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公布的与中国2010第四条款(Article IV)磋商报告中,再次用大量篇幅对汇率问题进行阐述,“显著”低估的字眼跃然纸上。
因预计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将继续上升,IMF认为“人民币仍然显著低于与中国中期基本面相符合的水平”,并称升值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是阵痛。
不过,IMF的观点与中国政府产生了分歧,中国认为经常账户盈余在年底将下降到占GDP约4%的合理水平,倘若如此,汇率低估的问题是可以忽略的。
经常账户盈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
IMF在报告中称,由于海外需求的下降以及中国对大宗商品和资本商品进口的飙升,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在过去两年几乎减半,而这一趋势也因进口增速超过出口而延续。然而,随着外部需求的恢复和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经常账户盈余有大幅回升的可能。净海外资产的增加对收益流的影响也将对经常账户带来压力。
根据IMF的测算,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将升至6%左右,2015年将升至8%左右。
对此,中国政府持不同意见。IMF报告显示,中国预计经常账户盈余在未来数月中将继续温和下降,在2010年底前将下降到占GDP的4%左右,从中期来看将维持这一水平对中国是合理的。如果达到预期结果,那么人民币低估问题可以忽略。
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发表的文章中指出,IMF评估成员国汇率最主要的宏观经济均衡法,核心概念就是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的均衡值。如果一国中期内经常项目差额超过均衡值,其汇率就被认为存在低估,反之则为高估。
“从中长期看,汇率和经常项目差额之间不一定有如此简单的对应关系,因为影响国际间经贸往来的还有资源禀赋、产业分工、消费习惯等一系列更为基础的因素。”胡晓炼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由于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与资本账户盈余相比较高,而前者对汇率调整的反应比实际应达到的效果要慢,反应周期短则3~6个月,长则2.5年,因此不能一直关注顺差数据去调节汇率。
“如果将人民币汇率调节到符合国际标准的程度,很可能就调过头了。”鲁政委说,目前中国的出进口都出现下滑,造成顺差很高。而当出口萎缩时,就要等待汇率调节的反应周期了。
中国称人民币比以往更接近均衡水平
中国政府与IMF对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产生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是否成为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二是目前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否仍处于上世纪90年代时期的不均衡水平;三是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未来是否会继续上升。
中国政府表示,近期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史无前例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和发达经济体所采取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因此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汇率被低估的主要依据。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水平与1994年相比已经升值了50%以上,比处于较低水平的2005年也升值了22%。
“人民币当前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平衡水平。”报告引用中国政府的观点称,中国近年来所进行的改革——包括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以及医疗、教育和养老系统的完善——已对储蓄和投资行为带来结构性变化。
中国政府认为,城市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农村改革都会降低经常账户盈余;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工资上涨和近期的汇率升值将促进消费;中国持续的经济快速增长也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在缩小。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IMF与中国的分歧主要在于经常账户盈余的下降是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对此目前存在不确定性,关键要看中国扩大内需的改革是否成功。如果中国成功推进城市化、促进消费和投资转型,再配合人民币的弹性调整,相信贸易顺差占GDP比例会缩小。
升值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是阵痛
IMF指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应成为中国政府增加私人消费实现再平衡的中期策略中一部分。目前人民币被低估将难以实现这一策略,并会抑制私人消费增长。更强势的人民币将有利于增加居民购买力、增加劳动收入,且有利于投资向促进内需的方向发展。
“升值对增长和就业可能会有短期负面影响,但随着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将抵消贸易部门的损失。”IMF在报告中称。
IMF还对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各省市和各个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报告中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5%,整体经济增速会下降1%,就业增长会下降0.75%,而对增长的影响持续2~3年后会逐步消失。另外,升值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沿海地区。
但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正在推进的结构调整和不断实施的改革目标在于改变增长模式,力争永久地从外需转为内需。
张斌表示,中国在6月19日重启汇改对扩大内需和促进私人消费已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