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巨头停产 日本支柱产业受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01:56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日本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对汽车、房地产等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

  昨日,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本田和日产均宣布将在本月14日停产。由于上游零部件企业受创严重等原因,地震将延迟日本汽车和零部件的对美出口,日企北美汽车生产也将减速。但主流日系车企较早便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绝大多数产自中国工厂,因此中国市场受影响不大。

  地震在给制造业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业更是首当其冲。由此前日本发生的历次地震以及国际经验判断,地震在短期内对自住购买者与投资者影响巨大,震后灾区消费者的购房意愿一般会大幅下降,而租赁需求迅速提升。在产品结构上,高层建筑将面临销售价格回落、价格体系重建的挑战,低密度、多层建筑则受到欢迎。

  整车零部件出口延迟:日企北美汽车生产将减速

  日系汽车在华产业链布局完整,地震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

  丁彬 刘霞

  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日本汽车产业遭受到较大的冲击。

  至本报昨日截稿,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均有不同数量的工厂关闭,其中导致整车厂关闭的部分原因是上游零部件企业受创严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日本车企中国投资公司了解到,车企还在对地震的具体损失进行统计和评估。

  而随着航运的中断,日本汽车的出口将暂时中止,这将影响到日企在正在恢复中的美国市场上的表现。

  据日本媒体昨日消息,继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宣布自14日开始停产之后,日产汽车也宣布,公司在日本国内的所有工厂也将从14日起停产。自此,日本三大汽车公司均宣布停产。至于何时复产,三公司均表示尚无明确时间表。

  对美出口将受影响

  目前,车企主要统计的是整车生产方面的情况,而零部件供应商的损失情况尚未浮出水面。而零部件供应商的现状将直接决定整车企业是否能尽快恢复生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次大地震对车企的影响相当大。不仅产品的排产计划因停产而全部打乱,而且零部件供应商的损失情况尚未明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复产。即使生产顺利,短期内航运的中断也会影响市场供应。

  数据显示,2010年,本田日本生产的汽车有30%用于出口,而丰田则有53%的日本产汽车用于出口,日产则有59%的日本产汽车出口。

  美国是日本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地震将延迟日本汽车和零部件的对美出口,使正处于恢复期的日本汽车的供应更为吃紧。汽车咨询集团总裁维拉格(Dennis Virag)表示,日本各大港口现都忙于救灾,近期仍不清楚普通航运会受多少影响。如果零部件出口被延迟,日企北美汽车生产也将减速。

  损失仍在统计中

  “丰田汽车有3家企业处于东北部震中位置,分别是两家组装厂和一家零部件工厂。目前,这3家工厂尚处于紧急避难状态,人员及财产损坏尚在统计中。” 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刘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丰田汽车大部分工厂位于中部的名古屋和大阪,处于东北部震中的是其集团下属企业。其中,丰田汽车的第三大生产基地位于此次震灾最严重的宫城县,而丰田在岩手县工厂是关东地区最大的工厂。这两家工厂的车间和生产线损失严重,已经无法使用。

  本田中国广报科科长朱林杰告诉记者,根据11日晚上得到的信息,位于枥木县的研究所因地震墙壁倒塌,造成一名男性员工死亡,以及30多人受伤。

  据海外媒体报道,本田公司目前在枥木县的研究所和零部件工厂因为遭受损坏而实施了封闭。由于零部件供应的困难,埼玉县和静冈县等四家主要的整车工厂从14日开始也宣告停产。

  根据日产官方网站11日下午发布的消息,负责生产发动机的福岛工厂以及负责铸造工程的枥木工厂都曾发生火灾。日产中国公关部许娜对本报记者表示,上述火灾均已被扑灭,除两人轻伤外,暂无其他伤亡损失消息。

  对中国车市影响甚微?

  由于主流日系车企较早便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绝大多数产自中国工厂,因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一汽丰田、长安福特马自达等日系合资车企负责人均表示,日本地震对中国市场的销售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日系车企在华的零部件供应商绝大多数来自于日本原有供应体系,这种不同于欧美车企、独特的产业链体系决定了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几乎同时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也使得日系车企的国产化率始终处于高位,因此受日本汇率变动以及天灾的影响并不明显。

  据一汽丰田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都在中国采购电动车窗开关、汽车组合开关和中央控制板总成等配件,而卡罗拉、花冠等车型的座椅以及门内饰板都是在长春一家合资公司采购的。

