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特派记者 熊敏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参加完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一天的会晤后告诉记者,在经济对话上,美国此次没有提人民币汇率问题。经历了以往每一届战略经济对话的张晓强感到这次对话不存在哪一方提的要求更多的情况。
如果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场牌局,中方的底牌比美国多。最看得清这一点的莫过于第三方。张晓强话毕之后,日本朝日新闻驻华盛顿的记者尾形聪彦若有所思地对本报记者说:“中国这次是攻方,美国是守方。”
不妨来推演一下中美双方此次对话的立场和主张。
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美方积极要将中国纳入现有的国际金融组织。按照美国财政部某高级官员的说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这套国际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他没有说的是,美国是这套体系的主宰。
中国一方面追求扩大自己在上述组织中的代表权,另一方面并不停止扩展区域性金融组织的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除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危机)救助中还应发挥区域性金融组织、区域性合作机制以及双边合作的作用,分担主要国际金融组织机构的融资压力。”
这也是中美在这次对话上的博弈点之一。中国愿意投多少钱给IMF,投多少钱给亚洲储备基金,这取决于IMF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全球经济复苏。
中美其他博弈点还在于: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则要求美国保证这些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获利性。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7月27日在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场白中再次向中方承诺美元国债的安全性。“我们将保证到2013年把美国联邦赤字降低到一个可持续的水平。”盖特纳说。奥巴马在向国会申请2010财年预算时,书面承诺到2013年联邦赤字水平将下降到3%,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
美国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包括政府采购、金融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但是美国能拿什么来换呢?看起来,处于经济衰退中的美国拿不出太多卖点。
因为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是没有时间期限的,引起本次金融危机的美国金融业也难以拿出理由说服中国继续向其开放市场。
同时,美方也希望将清洁能源合作发展为中美关系的增量部分。这是双方目前合作意愿相对最强的一个领域,但也并非没有障碍。美国企业一方面想把高科技卖给中国,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国企业一方面想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又受到《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条例》的限制。
要把这一块增量做好,美方必须考虑放松高科技出口管制。
一番盘点之后,不难发现,在本届对话上,美国能出的牌并不多。
而中方手里的牌反而相对较多。
贸易上,谁掌握了市场,谁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内需对中国今年GDP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方却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当务之急就是让美国企业做4万亿经济刺激的生意。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美国希望中国量化承诺减排,但这明显违背了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中国只是在务实的解决问题,既不会放弃自己的国际责任,也不会高估自己的力量。
金融危机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新问题,但中国的治国思路没有变:务实主义依然是中国决策的基本思路。
保尔森看得明白。“北京看国际事务,主要是从经济的眼光来看的。北京的根本需求是强劲而持久的经济增长。”他在卸任前总结战略经济对话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