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包含着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新格局的调整与变动,而中美必然会成为主导这场革命的两股最重要力量。
文|本刊记者 宋清华
虽然伴随着期望与非议,但低碳时代已经到来。
支持者鼓掌称快。低碳经济将改变人类长久以来掠夺式的发展模式,让残喘的地球得以喘息;继信息革命之后,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技术革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新引擎;他还会催生一个碳交易市场,这在几年后将会超越石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反对者悲观失望。这里面涉嫌大国阴谋、政治炒作,将会再次加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与压制;这不过是概念炒作、经济泡沫,继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之后,人类只能饮鸩止渴,再造一个概念??
不可否认,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必将成为大家持续关注的话题,而股市已经先行启动,涉及低碳经济的新能源股已经被轮番炒作。
巨大的商机与挑战,低碳经济包含着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新格局的调整与变动,而中美必然会成为主导这场革命的两股重要力量。而在低碳时代中国将会怎样发展,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课题。
低碳经济时代
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再探讨“是否”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必要。
冰雹肆虐东京,纽约沦为冰冻废墟,地球一片混乱??灾难大片《后天》幻想了冰川纪的到来。这给人带来思考,它是否真的到来,它将引发多大的灾难?至少目前没有专家能精确预计。
但是,气温上升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科学界已经形成一致的判断,假如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格陵兰岛的冰盖将彻底融化,从而使得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这还将导致三分之一的动植物种群因为天气的变化而灭绝;如果气温上升3℃,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
除了科学家的表态之外,各国政要也做出了一致的决定,要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一半,并承诺未来10—20年内会采取措施大幅减少排放量。而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再探讨“是否”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必要。
不过,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意味着本国经济发展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签订了《京都议定书》,但美国国会最后未能批准,因为国会议员们认为这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治上的表态目前只能看作对未来的期望。现实地说,能否顺利推进节能减排还要依赖于大国之间的谈判和妥协,而各国政要似乎都不愿意在此退步。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环境压力面前,在大国表态的基础上,低碳经济时代确信已经走来。
“世纪技术”主导权
特别是当气候问题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和责任义务,还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的时候,美国的声音便出现了。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声称对不接受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国家从2020年起实施贸易制裁。媒体评论这是美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的重要谈判筹码,也是意图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谋求世界领导权的重要一环。
美国曾经参与并主导了《京都议定书》的起草,并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领先欧盟、日本、俄罗斯政府对于推动《京都议定书》进入实施阶段的进程。
但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美国中止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进程。标志事件是在2001年3月布什政府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而理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这让美国备受国际谴责。但美国我行我素:截至2004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但美国的排放量比1990年上升了15.8%。显然,《京都议定书》时代,主导权在欧盟和日本的手里。
但是有专家早就提到,美国只是在没有经济诱惑,反而要担当多余利益的时候,放弃气候问题的领导权。情况一旦改变,美国想要夺回领导权,不管从技术角度还是政治影响力,他都有这个能力。
现在看来,时机已经到来:气候问题愈发突出,特别是当气候问题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和责任义务,还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的时候,美国的声音便出现了。
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陷入泥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根源并不在金融领域,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拉动上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释放完毕。美国适时出手: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决意重新抢回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导权,这不仅限于在政治炒作、议题设置方面,更重要的体现是花巨资用于新能源投资和技术研发。外界对此评论,这与美国在政治领域的操作相得益彰,认为奥巴马主张通过长期战略投资,意图是重新夺回“世纪技术”主导权。
欧洲和日本当然不会拱手相让自己在低碳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在各个领域布局。欧盟看好中国市场,据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介绍,欧盟已经在中国加大对新能源市场投资以及人才、技术转移。
观察人士担心,在低碳经济转型阶段,很多规则尚不明确,发达国家之间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争夺、政治炒作,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加剧。
