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锦涛夜会萨科齐 中法关系借机回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14:19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王兴栋 报道

  当地时间4月1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就在此之前几小时,中法两国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称双方决定适时举行高层接触与战略对话,因此这个会面可以说是十分神速。一年前,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遭到干扰,此后萨科齐一度扬言要抵制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一些地方出现抵制法货的事件,中法关系转冷。去年12月,萨科齐作为法国元首和欧盟轮值主席国领导人的双重身份在波兰会见达赖,中法关系由此陷入冰点。而此次中法元首会面则意味两国关系开始回暖。

  在胡锦涛下榻宾馆会面

  伦敦当地时间晚6点左右,英国女王为出席G20峰会的各国领袖举行欢迎酒会,随后英国首相布朗在唐宁街10号举行晚宴招待与会领导人。结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的宾馆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

  之前法国的一位外交官曾表示双方会在当地时间4月1日晚会面,但法国政府发言人卢克·夏特尔稍后在每周内阁会议结束时告诉记者,双边会谈可能在当地时间周四举行。

  由于胡锦涛和萨科齐的日程安排都相当紧,很多双边会面早已确定,要挤出时间来并非易事,这也表明两国领袖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为修补双边关系不惜挑灯夜会。胡锦涛及主要陪同人员与萨科齐及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等参加会谈。

  法私下承诺不接触达赖高层

  之前中法关系转冷主要是因为西藏问题以及法国领导人会见达赖,而在中法新闻公报中,法国已经表示认识到西藏问题的敏感性,但并未直接提及达赖。不过,根据法国媒体的报道,法国方面已经承诺不与达赖进行高层接触,至于哪一层级为高层,相信双方之间应该有默契。

  去年12月,萨科齐作为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国领导人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此举开创恶劣先例,再加上之前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遭干扰以及萨科齐一度扬言抵制奥运开幕式,中法关系陷入冰点。随后,中方取消在法国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议。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展开“环法之旅”,前往瑞士、德国、西班牙、位于比利时的欧盟总部以及英国,惟独没有去法国。而就在温总理访问欧洲之后,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率团赴欧洲采购,签下上百亿美元的订单,也没有去法国。

  而在此次G20峰会之前,甚至是胡锦涛主席离开北京时,在胡主席的会客名单中包括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袖,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巴西总统卢拉、英国首相布朗、日本首相麻生太朗等,也没有萨科齐。所有这些都让法国政界以及经济界感到十分担忧。

  拉法兰4月将再次访华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博客上谈及此次中法元首会面时指出至少有三点原因,一为了推进中法在全球的战略合作关系;二为了共同给美国施加压力使其面对他的责任;三为了进行关于重建世界财政体系的共同考虑。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1日发表声明,对法中双方举行高层接触与战略对话的决定表示欢迎。拉法兰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他为此深感高兴。他认为,在伦敦金融峰会召开之前明确两国关系非常必要,此举将有利于双方在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重拾友谊。

  拉法兰还表示,他将于4月8日前往中国参加一个经济研讨会,为改善两国关系做出努力。同一天,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克耶表示,他将在4月18日到25日访问中国。另外,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和希拉克也将在年内访问中国,促进中法高层接触和交流。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关键还要看萨科齐本人。自2007年5月当选总统以来,萨科齐给人的印象是有些情绪化甚至是反复无常,而且他本人野心勃勃,领导欲很强。在两国关系回暖之际,也应该多一份警惕。

  中法新闻公报

  (2009年4月1日)

  经过多次磋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法兰西共和国外交部达成以下共识:

  双方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以战略和长远眼光、在相互尊重和重视彼此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以纪念中法建交45周年为契机,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两国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强协商。

  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

  双方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本着这一精神,双方决定适时举行高层接触与战略对话,促进双边各领域合作,推动中法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据新华社电

  胡锦涛会见布朗

  面对狂风恶浪 全球同舟共济

  □据新华社伦敦4月1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布朗。双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中英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表示,继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再次相聚伦敦,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对于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各国都处在世界经济这条大船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恶浪,只有大船上所有成员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把世界经济这艘大船平安地驶向彼岸,才能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尽早恢复世界经济增长。

  胡锦涛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不足,特别是不足以有效化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积累的风险和矛盾。改革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结构、为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证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们应该抓紧落实华盛顿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布朗表示,希望本次峰会能够增强国际社会的信心,推动解决世界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作用。相信在英中两国和与会各国共同努力下,峰会将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刺激世界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帮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英方支持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源,扩大资金流动性,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

  胡锦涛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英关系得到长足发展。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将中英关系视为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一是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双边关系,在关乎21世纪世界长远发展的问题上加强中英双方沟通和协调;二是要把握双边关系大方向,充分发挥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边关系互动小组、战略对话等机制的作用;三是要务实推动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力争实现双边贸易额2010年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四是要坚持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尊重并妥善处理彼此核心关切。

  布朗表示,英中两国关系发展良好,英方十分珍视英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友谊。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英方仍希望尽最大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的目标。英方愿继续同中方就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进行对话。

  双方还就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专家分析

  一个友好的转弯

  □晚报记者 杨美萍 报道

  采访对象: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法关系专家金重远

  出席G20伦敦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晚在下榻酒店会晤了法国总统萨科齐。由于此前公布的胡锦涛会见与会领导人名单中没有萨科齐,这次中法领导人的会晤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金重远教授认为,此次会晤是中法外交关系上的一个“友好的转弯”,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

