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晁啸 陈君)中国24日向欧洲派遣了一个庞大的高级别商业采购团,以落实温家宝总理年初访问欧洲时作出的有关承诺,同时以实际行动反击在危机中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
北京的贸易界人士和国际问题专家表示,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坚持开放市场的决心,将促进世界各国进一步密切经贸合作,共克时艰,实现共赢。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说,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此次访欧,是落实温家宝总理年初访问欧洲四国成果的重要后续行动。
温家宝访欧期间,中国与欧盟和欧洲四国共签署38项协议,涉及金额150多亿元人民币。
外界普遍预测,此次中国企业将在欧洲四国采购与此金额接近的商品。而有关人士透露,最终成交总额可能远高于此。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估计,实际采购金额可能高达120亿至150亿美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由近200名企业家组成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将在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率领下,前往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四国,开展一系列贸易投资研讨、洽谈和采购活动。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潜流也开始蔓延:美国政府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入了“购买美国货”条款,法国要求汽车厂商不得关闭本国境内的工厂以保护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罗红波说,中国组织企业赴欧采购,既是以实际行动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也可以通过提升两个地区的相互外部需求来改善长期存在的贸易不平衡。
他表示,为了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既需要刺激内需和扩大出口,也需要稳定外需和进口,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特别是需要与贸易伙伴提升相互的需求。
中国官方的统计显示,1月份中国进口同比大降43.1%,远超过出口的跌幅,然而当月贸易顺差却高达391亿美元,对欧盟的顺差也达到了117亿美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可能加剧贸易摩擦。
“中国赴欧采购将直接拉动金融危机后欧洲不断下滑的出口。”罗红波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成员国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欧元区去年出现了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大贸易逆差,特别是与出口紧密相关的制造业下滑明显。
专家表示,通过采购等贸易手段,中国既可助欧盟摆脱经济困境,也将从欧盟获得所需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最终实现双赢。
中欧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技术进口来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和欧盟贸易总额逾4255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6.6%。
继4万亿巨额投资计划之后,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又密集出台旨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汽车、钢铁、船舶等振兴规划。这些经济刺激措施对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巨大需求。
陈德铭表示,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中国内需的提升可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投资机会。
据悉,中国企业此次准备向欧洲采购汽车、电信、航空、环保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这些都是欧洲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也是中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所急需的,双方将最有可能达成采购协议。”年初曾随温家宝访问欧洲的王永说,大宗采购也能为中国企业节约成本。
不少专家表示,在经济衰退时期,欧洲国家很可能取消目前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限制,这将有利于改善中欧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而“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趋于放松,也为中国抓紧时机合理处置近2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美元贬值的长期趋势难以改变,中国应抓住金融危机的契机,利用外汇储备的优势购买高技术、能源和紧缺的人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增加可以直接转化为中国国内的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直接的拉动和刺激作用。
尽管中国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大幅下滑,就业压力加大,但24日启程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肯定不会是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派出的唯一一个采购团。
陈德铭近日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表示,今年中国将继续扩大进口,积极组织企业采购团,赴海外大规模采购,进口设备、商品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