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迪拜房地产危机的信号:房地产绑架经济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 08:57  中国青年报

  波斯湾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立刻搅乱了全世界人民的心。整个世界经济还没来得及保持三分钟的晴朗,迪拜债务危机又带来了新的阴霾。

  如果现在置身迪拜,仍然可以见证波斯湾明珠的曾经辉煌,最高的摩天大楼迪拜塔、最宽的高速公路、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最大的人工岛和最奢华的七星级酒店……不过这时候也容易让人生出感慨,“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债务危机阴影笼罩下的迪拜像是潮水退去后狼籍一片的沙滩,经济泡沫破裂了,众多的烂尾项目恐怕在未来十几年内都将难以消化,甚至会留下一些永久性的泡沫纪念碑。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

  还沉浸在欣欣向荣繁荣景象中的人,真应该好好倾听一下迪拜这个没有美好结局的童话故事。

  迪拜原来只是一个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几乎没有实业,不过却是“免税天堂”,炒楼的回报率极高,于是乎全世界的资本都纷至沓来。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3万元。一栋楼还在打地基,交10%作首付,过三五个月再交10%,这时投资者转手卖掉,就能有两倍的钱回到手里,回报率是100%。

  只是这钱来得太快,去得也很利索。包括汇丰、渣打、苏格兰皇家这样的金融巨头,包括贝克汉姆、阿玛尼、舒马赫、“老虎”伍兹这些行业巨星在内,无不在迪拜栽了跟头。其中也有我们富裕的浙商,无奈地在“击鼓传花”的地产游戏中接了最后一棒,在100%的暴利疯狂中将惊人的泡沫引向爆破,仿佛一瞬间资产挥发了20多亿元。

  不过回到国内的浙商更感慨的是,其实迪拜房价不及北京、上海。在北京,四环以内的公寓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上海、广州、杭州核心区域的公寓房价也早已超过3万元。

  中国炮制房地产泡沫的疯狂相比迪拜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6.21万亿元,如果算上房地产业的社会集资,数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房地产业占到GDP的6.6%和四分之一投资,直接相关产业达60个,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

  把经济发展押宝到楼市上,很不厚道并略显无耻。当下电视剧《蜗居》热播,房奴们的心灵强烈地共振了一下,一平方米的格子间,每日挤公交车,中午一个盒饭,每个月几千元的房贷。城市里小白领光鲜表面背后承受着高房价压迫,还有无数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在网络上持续地愤怒着,骂开发商暴利、卑鄙的帖子层出不穷。住房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掏腰包不能把两只手都伸到民生的口袋里。况且,很肥很强大的开发商们在纳税方面却是“侏儒”。

  更为关键的是,房地产绑架了整个经济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崩盘就会重演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悲剧。“凡是房地产泡沫,都有破灭的一天”,“房地产泡沫必破是铁律”,经济评论家马光远评论迪拜危机如是说。

  俯瞰中国大地,各地方经济无不是挽手房地产商,坐到了一把椅子上,各大银行也跟房地产业仿佛是系一根皮带,“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想要实现房地产业调控能不难吗?可是不调整的结果是一层一层的危机因素堆积起来,我们只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另外,房地产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依附型的行业,消耗资源并且不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国家支柱产业这担子对于它来说太重了,它但不起来。

  英国杜伦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戴维森在《迪拜:脆弱的成功》一书中写道,在迪拜房地产最热时期,曾出现开发商在尚未购入土地前就开始卖房的疯狂行为。但全球经济大势不利局面的持续,资金偏好转移,需求不足等因素最终导致“烂尾”项目涌现、盈利模式难续,企业偿付无力。现在的迪拜成了“世界上最糟糕的盲目扩张的例子”。

  “建在沙子上”的高楼,基础不牢,随时可能轰然倒塌。但愿迪拜危机会给中国的房地产“高烧”打上一剂退烧针。(汪东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