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 正文
本报驻京记者 廖勤 本报记者 杨立群
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8日落幕,双方在两国关系、经济金融、全球性问题、国际地区问题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次全新的对话对当下的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给双方未来发展又带来怎样的动力?
节能合作是亮点
从这次全新对话的成果来看,收获可谓颇丰,充分体现了中美面向21世纪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
首先,讨论范围之广可谓空前,从中美关系到经济金融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从全球性议题到国际地区热点,几乎无不涉及。
其次,成果切实可见,非泛泛而谈。比如,在两军关系上,双方同意扩大各级别交往,年内将恢复高层互访。
在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合作方面,双方草签了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将建立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合作机制来推动合作。对此,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此次对话的一大亮点。
“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合作机制、油气论坛、能源政策对话这三大机制,可谓涵盖了中美能源、气候合作所有领域,对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有推动作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表示,奥巴马政府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以此占领经济、科技的制高点,具有战略性意义。而对中国来说,节能减排也是客观所需,中美双方存在合作空间。“不过,在合作的同时,中国更需要自主创新,也要从战略高度对待这个问题。”王嵎生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国关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则预见,低碳经济合作或将成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分歧为合作让道
对中美两国而言,新对话似乎也带来新气象。
中美之间利益攸关,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美双方在对话中触及了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等尖锐话题,但整个对话凸显的是合作姿态,而没有着意渲染固有的敏感话题。
对此,金灿荣认为,双方之所以花大力气讨论全球性话题,正是期望求同存异。
陈东晓则表示,虽然最后的共同书面文件中并未点明关于中国在美资产安全这一具体问题,但双方的关切已经蕴含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上———安全性问题涉及基本的经济政策。双方强调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些措施包括增加美国的储蓄和提高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新对话中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美国的态度似乎颇为低调,比如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只字未提。与美方相比,中国却反而更见主动性,表达了己方的诉求,如副总理王岐山敦促美方保证中国海外资产的安全,并要求美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在国际形势格局中,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一定的变化———由过去美国占主导的局面变为相对而言的平等对话。”王嵎生说。
如何落实是关键
首轮对话中,双方还一致肯定了新对话机制对增进两国互信与合作的作用,并表示首轮对话有助于为奥巴马总统今年年内访华奠定基础。
中美两国经过新对话的第一次“洗礼”,未来关系又将呈现怎样的新貌?
“经过这次对话,双方的共同利益得以拓宽与加深,中美关系将更上一层楼。”王嵎生表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两者的矛盾分歧就此消除,还需双方今后逐步求得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
金灿荣认为,总体而言,这次对话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积极利好的,为中美关系向前稳步迈进打下基础。“但是,我们还应持现实主义态度,清醒认识美国对华政策既合作又防范的两面性。”
作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这次互动在层次、重要性方面无疑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陈东晓强调,这轮对话只是第一次,取得的成果抑或存在的问题还需在以后的具体谈判中去落实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