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代宗师用《经济学》照亮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15:16  扬子晚报

  美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13日在美辞世,享年94岁

  大师西去

  《经济学》作者13日辞世

  美国经济学泰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1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

  萨缪尔森本科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后在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40年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1970年,他因对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经济学奖,他也是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当时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萨缪尔森)的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

  萨缪尔森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评价说,在普通经济学家仍沉浸在计算或分析简单经济学问题时,优秀的经济学家则提供人们分析事物的工具和思考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超越萨缪尔森。

  终身奉献

  三大成就照亮世界经济

  萨缪尔森出身于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作为一个自由派学者,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政府积极有为,曾在1970年的《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在传统的放任经济环境下,“繁荣总是昙花一现”,但对现代“复合经济”来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肯定可以防止周期性衰退,并确保更多就业岗位。

  萨缪尔森一生有三大经济成就:一是将数学引进了经济学。二是1964年帮助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也就是著名的减少个税法案,该法案被广泛认为减少了个人负担,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萨缪尔森成就之三,就是影响了数代人的巨著《经济学》。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人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会遇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影响中国

  通胀理论成可鉴精神遗产

  萨缪尔森的全盛时期正赶上中国国门封闭的岁月。所以虽然萨氏《经济学》成为改革开放伊始就传入国内的教科书(上世纪60年代高鸿业教授曾选译过该书第五版),但真正追随萨缪尔森的中国人只有一个,他叫万又暄,已在康乃尔大学做了三十多年教授,成果极丰。万又暄是湖北人,上世纪40年代末去台湾读书,读完本科后负笈西游,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投入萨缪尔森门下。万又暄是最早意识到把博弈论和控制理论结合起来的学者之一。

  站在中国的视角,萨缪尔森的思想宝库中,有哪些值得借鉴或思考的呢?财经评论家刘涛表示,萨缪尔森曾一再提醒:当我们追求高就业率时,将会有很强的通胀趋势;甚至在我们完全消除失业之前,就可能已经产生通胀。其次,作为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从未真正忘记对道德准则的关注,“我的准则很简单,就是支持处于劣势的人们”。

  趣味人生

  自称能得“经济学宇宙奖”

  畅销书《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王福重,也在博客中回忆萨缪尔森的生平,“爆”出他不为人知的故事。

  萨缪尔森25岁就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新浪王福重的博客中,他提到,“萨缪尔森自己说他是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这并非夸大其辞,他获得了世界上所有最重要的经济学奖,所以他开玩笑说,如果有经济学宇宙奖,他也能得到。”

  王福重还提到,萨缪尔森的夫人玛丽恩·克劳福德是他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同班同学,个子比他高得多,有人开玩笑说,他要吻爱人得登个梯子才行。

  “9·11”事件后曾有乌龙新闻,说萨缪尔森也在世贸中心里遭到不测,连国内某日报也登了此消息,令人愕然!后来知道萨缪尔森其时正在打网球呢。

  悼念大师

  世界名人纷纷致词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表示,保罗·萨缪尔森是兼具开创性与多产性的经济理论学家,是经济学领域最伟大的老师之一。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前财政部长、萨缪尔森的侄子劳伦斯·萨默斯表示,萨缪尔森对这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命脉产生了最为重大的影响。

  诺奖得主阿克罗称,萨缪尔森远远超前于他的时代,不只体现在其对自然失业率假设的思考,而且体现在他意识到该假说或许并不正确。

  诺奖得主卢卡斯说,“萨缪尔森是经济学的天才,他教授人们基本经济学原理并同时让人感觉成为了这一复杂领域的内行人。我深爱这些基本原理。我全面吸收了他的观点。”

  综合新华社等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