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观察:人们期待APEC为全球经济开出良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9日 13:03  新华网

  新华网纽约11月8日电 (记者牛海荣)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拉开帷幕。由于这次会议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欧债务危机深重的大背景下举行,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人们期待,亚太经合组织能为全球经济走出困局开出一个良方,更希望亚太地区能够在引领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把脉全球经济困局

  本次峰会的召开正值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十字路口: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显著放缓,二次探底风险切实存在,如何消除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犹如一道难解的谜题,困扰着经济学家和各国领导人。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的经济复苏如履薄冰。不仅就业、住房市场长期不振,曾一度引领复苏的制造业也动力减弱。消费者信心不稳、高企的赤字水平以及激烈的党派之争也让政府在制定经济刺激政策时左右为难。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此次复苏进程将长期而艰难。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公布的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虽然美国整体经济活动持续扩张,但未来商业状况前景总体转弱,经济前景更趋黯淡。

  而在大西洋彼岸,欧洲还在为债务问题焦头烂额。希腊的问题尚未解决,意大利又成为众矢之的。投资者的疯狂抛售使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7%的危险水平。欧债危机如果愈演愈烈,不仅会进一步拖累欧盟经济增长,甚至会让欧元区面临崩溃的危险,从而给欧洲一体化进程造成致命打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0月31日发布报告,将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6%,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大幅下调至0.3%。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世界经济正踏进一个“新的危险区”。他认为,美国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提高财政状况的长期可持续性、减少公共债务和刺激经济中长期发展,而欧元区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主权债务与银行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佐利克警告说,一些新的风险,包括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风险、希腊主权债务重组遭受挫折、银行业流动性不足等,都会引发市场信心波动,冲击欧元区和全球经济复苏。

  探寻亚太增长方略

  经济危机后形成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双速复苏”的局面仍在继续,全球经济重心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转移,而亚洲地区则以其较快的增长速度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据国际机构预计,如果保持当前势头,未来20年全球产出将从78万亿美元增长到176万亿美元,其中61万亿美元的增长将来自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而发达经济体将仅贡献约37万亿美元。

  然而,高速增长的亚洲并非身居危机之外。对于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它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自身来看,亚洲新兴经济体不但面临着过度投资所造成的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风险,还面临由美元贬值、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以及粮食价格上涨交织在一起造成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对许多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体来说无异于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有坠落的可能。

  因此,为应对挑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速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内需,并继续强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目标。相信这也将是各经济体领导人和工商界人士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成员合作任重道远

  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依赖亚太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一点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已达成共识。然而,知易行难,亚太经合组织所有成员需共同努力,才能联手应对全球经济中的诸多挑战。

  从本次峰会的议题设置上看,绿色增长、能源安全、规制合作将成为讨论重点,本次会议的主题“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更是一语道破了21个与会经济体追求的共同目标。

  然而,要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推动亚太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亚太经合组织仍任重道远。

  首先,成员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如何在强调“绿色增长”、“技术创新合作”和“环境产品和服务自由化”等目标的同时考虑到各成员面临的实际情况,实现区域内环境、贸易和发展的“三赢”,是一个值得各方深思的课题。

  其次,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1994年,该组织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会议,明确提出“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这一目标。自此,“茂物目标”便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时努力的方向。然而,如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各经济体内部经济政策面临诸多困难,如何维护和巩固多边贸易体制、抵御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再一次考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智慧。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亚太经合组织已形成独特的合作方式以及充分调动政治、经济、学术界广泛参与的互动模式。此外,该组织的运作模式特别注意强调凝聚共识、分享经验、先易后难,最终达到积跬步以成千里的目标。

  “不要低估会议的重要性,更不要认为会议的成果仅限于最后达成的公报。真正的成果在幕后,当各方开始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并开展合作时,改变就会随之发生,”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约瑟夫·福迪对新华社记者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