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道夫面临最高150年监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11:47  北京日报

  涉嫌制造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伯纳德·麦道夫,被美国检察官以证券诈骗等罪名起诉。

  麦道夫的律师艾拉·索金10日在法庭上说,麦道夫拟于12日听证会上对全部11项罪名指控承认有罪,放弃寻求降格指控或从轻量刑的辩诉交易。他可能因此面临最高150年监禁。

  根据检方刑事指控书,麦道夫受控罪名由原先的证券欺诈一项增至11项,包括投资顾问欺诈、邮件欺诈、电讯欺诈、洗钱、伪造财务报表和作伪证等罪名。

  防弹保护出庭

  为避免与受害投资者正面冲突,麦道夫当日提前3个多小时到达法庭。他身穿防弹背心,外套深色大衣,系黑色领带,神情严肃,对法官提问多答以“是”或“不是”。

  部分代表受骗投资者的律师出庭旁听,法庭内挤满媒体记者。

  当法官丹尼·钦问索金,麦道夫12日是否打算承认所有罪名时,索金答道:“是的,阁下。”

  纽约州南区代理检察官列夫·达辛发表声明说,所控罪行“虽不新奇,麦道夫欺诈案的规模和范围却史无前例……提起这些指控不算完事”,调查仍在继续。

  他说,除最高150年监禁外,麦道夫将面临强制赔偿受害者、没收最多1700亿美元非法收益和罚金。

  法律专家认为,数罪并罚后实际判决可能为将近20年监禁,这对现年70岁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前主席而言不啻终身监禁。

  欺诈金额提高

  根据指控书,麦道夫最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向投资者承诺最高46%的年回报率,名下机构“大兴土木”,制造“客户交易旺盛的合法投资咨询企业”假象,设下史上最大“庞氏骗局”。

  他的后台工作人员中不少人“几乎没有或者先前没有证券业相关培训或从业经验”,受老板指使“联系客户,编撰虚假、欺诈性文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伪造账户月度财务报表和交易证明,以反映麦道夫所言代表客户交易证券状况”。

  但一家受法院委派的机构发现,他名下的机构10多年来没有任何交易。

  检方没有说他的员工是否意识到欺诈,麦道夫受控罪名中不含共谋罪。

  根据麦道夫案发前去年11月下旬宣称4800名客户的账户结余总计648亿美元,检方把他欺诈金额由起初的500亿美元调高至648亿美元。经调查,他名下机构留存资金只有“一小部分”,迄今仅查出大约10亿美元资产。

  索金对欺诈总额持异议,认为部分受骗投资者实际投资获利,而辩护律师因政府不许查阅麦道夫名下机构财务记录而“难以确认真正受害者”。

  政府还说,麦道夫2006年接受询问时在递交书面材料和提供证词时“不断欺骗”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以掩盖罪行。

  受害者“火”难平

  当天听证会旨在解决麦道夫与索金利益冲突,因为后者曾代理前者两个商业伙伴诉讼事务,他的已故父母也曾投资于麦道夫名下机构。麦道夫同意索金继续任自己律师。

  麦道夫最高监禁150年的消息让不少怒火难平的受害投资者略感宽慰,至少25人申请在12日听证会上发言。

  法官丹尼·钦介绍,12日听证会将决定法官是否接受有罪答辩以及眼下获保释软禁在家的麦道夫是否当日收监。期待讨论被告刑期的受害者须等到数月后的判决之日。

  代表十多名受骗投资者的检察官杰里·赖斯曼预计,届时听证会将成为“动物园”,“我的当事人会因他得以逃脱有罪答辩火冒三丈”。

  丹尼·钦表示“理解(受害者)情绪会高涨”,但要求检方限制庭上发言的受害者人数,确保他们举止“端庄、有分寸”。

  虽然有受害者表示,对麦道夫被以重罪检控而感到欣慰,但对于那些将毕生积蓄投入其中的投资者和慈善基金来说,尽可能地追回损失才是他们的心愿。麦道夫东窗事发之后,已经有包括纽约大学在内的大学教育基金和慈善基金,对基金托管人提起了民事诉讼,称他们的基金托管公司未经详尽的尽职调查,就把钱投给了麦道夫。

  预计,有关麦道夫案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诉讼将会旷日持久地进行下去,这场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惊世大骗局”,还远未到落幕的时刻。

  美司法部长:但愿这些是“最大的”欺诈案

  距麦道夫制造的金融欺诈案曝光不过两个多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富豪斯坦福因涉嫌欺诈投资者80亿美元受到指控。两起情节惊人相似的金融欺诈大案相继曝光,反映了美国金融监管的缺位。

  如今,金融巨骗落网,投机客自食苦果,但美国金融界疮疤难愈。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警告,不排除今后曝出更多级别堪比麦道夫和斯坦福的欺诈案。“很难讲,但愿这些已经是最大的(欺诈案)了”。虽然这一愿望能否成真无法得知,不过有一点似乎难以回避:只要监管漏洞仍在,只要还有人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金融欺诈案就还可能不断发生。

  麦道夫涉案20余年,其间虽受到同行和媒体质疑,甚至被举报到美国证交会,但最终却躲过了监管者的视线;斯坦福集团早就疑点重重,被投资者起诉甚至被自己员工揭发,也同样被监管机构“忽略”了。

  监管机构为何如此“迟钝”?上世纪80年代,全球性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其核心理念是“使金融产业在公开竞争中受益,并使政府干预降到最小限度”。一些国家的监管者就是本着这一理念,普遍放松了监管标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10日说,联邦政府必须加强对金融体系整体而非部分领域的监管;只有金融体系稳定,美国经济才有望复苏。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方式亟须改革。

  伯南克认为,只要政府能成功“修复”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市场恢复正常运作,美国经济衰退在今年内结束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不过,他在外交关系委员会讲话结束后的问答阶段中承认,美国经济眼下陷入20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程度比美联储先前预期更严重。

  但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和接连曝出的两起金融诈骗大案已经严重挫伤了公众的信心。如果说,去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人的信心危机,那么现在华尔街不得不面对的是美国公众的信任危机。

  造成信任危机的第一轮冲击波就是麦道夫世纪骗局。在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后,很多投资者对理财顾问的美好投资回报描述产生本能的怀疑。

  “不要相信华尔街,也不要相信你的理财顾问,你现在只能靠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在一档晚间的财经节目中主持人反复向观众强调。

  美国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9日说,美国经济已“坠下悬崖”,但他对长期经济前景仍保持乐观。他强调,恢复经济,需要先恢复民众信心。

  不过,巴菲特提醒投资者,他无法断定美国股市现阶段是否已经见底。

    相关专题:

    史上十大巨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