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盟协调G20峰会共同立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4日 07:43  北京商报

  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在即,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2日在布鲁塞尔召开非正式会议,寻求形成统一“报价”。会上,欧盟财长们抛出三大主张,即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追加资金、限制金融业薪酬、考虑为退出经济刺激计划加强国际协调。

  填补IMF增资缺口

  根据欧盟财长们达成的一致意见,欧盟国家将为IMF增资追加750亿美元,从而将欧盟国家的出资总额从原先承诺的1000亿美元增至1750亿美元,大大超出美国和日本承诺的1000亿美元。

  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财政大臣安德斯·博里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欧盟国家总的出资承诺,至于成员国之间如何分摊还有待进一步磋商。

  在今年4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与会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意将IMF资金规模扩大至目前的3倍,增至7500亿美元,但迄今各方承诺的增资总额仅为4115亿美元,距离5000亿美元增资目标尚有800多亿美元缺口。欧盟国家拟增加的出资额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缺口,并非是要将IMF的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

  早在会前,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主要欧盟成员国就已经表示,将会为IMF增资提供更多资金,把各自的出资额再提高2/3以上。德法两国财长还共同致信博里,敦促其他成员国跟进,从而为其他经济体做出表率。

  欧盟国家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壮大IMF的贷款实力,更好地帮助遭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重创的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在IMF表决权调整过程中争取主动。

  德国财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和法国经济、财政与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此前就表示,应将增资和IMF表决权调整联系在一起。预计在匹兹堡金融峰会上,欧盟将赞成扩大新兴经济体在IMF的表决权,但也会竭力捍卫自身利益。

  力主金融业限薪

  作为国际金融改革最积极的推动者,欧盟自然希望匹兹堡峰会能够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在财长会前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中,欧盟表示,就金融监管改革而言,匹兹堡峰会的重中之重应是规范企业薪酬安排、约束金融机构尽到审慎义务和完善会计准则,其中限制金融业薪酬成为焦点。

  会前,法国和德国就结成统一战线,主张在4日的二十国集团财长会和本月下旬的匹兹堡金融峰会上通过一项金融业“限薪令”,对金融业薪酬安排加以限制,以杜绝金融机构高管不顾风险的逐利行为。

  博里表示,与会财长们就法德的建议达成了共同立场,即现行的金融业薪酬制度必须结束。他同时敦促美国也向前迈进,从而保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成为众矢之的。现行薪酬制度被认为是加剧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鼓励了高管们的冒险行为,导致他们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以寻求高额回报。而在金融机构出现危机时,高管们却可以领取巨额“分手费”,走人了事。

  尽管法德力主限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并得到了欧盟财长们的支持,但英国的立场依然存在悬念,因为此次会上只是原则性讨论,英国虽表示同意,但一旦落实到细节上恐怕还是会有所保留。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金融业“限薪令”将很难执行。英国担心,限薪令会损害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协调“退出”策略

  考虑逐步结束当前的经济刺激计划并为此加强各国间协调,是此次欧盟财长会抛出的另一大主张。

  博里说,与会财长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退出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一套退出政策,但目前还不是时候。

  出席会议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华金·阿尔穆尼亚则表示,各国需要为从经济刺激计划中退出加强协调,首先是在欧盟层面上,然后要在全球层面上,欧盟国家将会在二十国集团财长会上提出这一主张。

  迄今,欧盟成员国已动用了上千亿欧元用于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得益于这些举措,欧盟经济近期不断发出向好信号,但应该何时结束经济刺激计划却是一大难题,因为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过早结束经济刺激努力恐不利于经济复苏,但过晚结束不仅会加剧日后的通货膨胀风险,而且会加重财政负担,危及政府财政的中长期稳定。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当天表示,从目前来看,欧洲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但结束经济刺激计划还为时尚早。他说,欧元区及欧盟成员国今明两年仍需继续努力刺激经济增长,然后再决定实施退出策略。

  实际上,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已承诺将采取可靠的退出策略来维护财政和物价的长期稳定。鉴于当前的形势,预计在二十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上,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还很难成为一个紧迫的议题。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