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直击G20:峰会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23:05  CCTV经济半小时
直击G20 直击G20

  主编:熊曼琳  编导:侯珍玛 王海涛  摄像:李培 李慧

  今天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韩国首都首尔,二十国集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20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在这里举行。从全球金融风暴中一路走来的G20峰会,已经诞生了两年时间。和之前的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多伦多峰会相比,这次首尔峰会的焦点会聚集在哪些议题上?从峰会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关于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信息?从今天开始,我们栏目将连续跟踪报道。我们的关注点也首先从G20峰会本身开始。

  今天二十国集团首脑相聚韩国首尔,召开G20第五次首脑峰会。本次会议将以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和发展为四大主要议题。这是G20首脑峰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也是第一次由八国集团以外的国家担任主办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李稻葵:主办国实际上,它是一个议程的制定者,一个思想碰撞的组织者,它是一个理念形成的一个推动者,这点是非常非常重要。

  李稻葵告诉我们,这次峰会的侧重点将从以往的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到发展上。这也是首尔峰会的独特之处。韩国希望通过这次峰会促成各国之间互助机制的建立,以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危机。

  李稻葵:这次韩国铆足了劲要谈经济的发展,如何帮助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搞一个全球的这个各国的互助机制,就是如果短期内某一个国家出现了外汇储备的不足,那么由一个大基金可以来短期的帮助一下,那这个帮助跟传统的MIF,传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不一样,就是不要附加条件。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化也在逐步扩大,这将是本次首尔峰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世界银行原欧洲地区副行长 奥特曼·西门斯

  奥特曼·西门斯:我认为世界经济不太可能在首尔峰会之后就进入到有序状态,问题还很多也很复杂,受到影响的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也很不同,比如美国在需要做什么这一点上就与欧洲或者中国的认识有所不同。

  而美联储近期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路透社财经评论员  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一些分析人士说,当前的二十国集团更像十九国集团加一。这个特殊国就是美国。美联储花费 6000亿美元回购国债,人们对此表示极大不满。奥巴马总统已经准备好应对批评之声,昨天(8日)开始予以回应。  

  美国总统 奥巴马

  奥巴马:当前经济复苏依然脆弱,每个国家都紧盯其他国家的一举一动。但是,如果美国经济得到增长,每一个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国都会受益,这是底线。   

  伊丽莎白:尽管奥巴马总统进行了辩解,但是二十国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国依然认为美国的经济计划毫无章法。其他成员国也担心,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汇率也会升高。美元在全球货币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些国家领导人希望能针对这一问题制定解决措施。二十国集团峰会最终 会不会有赢家,这很难说。不过,这次峰会上美国肯定会备受指责。

  这次首尔峰会的宣传标语是“跨越危机,共同成长”,而这也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但是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依然还是一个悬念。

  奥特曼·西门斯:我认为G20首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每个人都在期盼最终结果,尽管它是在过程当中发挥作用。放到谈判桌上进行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首尔峰会所能取得的最大进展应该是在如何前进和执行方面达成一致,这是我们对于这次峰会的一个最基本的预期。

  G20峰会尽管是各国寻求合作,协调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但从前四次峰会的实际状况看,它也是各个主要经济体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平台。从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轮风暴袭来,到后来全球经济初步回暖,逐渐步入复苏轨道,每一次峰会关注的热点不同,争论的焦点也在不断转换。从中我们也能看到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和世界经济新格局的艰难步伐。

  纵观世界经济,我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方向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一九七六年G7成立,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在随后的二十年间,七国集团通过每年举行峰会,协调各自经济政策,从而主导世界经济的走向。一九九七年,俄罗斯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国,G7变为G8。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最终在1999年,二十国集团诞生,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3,国内生产总值和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分别占85%和8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巴曙松:(G20)最典型的就是既覆盖了发达经济体,也覆盖了发展非常有活力的一些代表性的大的发展中的经济体,所以代表性更强。

  但是G20诞生之初,仅局限在每年一次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并未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实际作用。世界经济及其它全球性问题主要还是由G8或G8+5非正式对话机制讨论解决。

  巴曙松 :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格局就是,亚洲金融危机导火索是亚洲国家自己,所以发达国家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自身有切肤之痛的一个危机,而且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区域性的危机,它对于进入全球的扩散和冲击的这个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G8清楚意识到,单靠八国的努力是不可能摆脱这场全球性灾难的,而G20这一代表性广泛、机制相对成熟的对话形式就此被推上前台。

  巴曙松 :这次金融危机呢这个恰恰是由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所引发的,所以仅仅靠八国集团是很难应对,所以这样就直接使得G20在这个空前的危机里边脱颖而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平台,它本身反映了这一次金融危机和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重大的变化