  盖世汽车网在2008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丰田威驰的国产化率在80%以上,卡罗拉与花冠的国产化率也在80%以上,皇冠达到60%,本田思域国产化率达75%,CR-V为65%,雅阁为85%,奥德赛为80%,而思迪与飞度的国产化率则高达90%。

  地震会改变租售结构 高层建筑市场风险大增

  黄树辉

  日本大地震在给制造业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业更是首当其冲。

  根据公开资料推算,此次地震海啸受灾严重的宫城县和福岛县两地,合计面积约21068平方公里,总人口合计约450万人,两地大量建筑被地震和海啸破坏、摧毁,为两地乃至整个日本的房地产市场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

  由此前日本发生的历次地震以及国际经验判断,尽管政府会在地震后出台支持灾后重建的相关货币和财政政策,但由于震后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短期敏感度较低,这些政策不能改变地震对房地产行业造成的短期冲击。

  短期市场“裂变”

  尽管每次地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各异,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土地投资机会、政府制定的住房重建政策如何保证商品房市场秩序、地震对住房消费者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衰减周期又是多久,乃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期要多久等问题,却是共同命题。

  美国1994年洛杉矶地震、日本1995年初的阪神大地震、中国台湾“9·21”大地震以及汶川大地震,在短期内都给当地房地产行业造成不小的打击,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自住购买者与投资者。

  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死亡6433人。日本房屋与城市发展部对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奈良县的购房消费者进行了详细研究,震后购房意愿由震前的50.4%迅速下降为14.5%,降幅高达71.23%,而对公屋与私人商品房的租赁需求大幅上扬,其中公屋租赁需求由震前的46.1%上升为79.1%,私人商品房租赁需求由震前的2.6%上升为5.6%。

  高层建筑将面临销售价格回落、价格体系重建的挑战。地震前倾向购买高层与超高层集合住宅的消费者数量,在地震后下降了93.9%,仅占购房人群6.1%比例的购房消费者倾向选择高层与超高层集合住宅,大大低于地震前16.9%的比例。

  成都正合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杨奕峰就地震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进行了专题研究,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根据日本的调查,高达70.8%的购房人群在地震后倾向选择联排别墅与多层住宅,比地震前上升了35.37%,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恢复阶段,低密、多层将引领市场复苏。

  这种影响还包括去区域选择的变化。奈良县消费者调查显示,75.7%的消费者在震前选择居住于郊区,在地震后,88.6%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城市近郊区生活,上升幅度为17%,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认为密度高的城市在地震中安全度更低。

  但地震并未加剧日本房价的下跌。公开资料显示,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全国土地价格指数在1995年与1996年分别下降3%和4%。其中“全国住宅地价指数”下跌幅度更小,仅为1.6%和2.6%,远低于这一指数在1993年和1994年的下降幅度。这意味着,阪神大地震并没有显著加剧当时的日本房地产市场下跌趋势。

  行业恢复多重悬疑

  日本政府为了减少阪神大地震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影响,1995年期间采取了较为激进的货币放松政策,一年内平均贷款利率大幅下调大约1.5个百分点,从年初的3.5%下降至年末的2.0%,对房地产形成有力的金融支持。

  但杨奕峰根据研究结论表示,震后房地产市场存在三大规律,其中包括震后出台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改变地震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短期冲击。

  杨奕峰说,无论是美国洛杉矶地震后经济恢复的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中国台湾“9·21”大地震后经济转型偏松的货币政策,或是日本阪神地震后经济衰退期激进的货币放松政策,都没有对震后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产生可察的差异效果。

  另一个普遍规律是,房地产市场恢复期大约等于收入增长恢复期加上6个月。杨奕峰表示,如果地震对城市经济未产生严重破坏,区域居民收入未发生明显变化,震后房地产市场恢复期则为6个月。

  但如果地震对城市经济产生严重破坏,区域居民收入下跌,震后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期等于经济恢复期加上6个月,因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经济恢复速度。

  对开发商而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密度和高层住宅在震后面临不小的市场风险。杨奕峰表示,地震刺激低密度住宅销量,但畅销期较短,仅仅维持5个月左右。

  地震后,日本采取政府基金与地震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灾后住房重建的资金筹措。在日本,地震保险作为房屋火灾保险的附加险而存在,房屋所有者有权选择购买与否,但由于日本地震频发,其实际购买比例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的灾后住房重建模式,更偏重于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安置问题。震后日本政府的住房重建以廉租房开发为主,虽然也鼓励自有产权住房进行大规模的物业维修建造,但对这部分住房建设缺乏足够的支持。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