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哥本哈根会议进入第二周,第一阶段的谈判成果如何,第二阶段的焦点问题又会是什么?哥本哈根时间12月14日下午四点,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详细的向中国媒体阐述了这一问题。
谢振华把谈判争议的六大焦点总结为——讨论基础的案文内容;双轨制的结果;控制温度和减排的长期目标;如何评价中国方案;对发展中国家资助减排的监测问题;以及资金问题。
一、案文方向
谢振华说:“第一周大家主要在关注以什么案文为基础讨论。”
一时间,案文的传闻满天飞。
最后按照联合国大会的要求,还是按照巴厘路线图和双轨制的原则进行谈判,在议定书和公约下做出决定。经过两个工作组的努力,最后提出了两个带有合法性的会议案文。
在形式上,这两个案文反映了双轨制的要求,两个案文的议题各谈判方都同意讨论。但是,谢振华表示:“这两个案文我们也不满意,虽然形式上反映了双轨制,很多内容我们还需要谈判。因此各国根据各自对公约的理解,根据各自利益的不同,肯定有不同意见。”
二、双轨制
第二个焦点,虽然已经确定了双轨制,但是双轨制的结果应该如何反映,也就是加入了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发达国家如何反映他们在2020年前的中期目标。在公约下也有一系列的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问题,如何做出决定?
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发达国家参加了京都议定书的附件一国家应该在京都议定书下在第二承诺期内来反映第二阶段的减排目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美国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美国也要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怎么反映?(实际上在公约下已经有了要求,就是在公约下为美国单列。)
关于发展中大国也要承担与其他附件一国家可比较的减排指标,这一点发展中国家肯定不会接受的,因为按照公约、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是要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是在接受资金和技术的前提下,来采自主减缓行动。
三、长期目标
第三个焦点,公约下有个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最实质的问题是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如何反应,谢振华表示目前有几种意见:一种是认为要控制温度升高,这是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一种认为要控制在1.5度,有人认为要控制在2度。第二种意见,就是除了控制温度之外,还应该相应的控制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控制浓度,有人认为应该控制在150ppm, 有人认为应该控制在450个ppm之内。第三个意见就是,不仅要控制温度、浓度,还要控制排放量,这是发达国家的意见。
四、中国方案
第四个问题,中国谈判方需要明确的呈现中方的减排行动方案,以及如何应对外界给与其方案的评价和压力。
谢振华说:“中国的减排目标是自主自愿的行动。这个争议比较大,40-45%这个目标是不容谈判的,我们是在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
五、监测问题
第五个问题,资金、技术和减缓目标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资助行动如何体现监测的问题,谢振华表示这是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
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减缓行动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都要经过MRV(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证的三核原则)。但是对发展国家的要求是,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减排行动要接受MRV,自主行动不需要MRV。现在发达国家提出来,不接受三核,是不是可以接受同行评议?
六、资金问题
第六个焦点是资金问题。
按照公约要求,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但是现在发达国家提出只能提供三年的快速启动资金,每年100亿。至于2012年之后,资金问题并没有落实。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求,眼前的不够,长期的必须要有,而且要确定一个量。
量有多大呢,谢振华称目前有几种观点:按公约要求,要拿出发达国家每年0.5-1%的GDP。0.5%就是每年1500亿,1%呢就是3000亿。还有国家要求GDP的1.5%,就是1500亿。谢振华表示这个问题也还在谈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