  2008年11月15日,在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一次金融峰会。如何处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成为了第一次首脑峰会的焦点,而二十国集团成员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会议通过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华盛顿声明》,声明承诺:“决心采取共同行动,改善对世界金融市场的管制、监管和全部运作”,“动用所有经济和金融手段,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运行”。但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立场不同,各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分歧。

  巴曙松:在第一次峰会上,欧洲可能非常强调加强金融监管,强调美国的金融监管的不到位出现了重大的缺陷,金融机构的过度的投机,引发了全球的一次金融体系的一次大的危机。但是可能美国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平衡不平衡这个方面。所以你看第一次的公报,尽管说要强调共同应对危机,强调也要进行金融监管,但是呢它实际上没有对,比如说这一次危机直接导火索美国提出明确的批评,这是欧洲一直强调的。

  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要求重塑国际金融秩序和世界经济格局,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巴曙松: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的投票权是一个代表,要体现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地位的变化。

  2009年4月2日,G20首脑在伦敦举行第二次峰会。美英作为现有的世界金融格局的缔造者和受益者,强调如何度过危机,而法、德等国则希望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来改变美国和英国所主导的金融格局。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希望各国携手度过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也希望完成金融体制的改革,从而反映出自己更多的权利。除了中国,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因此他们希望发达国家增加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短期金融援助。

  尽管有众多分歧,但是面对金融海啸,各国依然能够团结起来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危机。

  英国首相 布朗

  布朗:这是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一天,我们制定了全球经济复苏和改革的行动计划,而不是停留在谈论阶段,我们制定了清晰的时间表,我们今天所发出的信号是清晰而且明确的。

  2009年9月24日, G20第三次首脑峰会在匹兹堡召开。此次峰会宣布G20取代G8成为商讨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在这次峰会上,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开始凸显。美国在会议开幕前便抛出了平衡全球经济的提议,意图将注意力转移至中国、德国等贸易盈余国家。而德国则强调金融市场监管依然是首要问题。在IMF改革上各国也存在分歧。美国提出的方案主要是削减欧洲国家的席位和投票权,但是英法等国则认为投票权改革应该和美国的一票否决权改革同时进行。此外,法国明确表示希望银行业奖金实行“封顶”限制,但是美国对此却仍然持保留态度。

  2010年6月26日在多伦多召开了G20第四次首脑峰会。这次会议上,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分歧。美国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促就业”,因此要求继续推动经济刺激计划,而欧洲由于面临主权债务危机,首要任务是“削减财政赤字,度过危机”,因此主张紧缩财政。

  有别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前三次峰会,本次峰会没能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

  巴曙松:国际舆论认为多伦多的这个第四次峰会,达成的有效的成果,就明显小于在危机时期这个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因为危机时期大家感觉到一致行动的这个迫切性。那么这个,经济开始分化复苏之后,要在G20这样一个20国的差异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里面寻找共识难度很大。

  G20从它成立之初,曾被寄予厚望。但是由于各国利益的分歧,而争议不断。这自然也影响到每次峰会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在2008年召开的华盛顿峰会上,20国集团领导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就应对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了行动计划,并在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国家合作等五个领域达成共识。与此同时,美国、日本、欧盟等二十国集团领袖还做出承诺,至少12个月内不会施行保护主义措施,然而,这些领袖们的共同声明墨迹未干,许多国家就把这一承诺抛在了脑后。在峰会结束的仅仅三天,印度就宣布对进口豆油开征20%的进口税。印度尼西亚宣布对至少500项产品实施进口管制。紧接着,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也纷纷调高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一场贸易保护混战就此拉开序幕。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敏

  汤敏:全世界都是出于非常困难的时候,发达国家现在正在讨论它会不会二次探底,他们把这个祸水外引,那么从国内的政治舆论来说,从国内的这些利益团体的压力来说等等这些方面很容易使一些国家它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汤敏告诉我们,金融危机爆发的特殊经济环境,是这些国家没能遵守承诺,而纷纷掀起的贸易战的主要原因。在首次G20峰会召开的12个月之内,20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相继实施了贸易限制措施。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敏:某些国家你采取这些政策来侵犯了我,所以我也不得不去做些什么,防御的政策,每个国家都认为他有一定理由,每个国家都出于各种各样的说是因为你怎么样了,我才怎么样

