口可乐在黯然神伤之余加快了改革的进程。(本报记者 张丽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