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媒承认中国对美顺差遭转嫁 至少应减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3日 11:40  环球时报[ 微博 ]

  外企利润算成中国出口实际顺差至少应该减半

  美媒承认中国对美顺差遭“转嫁”

  今年以来,当欧美经济依旧低迷时,中国却凭借着巨大的市场和强劲的进出口贸易带动着全球经济向金融危机的“出口”迈进。但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却成了美国指责中国倾销及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理由。然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却明确指出,美国的这种抨击根本站不住脚。

  美国《华尔街日报》16日援引这份报告的内容称,若按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即使某国购买更多美国企业发明的高科技产品,也不会增加美国的出口。报告以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为例称,尽管iPhone完全是由美国公司设计和拥有的,但多数元件是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中国则进行了组装。组装环节在一部iPhone的批发价格中占据了3.6%的比例,批发价估计在179美元的话则为6.50美元。可出于计算贸易数据的目的,每一部iPhone的所有成本都被转嫁到中国头上。

  基于美国去年售出1130万部iPhone来计算,研究人员估计中国的iPhone出口价值为20.2亿美元。在减去中国进口的由美国公司生产的iPhone零部件1.215亿美元后,他们得出中国在iPhone上的对美贸易顺差为19亿美元。研究人员估算,如果中国只被算作制造了它那部分的iPhone价值,那么对于同等数量的iPhone而言,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将仅为7350万美元。而一旦美国贡献的零部件价值被计算进去,在iPhone上美国将会出现4810万美元的贸易顺差,也就是中国的贸易逆差。

  《环球时报》记者最近走访了广东的深圳和东莞两地,在这两个位于珠三角的中国加工制造业中心城市,记者看到号称“南中国最繁忙”的高速路上依然塞满装载货物的大货车,那些服装、玩具类的工厂依然在开足马力为西方的圣诞节、新年赶工。表面上看,这里一片繁荣。但知情人说,当地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得到的利润很有限,平均不到2%,大量的出口收益是被苹果等国外大企业拿走了,如果再考虑到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因素,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已经面临“产量增而利润不增”的困境。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举例称,每一个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芭比娃娃,在美国海关报价是2美元,其中中国的利润是0.35美分,而它在美国市场上的售价是9.9美元,中国每出口一个芭比娃娃,所获得的利润只有0.35美元,但算在中国头上的顺差却有2美元。目前贸易顺差的数字不能反映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如果贸易顺差的计算改变“原产地规则”的话,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至少下降40%。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分析称,这几年中美之间关于贸易顺差的争论一直围绕着“制成品原产国”这一概念进行。不仅可以说iPhone扭曲了中美贸易数据,相当一部分美国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都容易出现这种扭曲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即使不是美国投资的一些企业,它们的产品也对中美贸易数据产生了扭曲作用,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通过在华设厂投产,把产品出口到美国,从而出现“顺差转移”现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顺差转移”现象也曾出现在“亚洲四小龙”身上,日本当时也由于制造业发达,其对美贸易顺差一直很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新一轮国际分工使中国成为日本等国转移各种生产能力的对象,成为加工基地,自然也就产生了巨额的对美贸易顺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也认为,国际贸易的实际就是,如果把加工贸易都排除,中国将是逆差国而不是顺差国。这是新的国际分工决定的,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中美贸易顺差中的大部分(将近60%)是外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的。不仅利润被外国公司赚走,外国政府还反过来批评中国。

  传统的贸易数据是欧美指责中国货币和贸易政策的基础。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曾在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制成品原产国这一概念正在逐渐过时。如果对贸易统计数据进行调整,以反映不同国家为产品贡献的实际价值,那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应该减半。拉米称,将所有商业价值归于产品生产最后一个国家的统计偏差,可能将误导就失衡根源进行的政治讨论,从而导致错误的、事与愿违的决定。

  英国广播公司早前的报道称,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全球化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但美国必须解决自己的失业、过度消费和储蓄量过低的问题。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那么在中国制造一部iPhone的美元成本当然也会增加20%。但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这意味着组装成本仅会由6.50美元升至7.80美元,生产总成本仅增加0.7%。这可能不足以改变中美之间整体贸易往来的情况。

  周世俭称,中美贸易顺差并非是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压人民币汇率是没有道理的。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专家,都开始认同这一观点。美国国会的一些人,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一事实,他们只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无视这一现实。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