  最终,首次华盛顿金融峰会被很多媒体认为是“承诺太多、行动太少”,只能“画饼充饥”。

  如果说在华盛顿峰会上,G20各成员国还有一些时间来争论谁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那么在2009年4月召开的第二次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如何摆脱目前危机”、“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如何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则成为伦敦峰会的主要议题, 在这次峰会上,多个国家在声明中承诺“自觉不从事竞争性货币贬值”,但这一承诺的实效也大打折扣。就在不久前,美联储刚刚宣布,正式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曹远征:由于美元是国际上一个中心货币,它一扩大流动性并不复苏美国经济,反而流动性就会流到其他各国,那么引起各国汇率的波动,所以9月份以后各国汇率全部开始波动,那么各国为了平抑汇率,有的国家就开始汇率干预政策。

  不管量化宽松政策能不能够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但它对其他国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让很多经济学家感到忧心忡忡。

  汤敏:你看现在各国都竞相在贬值或者竞相在量化宽松,竞相在扩大他们的货币政策,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发钱,那么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出现全世界的流动性过剩,各国都发钱最后结果就是,整个的全世界通货膨胀上涨,很可能危机可能会变成一场更严重的危机。

  事实上,G20的前四次金融峰会,在世界各国携手共度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在峰会上已经达成的共识,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

  曹远征:那么现在它基本上说还是一个论坛性的,是大家达成共识,但共识并不一定是大家,是个决策或者政策性的机构,一定会要这么办

  实际上,在G20峰会上我们看到的合作也罢,争论也罢,都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重新调整经济板块的一个缩影。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中间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那么,作为一个在危机中诞生的对话机制,G20峰会能否走下讲坛,真正把领导人的口头共识变成各国的实际行动呢?

  回顾G20峰会两年来的历程,峰会最初展现了全世界面对金融海啸,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精神,给身处危机中的人们带去了宝贵的信心。可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演化和议题逐渐深入,也有人也对G20峰会有了更多期待,不仅希望看到各国领导人坐而论道,更希望它能发挥出实效。这样的期待能够实现吗?我们再来听听各方分析。

  G20目前对于各国而言更多的是一个论坛性质,它不具备任何约束机制,这不得不让人怀疑,G20的峰会似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不过曹远征认为、G20峰会的价值在于,全球能够在这样一个论坛上了解熟悉彼此的需求,从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共识。

  曹远征:共识,对全球最重要的问题形成共识。首先有共识才能制定政策,如果没有共识其他事都谈不上,所以共识是第一位的。

  曹远征认为,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G20只是一个国际合作论坛,不能赋予G20过高的期望,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的认同。

  汤敏:首先第一个G20它本身它不应该有太多的约束力,它是一个,还是一个大家之间共识的会谈。所以在这里头首先一个,就是要强调合作,我们过多的去关注它的什么承诺,或者这里头有什么,最后谁不遵守了会,给它一个什么惩罚,我觉得这个呢可能是一种过高的期望。

  对于G20目前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汤敏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汤敏:老是讨论这些敏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注重求同而且老去讨论那些存异的地方,它就应该来说解决不了问题。第二个,就是这个G20它本身需要一些试措,那么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可能要多试几种方式,那目前来说老是集中一种,基本上一种方式或者一两个题目,老在讨论,能不能再多几种方式,看看哪个比较好过河。

  那么,G20峰会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被推上全球经济的前台。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平稳,G20峰会究竟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令全世界瞩目?它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曹远征:它现在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上面,是不是要把它常设化、机制化,那么实际上是在多伦多峰会中间似乎隐含了这个意思,是说要努力把它做到机制化,这个机制化的可能性大于它这个其他的可能性。

  曹远征认为,G20如果要对世界经济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必须向机制化的方向迈进,而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汤敏的认同

  汤敏:如果说危机之前,我们需要G20的话,那么现在我们更需要G20。

  金融危机的阴霾看似渐行渐远,但是各国经济复苏的不一致性还会暴露出层出不穷的问题,G20正在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如何完成从“拯救危机”到“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使命的转换。如何把这一机制常态化,从而使全球经济能够在各国共同利益的推动下稳步前进,这将是G20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汤敏:这20个国家,占了世界经济的80%,如果这20个国家在某些问题上能够有共识,能够一起来推动的话,它对世界经济一定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

  半小时观察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最初的恐慌和彷徨正在消退,但导致危机爆发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依然没有解决。一些人甚至还寄希望于用传统的货币战、贸易战,将眼前的危机转嫁给别人。这些饮鸩止渴的办法,丝毫无助于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只会给未来的世界埋下更危险的隐患。正因为这样,现在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关闭对话大门,而是继续加强对话的广度和深度,把各国在博弈和协调中达成的共识,变成大家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不管怎么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层次的经济对话,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它走向常态化和机制化,让世界经济听到的是更多的福音,而不是一次又一次争吵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