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2009伦敦G20金融峰会 > 正文
本报记者 杨立群 宰飞
作为下月2日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的前奏,为期一天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4日下午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南的霍舍姆闭幕。一定程度上,盘点财长会议,我们也能窥见伦敦金融峰会的轨迹。
有成果
无疑,面对目前全球经济的严峻形势,此次的G20财长会上,各国的紧迫感在增强,一致性也有所体现。
根据本次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与会各方一致同意采取进一步措施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支持放贷,改革和强化全球金融体系,并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刺激措施进行监督。
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张幼文说,“会议公报强调了全球共同合作的精神,而且涵盖范围很广。”他认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是公报的一个亮点,提及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新话题,“G20财长会议公报要求确保国际金融机构完全反映世界经济变化。”
作为一个比较具体的成果,公报明确提出,需要改革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体制,使它们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并加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言权。公报说,IMF需在2011年1月前完成成员国认缴份额的重新审核,世界银行改革应该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完成。与此同时,公报认为应该改变以往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IMF总裁由欧洲人选择的“潜规则”,而是应该遵循“公开和基于表现的遴选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财长在会议期间也发表了一份公报,一致要求重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保证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地位。张幼文说,“这次是‘金砖四国’首次合作表明共同立场,将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长期影响。”
有分歧
会前,美欧间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的分歧已经显现,人们曾普遍担心,财长会上双方会闹得不可开交,虽然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但各方在协调立场上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报中虽然没有支持美国提出的各国政府付出具体、协调的经济刺激努力要求,但承认了已公布刺激经济计划的重要性并呼吁IMF“评估已采取的行动和需要采取的行动”;与此同时,各方还一致建议应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监管。但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侯若石认为,“欧美之间的分歧表面上看是淡化了,但很难真正解决。”
事实上,由于各方国情不同,利益关切也不同,各国对伦敦金融峰会的期待更是不一样。分析人士指出,与美国提议扩大财政投入以刺激经济的想法不同,德、法认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失灵源于疏于监管的美式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因此应该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寻找问题;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又极力想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刺激市场需求保持制造业稳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刺激经济恢复。
待细化
作为下月初伦敦G20金融峰会的预备会议,虽然各国财长们力图化解分歧为峰会的成功作铺垫,但是,他们并没能签订具体协议,仍然停留在原则性层面上。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说,“就如何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公报拿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但因为没有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这个‘路线图’如何实施在公报里看不到。”他认为以下三大问题必须细化,“第一是资金来源,各国需要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但是不能每个国家都搞财政赤字。第二是市场还缺乏信心,光是政府行为没有市场配合,一个巴掌拍不响。第三,短期怎么止血?光输血不止血不行。所谓止血就是稳定全球资产价格———股价、汇价、房价。”
很多观察家都指出,力挽全球经济颓势,更需要的是清晰而具体的实际行动方案,这也是很多人对即将到来的伦敦金融峰会的寄望。虽然首脑们届时可能对财长们商定的一些问题进行“拍板”或细化,比如IMF的增资份额问题,但奢望一次会议就能拿出全部解决方案是不现实的。事实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已经给世界打了支“预防针”,他说,美国并不期望各国首脑在峰会上得出什么“具体承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