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能源署:高油价由美元疲软造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 0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派记者 师 琰伦敦报道

  通胀预期,经济“V”形反弹,国际石油价格如出膛炮弹,向上蹿升。

  从3月到6月初的不足三个月,国际油价就从40美元蹿升至65美元以上。6月3日,纽交所轻质原油7月期货收至每桶66.12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价格达到65.88美元。而按照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油价会升到80甚至90美元。

  “目前高油价是由于美元疲软造成的,我们担心,如果油价上涨速度非常快的话,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伤害。”6月1日,国际能源署(IEA)总干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对本报记者说。

  当天,在飞赴伦敦为一个国际煤炭会议做主旨发言的短暂停留期间,他就目前最受关注的油价、能源投资、气候变化协定以及清洁技术等问题,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这也是继3月在维也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后的再次见面。(相关报道见3月20日本报头版《“下一届IEA年会,我们邀请了中国”》)

  通过本报,田中伸男再次向中国加入IEA发出了善意邀请,“IEA的一些成员非常欢迎中国加入,如果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中的任何一个愿意在加入OECD之前成为IEA会员的话,我们可能会考虑修改IEA章程。”他说,自己正在等待中国参加今年10月IEA年会的正式确认。

  毕竟,在推动本轮油价上涨的因素中,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对能源储备的加大,是全球都瞩目的因素。因此,作为石油消费国的国际组织代表,缺少中国和其他“金砖三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参与,长期来看难以想象。

  油价上涨过快会拖累经济复苏

  《21世纪》:3月你接受本报采访的时候,国际油价还徘徊在每桶40美元左右。你指出,这个油价水平对全球经济复苏很有帮助,若能持续全年,相当于带来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效应。现在油价短时间内就飙升至65美元了,你对此感到意外吗?

  田中伸男:油价上涨速度之快,的确让我感到意外。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石油的,但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对石油的需求量增长很快。从目前的石油消费和经济形势来判断,我们还是愿意说,目前的高油价是由于美元疲软造成的。

  也许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另外许多国家有经济刺激的措施出台,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石油市场。

  但如果油价上涨速度非常快的话,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不利的,这是我们所担心的。

  同石油需求相比,我们更关心石油的供应,这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最近的调查显示,2009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上游投资将减少21%,这必然会成为未来石油供应不足的潜在原因。

  《21世纪》: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和OPEC秘书长巴德里最近都对油价下半年将继续升势表示乐观,罗杰斯也预言目前开始的石油牛市将持续数年,IEA的判断是什么?

  田中伸男:我们对石油市场的监控是非常谨慎的,我无法告诉你将来石油市场的走势。

  长期而言,因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石油的需求量显然将会增加;而在供应方面的变化是,东方的一些油田已经开始枯竭。短期而言,在任何时期都需要一些石油库存或者闲置产能。

  所以从长远看,石油价格无论如何总是要上升的,重要的是,如何根据石油需求量的增加,通过增加在产能方面的投资来保持油价稳定。如果石油价格上涨过快,将会拖曳经济复苏,不论对石油消费国还是产油国都是不利的。因此OPEC会决定维持目前的产量而不减产。让我们关注今年年底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吧。

  《21世纪》:可以看出,你对未来石油市场总体供应能力还是很担心,根据目前的数据和趋势,供应短缺会成为现实而来不及补救吗?

  田中伸男:石油产能不足是一个长期问题,IEA将在6月底发布报告,你将看到我们计算并校正了至2015年的石油需求量和供应量的预报数字。我们认为,在2014或2015年,石油需求会大幅增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就需要对未来石油产能进行投资。问题是现在的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投资,商业投资的风险也使得有些投资决定成为非常困难的事。

  我所知道的是,那些主要的大公司仍然在继续计划的投资,规模小一些的个别公司已经受到信贷危机影响,投资大幅下降,那些国家所属的石油公司,目前状况是介于两者之间。总之,如果公司资金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希望他们继续投资,因为现在投资的潜力在将来会得到回报。

  愿意考虑为中国加入IEA修改章程

  《21世纪》:可否介绍一下你不久前中国之行的收获?关于10月份的IEA部长级会议,中国已确定参加了吗?会上探讨的重点将是什么?

