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银行业危机远未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 15:09  新闻晚报

  □李云峥

  美国大型房地产信贷机构——殖民银行于近日宣布破产,成为年内美国最大宗银行倒闭案,也是美国今年第74家宣布破产的银行。为此,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近期美国银行业公布的良好业绩只是由新的会计制度所引致的表面现象,美国银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旦爆发,必将再次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美国仍在持续中的银行业危机,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继前期美国前19大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公布以来,第二梯队银行的资金缺口问题及其抗击打能力也一直是市场担忧的焦点,虽然前期有机构乐观预测认为:美国规模仅次于19大银行的200家银行中只有38%存在资金短缺,将同等标准应用于剩余的7700家银行,得到的结果会是另外78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但它们可以通过内部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残酷的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墨菲法则描述的那样:“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坏的开始表明,结果往往会更糟。 ”

  显然,美联储前期对19大银行的压力测试,似乎已经成为市场对于美国其他数千家银行压力评测的“标杆”。不过对于美国此次银行业压力测试本身及其结果,一个基本认识不容忽视:这个压力测试是作为危机处理中的一个举措而出现的,对提振市场信心等具有明显倾向性,其测试标准选择和结果实际可信度到底几何,并不让人感觉乐观。从银行业压力测试的原理来看,就是假设一些极端情况下银行的 “抗压性”,参数设置和结果研判具有一定“灵活性”,其结论自然难以避免“人为可操纵性”嫌疑,这也是压力测试结果一出,国际金融市场嘘声一片的原因所在。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是数十年来各类负面因素的集合,当次贷危机爆发时,积重难返的美国金融早已陷入一个“易拖而难动大手术”的尴尬格局。更为严峻的一个问题是,美国这次是属于周期性衰退阵痛,还是历史性衰败的开始?当年美国华尔街取代伦敦获得世界最重要金融中心地位,正是美国崛起的产物,若是此次金融危机是作为美国经济大趋势的“拐点”而出现,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银行业岂是吃点“活血药”、动点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的?

  当华尔街的“金融病人”们刚量完体温,先来点镇定药、再吃点“小灶”稳稳情绪,在情理之中,也是拖延时间等待其自愈的无奈之举。这种现象也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和美国经济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指望对方复苏成为自身的“修复剂”的过程本身,也正在造就一个并不结实的“相互精神支撑幻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