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对话勾画未来合作新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15: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傅梦孜

  7月28日,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作为奥巴马新政府上台后,中美两个大国间具有战略性、全局性与长期性的首次高级别的对话,吸引了两国乃至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对话呈现新特点

  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布什政府时期就存在了。只是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 中美战略对话”分开进行,一年两次,共分别举行了5次和 6次。今年 4月伦敦20 国集团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会晤达成共识,将两个对话合二为一。它所以吸引全球的目光,主要还在于有以下几大看点。

  一是规模大,级别高,议题广。这次对话中方代表团达150多人,双方有50多个部级官员参与,原来的战略对话也由副外长级提升到外长级,胡锦涛主席专门就对话致辞,奥巴马总统亲自出席开幕式。对话的豪华阵营可谓中美关系史上的头一回。此次对话议题既包括中美双边的,也有多边的,既有传统的,更有新型的。由于对话合二为一,使得两国间、部门间的协调效率比以前更好。

  二是全新议题成为对话的重头戏。气候变暖、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这些在过去的对话中也有所涉及,但作为全球性议题成了此次对话的重要内容,这是双方基于共同利益探寻合作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方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指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今年 12月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影响就不言而喻。在双方60多个对话机制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为最广泛、最具权威意义的代表性机制。

  三是中美对话的态势也发生变化。与以往美方纠缠于具体问题不同,此次对话虽难完全解决分歧,但中方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与利益关切。如要求美方保护中国的持有美元债券资产安全、敦促美国应对不断膨胀的赤字和美元汇率问题等。

  凝聚共识加强合作

  中美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很多方面达成重要承诺,在多项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如承诺在各自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致力于实行更健康可持续的增长政策,包括进一步的刺激与解除刺激防止出现新的不平衡问题、中国增加消费在 GDP中的比重和美国增加储蓄,共同努力建设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并且完善金融监管;双方致力于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反对保护主义;以及改革和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扩大新兴国家的发言权等。

  此次对话取得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还在于:一是两国在应对重大全球性议题上达成共识。如双方谈判拟就了一份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承诺采取积极的国内行动,应对挑战,致力于今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这将开创中美两国在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新型挑战方面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的历史,对推进全球多边协调将产生积极意义。

  二是规范了双边关系在新型议题方面的对话框架。此次对话确定了中国与美国新政府对话机制的新框架,特别是在应对新型挑战方面。如双方决定通过油气论坛、能源政策对话和新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开展务实合作,并将在今年内举行相关会议。双方承诺在可再生能源、清洁煤(包括碳捕集和封存)、智能电网、第二和第三代生物燃料以及先进核能等方面加强合作。双方同意在战略石油储备、提高能源市场透明度等领域开展对话。这将不仅对两国产业结构的重塑产生带动性影响,也会推进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平台。三是增进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合作。从东北亚到中东,从南亚到非洲,在反恐怖、防扩散、地区维稳(如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问题上,双方承诺密切磋商和加强协调。在涉及到双边关系上,双方决定恢复高层军事交往。预计9 月初将在北京首先恢复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专门会议。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在军事安全方面两国仍缺乏互信,但通过军方参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达成具体成果,将有助于双方不同部门在推进整体关系上保持政策上的同步性。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次对话的议题十分广泛,在具体领域达成具体成果可能不是那么突出,中美固有的矛盾也不可能因一次对话而无影无踪,但却符合“凝聚信心、加强合作”的对话主题。

  美国不乏有学者认为,奥巴马承继的是一个20年来最好的中美关系,中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面对各种新型威协,两国都不会独善其身,唯有合作才可能推动世界走出困扰。对于中美关系本身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人类面临新型多元挑战的特殊时代,一个超级大国与崛起的超级大国展开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正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在伦敦20国集团峰会上达成的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共识的一次具体化操作。其意义还将远远超越双方范畴,对在更广泛范围的多边协调与世界的发展产生引导意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