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盟先声夺人抛出金融改革法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 04: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将在宏观微观层面各设立全新监管机构

  □本报记者 尚军 布鲁塞尔报道

  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召开前夕,欧盟委员会23日正式出台相关立法建议,准备彻底改写欧盟的金融监管格局,此次的“先声夺人”之举无疑为欧盟推动国际金融改革的努力增添了更多的筹码。

  打破各自为政格局

  欧盟委员会当天出台的立法建议旨在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打破成员国各自为政的现有格局,以适应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日益跨越国界的现实需要。根据这一建议,欧盟将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各设立一套新的监管机构,开启泛欧金融监管的先河。

  在宏观层面上,一个主要由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的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将负责监测整个欧盟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及时发出预警并在必要情况下提出具体建议。

  在微观层面上,欧盟目前在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设有一个专门委员会,由各成员国监管机构代表组成,职权仅限于相互间协调。今后,这3个委员会都将升格为监管局,除监管协调外,其职能将得到强化,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在成员国因跨国金融机构监管发生分歧时,将有权进行调解并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作出有约束力的决定。

  此外,新的监管局将负责草拟各自领域的技术性标准,确保欧盟金融行业适用相同的规则。以往,这些技术性标准都由成员国制定,从而相互间差异较大,妨碍了欧盟在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建设。

  这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对其金融监管体系所做的最大一次“手术”。欧盟委员会说,金融危机凸显了欧盟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尽管金融市场日益欧洲化甚至全球化,但监管格局依然停留在国家层面上,这不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风险。

  为国际金融改革提供样板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当天表示,欧盟的这套改革方案也为国际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板,欧盟将在匹兹堡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主张这一点。

  实际上,根据G20领导人在前两次金融峰会上达成的一致,未来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与欧盟的改革方向有几分相像。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委员会将负责监测和防范全球金融和经济风险,角色类似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而对跨国金融机构的微观监管协调也有望得到加强。

  在日前结束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欧盟领导人为匹兹堡峰会达成了统一立场,继续推进国际金融改革可以说是欧盟的三大目标之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强化全球金融监管合作与协调,尤其是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匹兹堡峰会,欧盟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最迫切的主张莫过于限制金融业高管奖金。根据欧盟特别峰会上达成的统一立场,欧盟将在匹兹堡峰会上主张为金融业薪酬安排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规则,将薪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业绩表现”挂钩,并由各国严惩滥发“红包”的金融机构。

  作为第二大目标,欧盟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将主张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以巩固刚刚出现的复苏势头,但各国有必要现在就着手制定“退出”策略,一旦经济稳步复苏,应以相互协调的方式逐步结束经济刺激计划。

  欧盟的第三大目标则是争取就应对气候变化融资达成协议,从而为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新协议扫除一道重要障碍。

  内部分歧难消

  但是,不论是欧盟内部的金融改革,还是匹兹堡峰会的各项焦点议题,都依然充满着争议,前行阻力不小。

  对于欧盟金融改革方案,欧洲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卡雷尔·拉努评价说,欧盟委员会所要做的是一个“非常困难且需要把握好精确平衡的动作”。

  在欧盟内部,英国由于自身金融业相对发达,不愿意被欧盟“指手画脚”,因此希望限制未来泛欧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其摆出的理由也不无道理,即欧盟不能只是“插手”监管,一旦跨国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却仍由成员国“埋单”。

  欧盟委员会当天的建议并没有触及这一核心问题,这充分暴露了欧盟仍是主权国家联合体,没有自己财权的尴尬。

  虽然欧盟领导人在今年6月的峰会上原则同意,3个金融监管局的任何决定都不得损害成员国政府的财政权,但具体如何操作还是个难题。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有望于下月另外出台一份建议解决这一问题,而目前的谈判相当艰难。

  就匹兹堡峰会上通过金融业“限薪令”而言,英国同样不愿看到过于严格的监管,再次和美国站在了一边。尽管各方都认为应当改变目前的企业薪酬文化,但欧盟主张的具体限制标准能否获得通过还是个未知数。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