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的囧CEO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 23:23  《英才》

  “IBG,YBG”,意思就是“我会离开,你也会离开”,潜台词则是,何必当真,把交易做成就行了,赚一单是一单,别看那么远。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过往一直追踪布兰妮的狗仔队,自从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有了新目标,那就是华尔街金融机构的CEO们。

  一年多前,华尔街的CEO们还是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巨擘,然而现在,更多的CEO正经历着他们职业生涯中不曾遇见过的“炼狱”。

  备受瞩目的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不管如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所说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还是通过压力测试真的加强了美国金融体系极值风险管理能力,在这场测试中,“压力”最大的无疑是那些金融机构的CEO们。

  事实上,接受压力测试的美国各大银行的财务状况就好比当街换衣服——只有少数人的身体经得起别人看。压力测试结果的出台,让华尔街的势力也因此互有消长。摩根大通、高盛等通过测试的银行,可望重获客户与股东的青睐,抢夺市场占有率。而那些垫底的银行则开始了一场资金争夺战,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必需的资金,以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其CEO可谓是在为生死搏命。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谢拉·贝尔5月15日称,在对大型金融机构展开的压力测试结束之后,美国一些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可能在未来数月内被替换。

  是这些CEO们偶一失足栽了跟头,还是他们生不逢时赶上了杀伤力巨大的金融危机?他们是危机中无辜的受害者,还是其本身就是次贷危机的肇事者以至于咎由自取?抑或他们与危机互为因果,推波助澜,由小疾而演变成了不可救药的大患?

  据说,近几年的华尔街流行语叫“IBG,YBG”,意思就是“我会离开,你也会离开”,潜台词则是,何必当真,把交易做成就行了,赚一单是一单,别看那么远。

  在《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作者、曾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工作十年的高级银行家乔纳森·尼看来,2000年的互联网狂潮如过山车般的表现,无非是华尔街整体堕落的一次演练,而今日被称为50年未遇的金融危机不过是这一现象的集中表现。

  毕竟,世界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永远满足不了人的贪婪。

  当银行家们让泡沫兴起的时候,就该准备为泡沫破灭付出代价,当然,最终的代价是由全世界众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承担了。

  “打肿脸”的并购王

  娱乐业有一句名言,当演出服的风头开始盖过明星的时候,他的末日就不远了。

  如果说AIG的故事代表了对利的贪婪,美国银行的故事则代表了对名的饕餮。

  倘若要给美国银行贴标签,最贴切的词莫过于“兼并成性”。在刘易斯掌舵的8年光景里,美国银行通过一系列强悍的并购,在金融海啸威力乍现的2008年秋天坐上了全美第一大商业银行的宝座——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的出价,在48小时内完成了对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美林公司的收购,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成了新的华尔街之王。

  “闪电猎人”!“华尔街拯救者”!——刘易斯很快就取代了过往那些星光熠熠的银行家们,成为备受关注的美银界新王者。

  不过,从成功登顶的一刻起,美国银行也同时走上了一条颠覆之路。因收购美林的错误判断,美国银行遭受了巨大损失。美林在今年2月提交给美国证交会(SEC)的文件表示,其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额高达158.4亿美元,这直接击垮了美国银行股东的信心。而华尔街分析人士表示,美林的交易损失主要源于其前几年留下的头寸,但更多的资产冲减将导致损失额不断攀升。

  4月29日,美国银行董事会股东最终投票决定,免去刘易斯的董事长职务,但仍将其留任该行首席执行官。刘易斯此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将留任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一职,直到还清美国政府45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这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5月26日,美国银行在声明中确认,此前曾推举刘易斯成为CEO的董事会成员之一斯隆离职,这对正在CEO之位上苦苦挣扎的刘易斯而言又是一个重大打击。投资者曾批评斯隆,作为在美银董事会服务了13年的董事,没有做更多的事情来阻止刘易斯收购美林。

  很多分析师和资产组合经理认为,若美国银行的问题继续增加,政府将向刘易斯施压,迫其辞职。

  目前,面对340亿美元亟需填补的资金缺口和一旦转股就将大幅削减的股东利益,处于美国政府和公司股东双重压力下的刘易斯,恐怕在CEO的位子上也难以坐长了。

  花旗“落魄”掌门

  银行业无疑是所有行业中最以业绩论英雄的行业,成者王侯败者寇。

  路透社6月5日的一条消息印证了人们的担忧,知情人士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正推动花旗集团的高层改组,包括将潘迪特赶下执行长的位置。该消息人士称,美国官员已接触美国银行的前CEO格兰德霍夫,看看他对担任花旗CEO是否感兴趣,格兰德霍夫最近加入了花旗董事会。潘迪特的CEO之位岌岌可危。

  潘迪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知识分子型CEO,他接手的花旗,已经俨然一个千疮百孔的庞然大物。作为临危受命的CEO,潘迪特当然有理由将花旗的困境归咎于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信心危机,也可以强调美国政府的救助方案将形成一个更为强大的花旗,但事实上,他本人要面临的信任危机并不亚于危机中的花旗。在过去一年中,花旗集团股价已经大幅下跌了95%,市值因此缩水至58亿美元左右。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30只成分股中,花旗集团的市值已经下滑到了最后一名,同时其股票表现也是最差的。媒体披露,潘迪特曾经告诉朋友,他对自己任内发生的股东价值受损感到沮丧,常常还会觉得愤怒,但他仍决心履行自己的使命——清理花旗的资产负债表,让花旗重新振作。

