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于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新智库发挥独特的作用。应对全球风险时代,特别要凝聚世界人类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理念、机制、秩序,这是新智库的历史使命。
他认为,从研究和实践来看,新智库的功能和作用,我们想大致归纳成五个方面:一是战略政策的储备库,坚持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与政府的关系我们应该是若即若离,所谓若即就是围绕社会重大理论现实开展研究,所谓“若离”要求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研究。
二是解决社会大众的问题,教育大众理性思考,影响民意,影响民粹主义,在诚信成为社会稀缺资源的时候,智库增加公信度迫在眉睫。
三是庄严圣洁的学术殿堂,坚持以学术为一统,处理好水与船的问题,根与叶的关系,那就是说水涨船高,根深才能叶茂。
四是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坚持实现思想者与行动者、学者与官员身份的转换,目前中国的状况,智库到政府的人这扇门开得比较多,政府再回到智库的相对比较少,这个门是开了半扇。既然政府要智库的人,因此我们要成为一个人才池,随时能够提供,因为只有提供人才,才会有影响力。
五是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坚持开放性研究,倾听不同声音,通过交流,争取话语权,共享人类智慧。因为我从教育界到政界,政界又到了学界,我体会到我们新制度生命力在哪里?在于回答实践中的问题,防止隔靴搔痒,如果是束之高阁的话作用是为零,没有信仰的智库是没有灵魂的智库,我们绝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为利益集团代言。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王荣华:主持人,各位代表,我就全球经济治理与智库作用谈三点看法:第一,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有文化视角,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治理问题迅速上升到政策和战略的高度,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恢复与重建承担着更多的国际责任,信心和决心,作为智库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还要积极推动文化教育,只有从心开始,以道相通,人对人,心对心,认真倾听、互相尊重,努力消除障碍和误解才能更好地推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我们曾经在上海举办过4届中国学科论坛,我们分别以和而不同、和平-和谐、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是中国之道,讨论阐述中国的和文化,得到与会朋友的肯定。在4届中国学论坛是由民间来举办的,全球治理的讨论不光是政府与政府的关系,就是说传统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各类智库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也就是民间力量、民间智慧、非政府力量在全球治理当中的作用。关于全球治理议题,很多问题是很难依靠单个国家来解决,比如全球安全,比如生态环境,比如国际经济,比如跨国犯罪,比如基本人权等等,而必须依靠国际的合作能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正在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当中,以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经济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注重的,这要求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发挥起应对危机的重任,像G20峰会的力量为平台,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共聚合路径,所以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有全球视野,需要有文化视角和民间的力量。
第二,全球经济治理重在本土化治理,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全球的共同参与,某一个地区发展也会面临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本土化的意义,也具有全球化一般性趋势的特征,某一个区域,某一个地方发生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全力共同治理的,世界就好比是一个大王国,分成若干块。
我想以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太平洋的上海为例来做一个阐述。大家知道上海正在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这里有几个问题,比如如何建设,这不仅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作为全球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全球经济治理的意义。比如说人民币的国际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顺应和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要为长三角,要为全球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和支撑,要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合作服务,比如说我们正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和运行成本上升的重大挑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比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安全运行,综合治理,交通、住房、社会保险等等诸多的公共问题,全球治理只有与本土设计结合,才能落地、落实。以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治理,以本土的实践创新全球治理,提供经验和教训。
第三,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新智库发挥独特的作用。应对全球风险时代,需要勇气胆略,更需要智力智慧,除我们自己以外,特别要凝聚世界人类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理念、机制、秩序,这是新智库的历史使命。从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新智库的功能和作用,我们想大致归纳成五个方面:一是战略政策的储备库,坚持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与政府的关系我们应该是若即若离,所谓若即就是围绕社会重大理论现实开展研究,所谓“若离”要求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二是解决社会大众的问题,教育大众理性思考,影响民意,影响民粹主义,在诚信成为社会稀缺资源的时候,智库增加公信度迫在眉睫。三是庄严圣洁的学术殿堂,坚持以学术为一统,处理好水与船的问题,根与叶的关系,那就是说水涨船高,根深才能叶茂。四是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坚持实现思想者与行动者、学者与官员身份的转换,目前中国的状况,智库到政府的人这扇门开得比较多,政府再回到智库的相对比较少,这个门是开了半扇。既然政府要智库的人,因此我们要成为一个人才池,随时能够提供,因为只有提供人才,才会有影响力。五是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坚持开放性研究,倾听不同声音,通过交流,争取话语权,共享人类智慧。因为我从教育界到政界,政界又到了学界,我体会到我们新制度生命力在哪里?在于回答实践中的问题,防止隔靴搔痒,如果是束之高阁的话作用是为零,没有信仰的智库是没有灵魂的智库,我们绝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为利益集团代言。
上海社科院三年前成立了智库研究中心,我们有同行说,你们在建智库的智库,我们想探索不同学科之间分支方向的相互交叉、相互提高,想推动具有中国特色智库的研究及应用,在智库研究中,我们也深深感到有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一方面智库建设是方兴未艾、百舸争游……我们智库发展需要加强国内外智库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国际交流,只有坚持开放研究,共享经验、智慧才能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