这一点也得到了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民的认同。他参加了首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在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布鲁金斯学会主席桑顿分别强调了中国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和中国节能减排市场的前景。王健民用给出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每年的碳排放量是18亿多吨,美国是13亿多吨,中国单位GDP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它的两倍多。因此,中国有巨大的减排空间,但是中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是很长时间存在的,因此他建议,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更应该提高传统行业的能效。
碳交易话语权
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争夺整个低碳政治经济话语权的过程中,碳交易显然是最重要的一环。
西方国家普遍认可通过碳交易市场来实现减排,但碳交易也要依赖完备的机制,同时涉及国际合作、技术转移。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面临的新课题,很多问题目前仅限于大国之间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具体措施可以依靠。
与碳交易相关的话题将是未来气候谈判问题持续的话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今后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贸易摩擦、汇率问题都会与碳市场高度联系起来。
而碳交易本身会产生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业界人士预测者将在数年内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碳市场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惊人,2008年成交总额据报为1263.45亿美元;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碳交易是实体经济中的排放企业将其碳排放权根据各个实体的减排成本不同进行交易;由于不同企业的排放量、减排成本不同,一些持有较多排放权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放权不足的企业;碳排放权可以像一般的商品在排放企业间交易。
从虚拟经济的角度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及为了获得更多、更可持续的利润,开发了一些基于碳排放权的保险产品、衍生产品及结构性产品;于是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其价格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市场,这意味着碳排放权不再是简单的商品。目前,中国开始探索构建自己的碳市场仅限于企业行为,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相继建立被视为碳市场的先锋,但是在中国碳市场构建方面,社
科院专家潘家华认为中国不具备条件,“没有制度、没有技术体系、没有检测”。
很多业界人士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表现颇为失望,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参与构建碳市场,他们提出警醒之语:在未来的全球碳市场中,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定价权;参与构建碳市场,可以增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的活动,增强未来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制订的话语权。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社科院金融所曾刚认为,他们应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认识,逐步实现银行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确保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不要在起步落后。
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更为理性的看法是相对低碳,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现低碳经济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能源结构的低碳,尤其是以太阳能等能源利用为标志的清洁能源利用。奥巴马也已经把发展新能源定义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继之经济学家、科学家也畅想,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在新能源领域产生。
但这毕竟需要时间,目前的新能源利用大都靠政府补贴,尚没有商业价值,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更为理性的看法是相对低碳,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此概念下的低碳经济,需要从传统产业降低能耗、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政府补贴、新能源逐步推广以及利用税收、交易等市场机制实现。
这里面涉及新能源技术革命、技术领先主导权,发达国家传统产业技术转移,碳交易市场游戏规则制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与责任的厘定。
对于责任问题,西方媒体认为,过去气候变化谈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经过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共同责任、共同利益的时代。但是,这中间的核心问题是,碳交易游戏规则如何制订?如果没有顾及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与产业技术水平,他们怎么可能承诺实现其在某一行业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即使他们承诺在某一行业的减排指标,没有合理的投资和技术转让机制,发展中国家怎样实现?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室主任王震通过对日本石油利用发展历程的观察,认为中国在能源利用环节尚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
企业篇
新奥 低碳革命
王玉锁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关心科技上的思想革命,还要考虑未来商业模式上的变革。
北京东南的小城廊坊,有一家企业吸引了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注意,甚至在访华之时,他还要驱车前往新奥参观访问。虽然在中国默默无闻,但新奥的煤基清洁能源技术不仅吸引了朱棣文,还吸引了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旗下杜克能源的注意,不久前杜克能源与新奥达成了合作协议。
新奥这家公司以经营城市燃气而起家,如今却执着于新能源的开发。新奥正在研究的新能源布局,涉及太阳能、风能、煤化工以及生物质能,通过一个完备的系统,实现煤的清洁、循环利用。在河北廊坊的新奥园区内,有一座保密性极高的大楼,在新奥内部这座大楼被称为中试基地。这里就是新奥整个煤基能源的循环实验场。《英才》记者有幸参观了中试基地的控制室,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环节的视频监控。
在中试基地旁,还有硕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对比测试试验场,此外园区里还有依靠生物化工技术的微藻生物柴油技术试验场。
