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丹丹
在经历了5个交易日的小幅攀升后,2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6.826,创下去年5月25日来的新高。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商务部副部长陈健2日表示,人民币汇率当前并未被低估。对近期媒体关注的人民币压力测试问题,陈健表示,中国随时都要测试经济的各个层面,而“这并不意味着有任何动作”。
分析师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小幅回升主要是受隔夜市场上美元走软的影响,从3月26日起,美元指数已经由82.0520下跌至1日收盘的80.6850。分析师称,这仅仅是简单的市场表现,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此恢复升值,也不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稳定的状态。就连对消息面十分敏感的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对此次人民币中间价走高也反应平淡,近几个交易日一直连续小幅震荡走势。截至记者发稿,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NDF报价6.6470,也就是说国际市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一年内升值2.7%。
而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上也没有涉及人民币汇率的内容,因此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维稳的基调没有改变,之前人民币将在短期内升值的浓厚预期也逐渐消散。
同时,市场分析人士以及研究机构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基本维持之前的判断,认为人民币在二季度后期重启升值的可能性较大,并且是以扩大双边弹性开始。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人民币很可能在5月份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比如5-7月之间重启升值。
但是他同时指出,由于之前人民币“紧盯”美元,而美元已经走强,人民币也已经被动升值,也正因如此,人民币年内趋势性升值的空间有限,应该更准确地表述为“更富有弹性”。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则预计,2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重启升值,采取逐步的方式并伴随着每日交易区间的扩大,预计到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达6.4-6.5元。
高盛的研究报告认为,即将出炉的一季度数据可能使得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加快,人民币现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将有望提前改变,人民币在未来三个月内以小幅升值方式启动汇率调整的可能性开始增大。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昨表示 人民币汇率未被低估 外人勿说三道四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2日称,人民币汇率当前并未被低估,中国政府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负责的、自主的决定,“不应该有人说三道四”。此外,陈健还表示,三月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很大。
陈健是在第六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以上表述的。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阮奇
三月份进出口可能出现逆差
近日,人民汇率问题聚焦了世界的目光。美国130名众议员联名抗议中国“操纵汇率”、14位参议员提议人民币升值,部分人指责中国蓄意“低估”人民币以寻求刺激出口,更有甚者抛出所谓人民币“全球经济威胁论”。
在我国高官相继回应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后,陈健昨日再次重申,中国汇率当前并没有被低估,中国政府将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实际货币情况,会作出负责的、自主的决定。
“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整个经济失衡,失衡的根本点在于某些国家经济政策的错误。这是由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和国际货币管理失衡造成的。”陈健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把汇率问题抬的那么高,确实不是很有道理。
“中国有句话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痛医脚’是医不好的。”陈健说。
对于三月份的贸易形势,陈健称,虽然三月份的进出口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从趋势来看,三月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很大,原因主要是进口量大,这也是市场所决定的。
陈健说,三月份出现逆差,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支持内需的政策,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领域都有大量进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政府从来不刻意追求顺差,而是让市场决定。
如果三月份出现贸易逆差,这将是我国自2004年4月以来首度出现单月逆差。而这一现象将使人民币汇率被刻意“低估”刺激出口,从而导致国际经济失衡的论调更加站不住脚。
“压力测试”属媒体冠名
对近期媒体关注的人民币压力测试问题,陈健表示,中国随时都要测试经济的各个层面,“这并不意味着有任何动作”。
事实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已经在公开场合称,商务部并未牵头做人民币“压力测试”。记者从商务部相关协会了解到,所谓的“压力测试”只是媒体对协会去企业日常调研的一种冠名而已。据介绍,相关协会只是进行例行的企业调研,而并非专指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难免谈到人民币汇率这样的热点话题,就被媒体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相关人士向记者称。
此外,在会议现场,针对媒体对力拓案的提问,陈健回应,这些都是商业个案,并不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我不知道还要炒什么”。他说,联合国机构近期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国仍是全球对于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陈健说,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政策,同时依法管理外资企业。对那些在华依法经营的外资企业,陈健道上一声“恭喜发财”。
大宗商品大涨削弱人民币升值效果
⊙记者 周鹏峰 李雁争 ○编辑 阮奇
一个直观的判断是,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原材料的进口成本,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也远远及不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有关企业人士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进口产品价格明显提升,这削弱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
商品价格上涨苗头显现
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原材料的进口成本,因此出口依存度较低、原材料进口依赖性更强的行业,如大宗商品加工行业将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更多。因此有券商认为,大多数行业将受益于升值。
这种模拟推测不无道理,但实际情况则比模拟推测更为复杂。
作为出口纺织服装、大型成套设备等产品,同时进口锰矿、铁矿等大宗商品的天津市大型国有外贸企业,北方国家集团总裁助理孙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孙占军说,对微利的普通商品而言,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进口商的销售利润,比如进口牛肉等食品类产品,或者一些高档日用品,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国企业相对比较有话语权。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产品的进口金额仅占整个进口金额中很小的一部分比重。占进口大部分比重的则是中方相对缺乏议价能力的大宗商品等资源类产品。
孙占军说,人民币升值的同时,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在上升。一些暴利的大宗商品价格更是大幅上涨。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原油进口的平均价格为每吨549.8美元,虽环比有1.3%的微幅下降,但同比则上涨了81.5%。而铁矿石的价格谈判更是艰难。
议价能力成为主要问题
实际上,商品价格与汇率变化的关系有据可查。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曾一度升值了4%。当年4月2日到4月18日的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就飙涨了17%,一度突破了115美元大关。
安邦分析师认为,如果寄望于人民币升值来解决进口成本高的问题,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时候,美元也在贬值,从而推动国际油价继续创出新高。
核心的问题是,由于当前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太高,人民币升值得越快,资源的控制者就可以提出,让资源产品价格涨得更快。铁矿石价格也是如此。
孙占军表示,希望升值是个渐进的过程,给企业一个调整的过程。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结构调整需要时间,不可能与汇率升值“无时差”地完成。因此,汇率的过快、过度升值,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不仅无法优化结构,反倒导致结构问题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