  或许是天道酬勤,或许是老天开眼。笃信因果报应的潘迪特终于迎来他花旗生涯中为时不多的开心一刻。2009年3月10日晚,潘迪特在向员工发送的备忘录中表示,花旗集团今年前两个月实现了盈利,第一季度迄今表现堪称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好业绩。受此影响,花旗集团的股价10天暴涨38%。

  同时,花旗在危急中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瘦身,并清理财务上的混乱状况。但是,尽管花旗在为期两个月的压力测试中表现好于预期,一些政府官员对花旗的改革步伐仍感到不快,FDIC的官员尤其对该公司缺乏拥有商业银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感到担忧。潘迪特本人来自投资银行业,但这家银行目前的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陷入困境的消费贷款领域。

  当潘迪特公开承诺“在花旗实现盈利前,只领取1美元年薪”时,人们似乎看到了贪婪的华尔街上出现了他们期待的质朴身影。不过,如果潘迪特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质朴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偷笑的“空头债权人”

  有人说,高盛是猛烈利用次级贷做空保险交易而击倒A I G、雷曼、贝尔斯登的机构之一。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一位知名的法律教授Henry T.C. Hu最近把高盛称作AIG的“空头债权人”。也就是说AIG变得越脆弱,高盛能够从A I G提供担保条件中获益的就会越多。

  凭借其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在金融危机中获得空前的权力和好处,使得高盛依然有可能成为金融危机中的受益者。高盛合伙人不仅要比普通的华尔街佼佼者更为精明,还经常现身“公共服务领域”,操纵着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

  4月7日,高盛集团投资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总裁兼C E 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表示,自去年经济危机以来,投资银行业的威信严重下降。公众信心由于现实和期望差距太大而大大受挫。“我们自认为是专家,但受挫的信心也是我们导致的。更糟的是,在事后补偿金和补救措施的安排上,更显示出各自的贪婪和自私自利。我们犯下的错误难以言尽。”

  也就在布兰克费恩做出自我检讨的这一天,他对美国机构投资者说,华尔街必须对其金融高管的薪金制度进行改革。有专家分析认为,布兰克梵这般呼吁改革金融高管薪酬的论调从更深的意义来说,代表着华尔街金融界近来在安抚华盛顿政界所采用的新颖、奉承的态度。

  次贷危机为美国人烙下的深刻印象是,华尔街银行家追求丰厚奖金回报的方式就是疯狂从事借贷、担保业务、并向全世界兜售次级贷。在这个制度下,投行者哪怕风险有多大,只要是交易进行的数量多,就能得到更大的回报。布兰克梵此番公开论调,象征着华盛顿政界同华尔街金融界在面临愤怒的选民们给予压力情况下新的谈判方式。

  布兰克梵所提议让其他公司去执行的“改革”,有大部分都已经在高盛公司开始实行了。他之所以让华盛顿促使其他的公司也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华尔街的其他公司会利用短期的高额奖金去抢聘投行人才。

  在前途较为光明的预期背景下,作为一家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高盛集团今年第一季度为员工发放的薪酬相当丰厚,总额达47亿美元。如果这一趋势保持全年不变,高盛集团员工今年总收入平均每人可达56.9万美元,几乎接近创纪录的2007年水平。

  对此,华尔街知名证券分析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布拉德·欣茨评论相当犀利:“如同华尔街惯有做法,他们又开始犯罪了,”欣茨说,“当你看到一点起色,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薪酬又开始上涨。”

  “加击一次”的CEO

  “要想不丢东西,那就得雇贼来看门。”

  打高尔夫球发球不正时常常会要求加击一次,在金融界也是如此。

  华尔街自诩精英汇集,而那些败得很惨的“精英们”通常也有第二次机会,从前的对冲基金明星以及信贷紧缩中垮下的大腕们都是例证。

  据《经济学人》报道,艾伦·施瓦茨曾把精疲力竭的贝尔斯登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送到了摩根大通的怀里,而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追捧他,据说他将花落高盛了。

  美林证券前高管约翰·赛恩近日首次为复出做文章:去年9月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隐瞒了后者的损失及红利,为此约翰·赛恩斥责美国银行不尽职责,同时虚夸自己的功绩。《华尔街日报》说,赛恩希望开一家上市公司,很奇怪的是,虽然没有工作,大部分时间他仍然西装革履。赛恩有望恢复从前的声誉,因为在他接管美林证券时,大部分损失已成定局;虽然奢华的办公装修惹得大众不甚喜欢,但是在华尔街他仍然是备受推崇的。美国银行的刘易斯信誉越糟,对被他解雇的约翰·赛恩越有利。

  施瓦茨也可以缓和一下自己的局势:在贝尔斯登倒闭前两个月,施瓦茨掌管大局(而此前他是吉米·凯恩的大副),他是有目共睹的顶级交易家(当然包括这次高价出售自己的公司)。

  现在,甚至那些最失意的前CEO们都谋到营生了。曾经因雷曼破产而严重失眠的迪克·富德现在也能睡个好觉了,他已在对冲基金公司MatrixAdvisors供职了。目睹美林陷入不良资产、负债1.61亿美元厄运的斯坦·奥尼尔成为投资公司American BeaconAdvisors的董事会成员。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陨落明星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猎头公司光辉国际(Korn/Ferry)Dennis Carey说:“摸索到最后的才能得到想要的”。

  不过,一业内人士说得更直接:“要想不丢东西,那就得雇贼来看门。”

  破了的镜子即使圆起来,也始终是破的。陨落的明星们要想重塑形象,目前看来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