当《英才》记者问及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去年对于科技的投入是多少的时候,王玉锁说有4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让某些自诩为高科技的企业都会相形见绌。
提及煤化工项目,新奥首席科学家甘中学博士介绍:按照一般思路,煤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气化才能形成化工产品,而后又需要对高温气体进行降温、分解、环保等手段进行处理,这一过程不仅损失煤本身的热能,而且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环保设备,这无形中就升高了生产成本。
最终解决新奥煤化工难题的是一次“低碳能源之路”思想的革命。其主旨就是如果以煤为原料进行燃烧,这是原始的高碳能源,因为煤主要成分是碳。而未来的“低碳能源”就是要将煤作为一种化工原料,进行深度加工,整个分子结构中,降低碳的比例,增加氢和氧的比例,进而释放更大的热量,而且没有污染。
王玉锁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关心科技上的思想革命之外,他还考虑的是未来商业模式上的变革。
据王玉锁估算,未来会形成30万亿的煤化工市场规模,显然新奥并没有能力占据所有份额。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是:新奥作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成为一家提供解决方案的能源服务公司,用技术参与到整个市场的运作之中。通过提供煤化工的工程服务,来实现新奥能源服务企业的最终转变。而在此之前,新奥会通过核心技术生产煤化工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如果将来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革命,新奥的技术在满足自身需求之下,想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我觉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而对于盈利问题,王玉锁看得更为长远,“我们思考问题不能按一个时期来思考。现在油价下来是因为经济不好,而经济不好不能是一个常态,如果是一个常态我们社会就垮台了,肯定我们要看未来的。同时,新奥煤化工有两个优势,一个是终端,一个是原料,即使经济2010年没有复苏,那么我们的下游渠道会让我们的生产和现金流得以很好的维持,并不会构成对资金链的威胁。”
2009年初,新奥总投资8.6亿元建设的新奥乌兰察布无井式气化采煤项目,已经成功实现采煤气化燃烧发电,这标志着地下气化采煤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规划到2010年这里将建成年产2万吨优质甲醇生产线。
今年1月,无井式气化采煤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到目前,项目平稳运行300多天,累计气化燃烧发电46.9万度。
爱普生 减排90%怎么做到?
2008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个减排承诺期的起始年,精工爱普生公司(Seiko Epson Corporation)当年公开发布了公司面向下一代的环境愿景,其中旨在降低公司二氧化碳总体(贯穿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排放量的计划引人注意:将产品完整生命周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实现所有产品的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将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量减少90%,消除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的排放;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当地社区共同努力,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对于中国企业听起来似乎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但是爱普生却把这一目标融入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那么爱普生公司究竟要怎样去做呢?
为实现“2050年环境愿景”所设立的目标,爱普生将在第一个十年中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零件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零件设计成能源节约和资源节约型产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零件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高。开发出全新的业务模式,不但能够延长终端用户产品的使用寿命,用户最终还可将产品返回给爱普生。组建专家组,积极研究如何将净室能源的使用量减少一半。
爱普生的技术创新对节能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4年里,墨水喷射印刷机的能源消耗量降低了73%,而喷射器的能源消耗量在过去10年里降低了90%。爱普生为其终身保修打印喷头所开发的独家微压电喷墨技术降低了所需电压和电流的总量,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量。
丹佛斯 政治行动是关键
“技术并不是减少温室效应的主要障碍,有效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已经存在。”丹佛斯中国总裁鲍尔森(M o g e n sTerp Paulsen)的开场白听起来独树一帜,“政治行动才是改变世界气候的关键。只有通过政策支持,才可以让所有利益相关方更为开放、民主和负责任的参与,使每个地球公民都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嵌入到个体意识中。这就是为什么丹佛斯成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主要合作伙伴的原因。”
一个全球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更好地利用能源迫切需要更为实际的答案,这就是召开哥本哈根会议的初衷。丹佛斯积极支持气候交易,因为它为世界上每个民族都设立了清晰的减排目标并指明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的方法。近数十年来,“丹麦供热节能模式”令国际社会广为称道。作为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的丹佛斯,在过去76年中在其供热、制冷和传动三大业务领域内一直致力于生产和传递节能解决方案。
“丹佛斯通过两种方式在中国进行技术转移。”鲍尔森表示,“一个途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这些产品包含了丹佛斯的先进技术;另一个途径是通过丹佛斯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通过指导合资企业生产出符合欧洲环保标准的产品,中国企业可以学到我们先进的生产方法。”
据鲍尔森介绍,丹佛斯已在华实施了14个类似的区域供热项目。短短几年,丹佛斯中国成长迅速,中国区对集团的贡献已经从全球第8位上升到第4位。
据丹麦建筑研究所的调查,30%—35%的能源可以通过现在已有的技术节省。以恒温器为例,仅仅在欧洲,大约5亿个散热器都没有恒温器。如果把这些散热器装上恒温器,欧洲能马上减少5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能使欧洲满足《京都议定书》上的一半目标,投资也大大少于利用新技术和可持续能源减少同样排放量所需要的费用。
“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发展的一大趋势,它的影响将不仅局限在经济层面,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鲍尔森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