  田中伸男:中国之行收获很大,中国已经在考虑参加10月份的IEA部长级会议,我们在等待中国方面的正式确认。

  10月的会议有三个议题,一是经济危机对能源问题的影响;二是天然气的安全问题;三是气候变化关于能源部分的事项。我们邀请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三个主要的非IEA成员国参会。

  《21世纪》:在加入IEA问题上,这三个国家是否表示出明确意向了?根据IEA章程要求,成员必须有90天的石油战略储备、必须透露石油库存数据、必须转向市场主导的能源政策,这些条件谁达到的可能性比较高?

  田中伸男:现有的IEA成员国只限于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但我想,如果中、俄、印三国中的任何一个愿意在加入OECD之前成为IEA会员的话,我们可能会考虑修改IEA章程。

  IEA的一些成员是非常欢迎中国加入的。而且IEA已经同中国很紧密地一起工作,就能源安全、如何应用能源储备以及能源应急等领域进行合作,在洁净煤技术、CCS和低碳技术等方面也有很紧密的合作。至于IEA成员国地位,这个(在未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经济刺激计划需要绿色元素

  《21世纪》:危机也正导致一些国家加大对煤炭的依赖,比如欧洲就建设了新的燃煤发电厂,有什么有效办法来应对这种现象?

  田中伸男:煤是一种便宜的能源,但由于环保的考虑,还是尽量少使用。如果煤用于发电,那么就该应用CCS技术,而要应用CCS技术,则(电厂)必须建造有资格的车间。

  《21世纪》:我们也注意到IEA刚公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融资困难将遏制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确实推迟了清洁能源计划。似乎此前国际社会在气候和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上的努力,正被这场经济危机所抵消。如何扭转这种趋势?

  田中伸男:这是事实,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影响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的重要因素。

  全球的电力消费将在今年缩减大约3.5%,这是自二战以来第一次,过去65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之前全球的电力消费量每年都在增加。很多的清洁能源技术项目和核电站投资都突然缩减,据我们统计,今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减少多达38%。

  这对气候变化影响将非常大。你知道,我们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使碳排放减少一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保持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上所需的大量投资,我们非常关心目前发展清洁能源遇到的问题,并且尽全力推进对清洁能源的投资。

  好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都鼓励对低碳排放技术项目的投资,价值1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财政刺激计划总额5%的资金——将用于低碳技术。

  但我们需要40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实现每年碳排放减少450PPM的目标。我们需要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注入更多的绿色元素,我们不得不继续加强在气候和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上的努力。

  《21世纪》:你对年底各国达成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全球协定乐观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协调目前各国对减排目标的重大分歧?

  田中伸男:我认为哥本哈根协定本身没有错误,错误在于哥本哈根协定的内容被秘密设定——当你回顾哥本哈根协议内容时就会发现。

  比如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美国雄心勃勃地计划了哥本哈根协定的内容,很鼓舞人心,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每年碳排放减少450PPM。如果美国突然要求这个标准对中国同样适用,那我们将不得不有所回应。

  我相信达成协定只是个时间问题,就看多快能达成了。我也相信,我们会在哥本哈根看到积极的进展步伐。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上已可行

  《21世纪》:你怎么看CDM(清洁发展机制)市场存在的弊端?

  田中伸男:我们听到许多关于对CDM的概念混淆,其实CDM就是某种形式的清洁技术的应用,比如CCS(碳捕获与储存)这种清洁技术。一般情况下,总是有某种清洁技术适用于某种特定的CDM。

  《21世纪》:说到CCS,还有很多问题似乎没有解决,比如储存安全性、项目成本高昂,目前全球的CCS试点项目前景好像都不够乐观。与其在CCS上巨额投入,是否不如开发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如果碳捕获技术最终被证明不可行,我们该怎么办?

  田中伸男:我们仍然相信CCS技术是非常可行的,而且已经在很多发电站展开应用。当然,碳存储是另一个要面临的问题,但不总是问题,关键是如何把二氧化碳安全转移到存储罐。

  所以,没有相关技术,CCS是无法实施的,具体细节应取决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技术。在英国和加拿大,CCS被强制使用于火电站,这是一种很好的实施途径;欧盟对CCS提供一定补贴,这是另一种途径。只要有必要运用CCS,从技术上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