  法方着急了

  金重远称,法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第一个承认我国的西方大国,此后,中法关系也一直发展得不错。但是萨科齐是一位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他在作风和思想上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和密特朗等人都有所不同,多次在外交上表现出了随意性。正是由于萨科齐接见达赖喇嘛等原因,中法关系一度出现紧张态势。中方在不久前公布了胡锦涛将在伦敦峰会期间会见的领导人名单中,也没有萨科齐的名字。这让法国方面非常紧张。

  金重远说,法方着急的原因有两重。首先,在这个世界各国领导人云集的场合,中国领导人和其他大国都有接触,如果唯独不和法国见面,萨科齐会很没面子。但这是次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由于萨科奇的原因,中欧高层领导人的接触被一拖再拖,如果错过伦敦峰会,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欧洲国家对此已经有所抱怨,如果再拖下去,抱怨声会更大。因此萨科齐必须抢这个机会。会见前,中法两国发表了新闻公报,法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原则。这给双方都制造了缓和紧张关系的台阶。

  一个表态和转机

  金重远表示,外交上风云多变,任何局势的转变都是有可能的,中法关系也不例外,胡锦涛和萨科齐的这次会晤,就是一个 “友好的转弯”。他还称,虽然法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其思想和文化领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中法关系朝着友好的方向转变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和萨科齐此次会面的地点被安排在胡锦涛下榻的酒店。对此,金重远认为,这次会晤只是一个友好的表态,一个转机,因此,不大可能谈及实质性的内容,地点的选择也不会太正式,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能不会再次反复

  根据金重远的分析,由于此次中法领导人的会面让双方都达到了基本目标,因此近期内两国关系再次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的提升,如何处理与法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法关系的重要因素。

  胡锦涛会见梅德韦杰夫

  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

  □据新华社伦敦4月1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胡锦涛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 60周年,也是中国 “俄语年”。今年中俄关系呈现出全面、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加强中俄关系尤其显得紧迫和重要,建议双方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搞好今年两国高层交往,确保每次会晤都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二,切实落实业已达成的协议,尽早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深化科技、军技等领域合作,加强有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协调。第三,精心办好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国 “俄语年”,尤其要办好一些大型重点活动,推动两国人文合作。第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和战略协作。

  梅德韦杰夫完全同意胡锦涛主席关于两国关系的评价,表示俄中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对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俄方期待着胡锦涛主席6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为推进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搞好俄中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

  胡锦涛指出,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第一,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磋商,特别是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协调立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第二,双方可以通过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和中俄财长对话等渠道,就保持各自国家经济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稳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议题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第三,加强双边务实合作,认真履行已签协议,积极推动天然气、核能等领域大项目合作。

  胡锦涛主席感谢俄方一贯支持中方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将一如既往坚持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胡锦涛表示,今年6月中旬将举行叶卡捷琳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双方要密切配合,做好筹备工作,确保峰会成功。

  寻求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

  美俄开启双边关系“重启键”

  □惠晓霜(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国和俄罗斯总统4月1日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寻求达成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在迈出启动双边关系 “重启键”重要一步的同时,双方承认分歧仍然存在。

  立即开始谈判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当天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开始之前举行会谈。

  这是奥巴马今年1月上任以来美俄首脑首次会面。

  两人在联合声明中说,他们要求双方谈判代表“立即就新条约开始谈判,并在7月之前就新协议进展提交报告”。

  奥巴马接受梅德韦杰夫邀请,将于今年夏天访俄。

  美联社援引不愿公开姓名美国官员的话说,两人在会谈中明确,奥巴马访问之前,双方谈判必须取得进展。

  美国和苏联1991年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条约1994年正式生效,将于今年12月5日到期。

  双方在这份文件中同意,条约生效后7年内分别削减30%的战略武器,每一方所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其运载工具不得超过1600件,核弹头不得超过6000枚。

  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在联合声明中说,两国致力于“实现无核化世界”,通过达成一个“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取代即将到期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双方认同进展

  奥巴马上台之前,美俄在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与格鲁吉亚冲突及北约东扩等方面矛盾突出、关系紧张。奥巴马表明要为修复双边关系开启“重启键”。

  “过去数年里,我们两国关系一直不稳定。我认为,我们今天启动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对话,会使双方在涉及共同利益事务上展开合作,”奥巴马在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他说,双方认为“今天是美俄关系新进展的开端”。

  梅德韦杰夫对记者说,他对两国关系顺利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联合声明中,双方支持尽早继续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两国认同伊朗实施民用核计划的权利,但认为需要让世界重新相信,伊朗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

  “进展”难掩分歧

  美俄领导承认,他们对格俄冲突的看法“存在重大分歧”,对于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双方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路透社援引一名匿名美国官员的话说,奥巴马在会谈中“强有力”地表态,美国不会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奥巴马还说,俄罗斯将苏联时代的加盟共和国视为自己势力范围,这“不是21世纪的思维”。

  谈及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的首次会谈,另一名不愿公开身份的美官员说,与布什不同,美国现政府的战略建立在利益基础上,“强调不同,而不是利用这些会谈建立某种亲密关系”。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