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观察:粮食安全的非粮食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 07:38  新华网

  新华网意大利拉奎拉7月10日电 经济观察:粮食安全的非粮食因素

  新华社记者田帆 王星桥

  今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最后一天10日,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了“粮食安全”专题会议。这是八国集团首次就粮食安全问题举行专门会议,也是继去年日本洞爷湖峰会后,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

  去年的全球粮食危机让国际社会措手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因此出现了社会动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近年明显上涨,进入2008年后愈涨愈烈,许多人因此无以果腹。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日前表示,在严峻经济形势和粮食危机的双重作用下,去年全球饥民人数增加了约1亿。今年全世界面临饥饿威胁的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10.2亿!

  这很难让人相信:在科技和文明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在这个全球化让世界财富爆炸性增长的时代,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挨饿!正如迪乌夫所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一数字表明了世界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其严重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道主义的范畴。

  要解决粮食危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尤其是发达国家应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过,如果对当前危机产生的根源没有明确和全面的认识,就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人曾将粮食危机简单地归咎于发展中国家消费的增加,但这种解释掩盖了背后真正的复杂和多方面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有许多是非粮食的因素。

  导致去年粮食危机的因素很多,既包括国际石油价格的猛涨推高了农业成本,也包括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引起生物燃料“与人争粮”、“与人争地”。此外,投机资本的炒作也加大了粮价的波动幅度。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日益“金融化”,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国际粮食市场兴风作浪。去年春天,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平均上涨了55%,有些地区的粮价更是接连翻番。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近些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弃了种粮,完全依赖国际粮食市场。这种情况的起源,是过去数十年间,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以援助为杠杆,向穷国推销“自由市场”的粮食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穷国应该降低关税,从国外进口便宜的粮食,让本国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出口以获取更多利润。这一政策推行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为自己的农产品打开了市场,而穷国却失去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美国彭博新闻社去年12月曾发表长篇报道,毫不客气地指责世界银行“错误地建议”穷国进行所谓的“结构调整”,导致穷国从粮食出口国变成进口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杰弗里·萨克斯也直言:“世行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认为市场可以解决一切。而历史证明,人们首先要生存下去,市场才能发挥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农业最基本的功能应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温饱需要。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是各国应从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当然,在此基础上,国际社会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不可或缺。

  在10日的“粮食安全”专题会议后,各方通过了《拉奎拉粮食安全倡议》,就制订全球性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多点建议,特别是发达国家作出了在今后三年内提供200亿美元用于农业和粮食安全援助的承诺。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倡议今年11月在罗马举行世界粮食安全峰会,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粮食贸易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推动全球粮食新秩序的产生。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乔塞特·希兰日前在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农业和粮食援助时说:“一个饥饿的世界,是危险的世界。”这是提醒,更是警告!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