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称全球经济9月有望止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14:13  文汇报

  “如果全球经济在今年9月份停止衰退,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但这很可能会像日本那样,是持续几年时间的经济滞涨;目前的股市好得有点不同寻常,这是市场对今后良好预期所带来的大涨——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被誉为“预言家”的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在今天于北京所作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机遇》演讲中,不仅又一次“预言”了今后的经济走向,甚至对股市大势也做了具体“预测”。

  切不要忘记祖父辈的教训

  一个经济学家,在一生中如果能预测到一次经济危机,已非常不易;但克鲁格曼成功“猜”中了两次。克鲁格曼坦言,虽能在“预言”亚洲经济危机后,再次“猜准”全球金融危机,但这并非因为他聪明,“我也是个喜欢用图表说话的经济学者之一,大部分人觉得此次危机毫无预兆,但只要把眼光倒退三代,就能发现,我们的祖父辈对经济危机并不陌生。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前,能够发现与1930年‘经济大萧条’前夕非常相似的征兆,而且危机发生后的情况也与‘大萧条’发生后非常类似。”

  克鲁格曼称,1930年代的“大萧条”给了人们很多教训,但大家都忘记了这个教训,觉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完全有能力应对经济危机,“大萧条”不会再发生。他以图表分析说,从全球工业生产角度来看,工业生产的下降曲线与“大萧条”时期的第一年非常相似,而且曲线的下降幅度与“大萧条”时期非常接近。1936年,就曾有美国经济学家就“大萧条”撰写过启示录,克鲁格曼称,现在只要把当年的启示录稍改动几个字,就可完全拿来描述当前状况。“从图表中,还可看到世界贸易量曲线比‘大萧条’时期下降更快。”

  货币政策“扛不下”所有问题

  “1997年之前,我认为货币政策可解决很多问题,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我开始反思货币政策——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亚洲金融风暴后,东亚各国不但不能提高利率,反而必须降低利率防止经济崩溃,这让克鲁格曼发现,无法简单用货币政策“对付麻烦”。

  “货币政策是第一道防线,一旦打破麻烦就大了。事实上,本世纪初已有人意识到美国出现了日本1990年代经济危机前的迹象。”虽然很多美国经济学家一直很关注日本问题,认为日本问题是其反面教材,但在此次危机前,很多人对是否可用“非常规手段”解决经济危机,回答仍一致肯定。“危机发生后,市场对政策长期预算赤字的承受能力已达到极限,利率已不可能再降了!”

  克鲁格曼说,经济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实际上有了很大调整,过去美国主要投资是国债,现在购买了大量其他资产,对经济带来大量“强刺激”。“目前经济已有所缓和,但要恢复到正常状态,暂时仍是不可能的。美国政府持有资产已从8000亿增至2.8万亿,不可能再增加。”

  经济危机最低点已过去

  即使是被国际经济学界誉为“悲观主义者”的克鲁格曼,对今后的全球经济走向也并非“完全绝望”。他认为,从目前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来看,经济危机的最低点与糟糕状况,应该已过去。“虽然全球经济总量仍在萎缩,美国经济亦持续萎缩,但与两个月前相比,萎缩幅度正在逐渐减小。”他举例说,虽然美国现在救济金补助申请每周仍有几十万件,但与之前每周46万件的高峰相比,这一数据已明显下降。“全球经济的‘自由落体’状态已经结束。虽然停滞状态仍会继续,但情况可能不会像‘大萧条’时期那样糟糕。”

  有观点认为,经济危机在今年9月就能结束。对此,克鲁格曼表示这并不奇怪,“但9月全球经济衰退停止,并不等同‘恢复’。”从以往经验看,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各新兴经济体都可通过出口量增加,得以从“赤字”逐步转为贸易赢余。“此次危机是全球危机,各国不可能增加出口渡过难关,除非有另一个星球来进口我们的产品。面对世界性危机,真正‘上扬’需很长时间。”

  劳动力成本依然是中国优势

  这位在前不久对奥巴马政府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不以为然的经济学家,谈及“中国机遇”时却表现出了审慎的乐观态度。在他看来,中国并无内生性经济危机,而仅面临出口困境。

  对中国较长时期处于贸易顺差,并可能在金融危机后仍保持这一状态的事实,克鲁格曼坦率地说,不得不承认,劳动力成本是“中国机遇”。他分析,中国制造业平均薪资水平为美国的1/4,在人民币并不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这是中国所具备的“相对优势”,因为美国人、欧洲人无论吃饭、穿衣,仍无法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赖。“中国作为一个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国的状况,将延续较长时间。”

  有观点认为,此次经济危机证明了政府调控的重要性,对此,克鲁格曼说,政府只能担任“裁判员”与“灭火员”,决不该是造大楼的人。对于目前美国70%债务在国有机构手中把持,政府近来又控制了汽车行业,他表示这只是“权宜之计”,“政府是效率低下的管理人,他们很快会退出经济市场,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虽然我们总担心噩梦来临,但噩梦确已成真;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保持乐观态度,因为生活还将继续。”克鲁格曼开玩笑说,但愿自己是个愚蠢的人,保持了错误观点,“希望几年后我再来中国时,发现当年的判断是完全谬误的。”

  本报记者 姜澎 王乐(本报北京5月11日专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