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制造业产能过剩引爆变局 中印引领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 10:33  环球时报

  产能过剩冲击日美名企  新兴市场谋划产业升级

  中印引领制造业变局

  本报驻英、德、日记者  纪双城  青 木  林梦叶  本报记者  钟玉华 ● 张贵余

  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正在转向新兴市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正在成为这次制造业格局变化的引导者。虽然最近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已经失去低成本皇冠”,但德国专家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15年内,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仍将是世界上最好的”。

  制造业产能过剩

  近期的一系列制造业经济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已经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不过,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全球仍面临着巨大的产能过剩。

  据日本共同网23日报道,产能过剩的噩梦击倒了许多日本制造企业,各企业不得不裁员以求生存,但“V字型恢复”仍见不到一丝曙光。报道称,日本东芝此前的大型设备投资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导致该公司已无力再进行裁员和投资,“这样下去可能无法迎来黎明”。报道称,失去美国“过度消费”这一引擎后,依赖外需的日本制造业正面临抉择。夏普公司也不再顾及“体面”,将把拥有技术优势、原先仅限于在国内生产的液晶面板业务转移到海外,以此“拓展生存之路”。有分析人士指出,与制造业巨大的产能相比,未来5至10年的市场需求比两年前的预计要小得多。接下来几年内,各国的人力成本、债务成本会不断增长,全球购买能力将会下降,导致全球制造业产生大变革,发展重点将转向新兴市场。

  到中印发展制造业

  在底特律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之后,中国与印度正在成为国际制造业瞩目的焦点,国际制造业企业纷纷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据德国《商报》23日报道,“危机当头,中国对大众公司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该企业的最大销售市场。该报还报道称,大众在印度西部投资5.8亿欧元设立了第二家工厂,生产旗下斯柯达汽车公司的法比亚小型车,并从2010年起生产印度版的大众波罗汽车,预计年产汽车11万辆。美国《匹兹堡商业时报》22日称,由于油价暴跌,运输成本降低,使许多在海外有生产业务的美国公司运费高昂的困扰得以解决,开始加大在海外市场的扩展。报道称,便宜的运费、现成的设备、低廉的成本,吸引了许多美国公司到中国发展加工制造业务。

  中国制造业前景仍被看好

  不过,市场研究机构阿历克斯伙伴公司上周出具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总成本仅比美国工厂低6个百分点,低成本优势已经被墨西哥和印度超越。对此,《印度人报》下属的《商业时报》21日以“印度击败中国”为题进行报道,《印度经济时报》20日称,失去低成本皇冠对中国这个正在迎战金融危机的巨人而言是一大打击。

  英国智囊机构“开放欧洲”的研究员保罗•罗宾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在多数西方学者眼中,印度是中国在这个世纪的强劲对手,但回望过去三十年,印度所进行的改革,其力度和成功度与中国相比还是逊色一些。

  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乌尔里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在大规模转向新兴市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正成为变革的获益者。虽然中国的生产成本已经远远超越印度等国家,但中国有整体性优势,如制造业规模、员工的素质、基础建设等,特别是中国有更广阔的市场。因此,“15年内,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仍将是世界最好的”。不过, 中国企业不能再以低成本优势去开拓市场,应该把握机会应对挑战,要走质量取胜和品牌发展之路。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秘书长和振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演变中,中国企业要想从中获益,必须考虑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而不是继续靠人力的低成本占领市场,所以现在政府在鼓励海外投资和拓展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一些企业已经取得在海外市场的成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