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氏骗局的制造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14:48  上海国资

  “麦道夫案”几乎成了第二个次贷危机,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上海国资》见习记者 熊晓辉

  一夜之间,庞氏骗局有了升级版——“麦氏骗局”。

  12月11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内被警方带走,由此引出一个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欧洲一些银行、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和诸多名人都卷入其中。

  甚至已经有人为此自杀。2008年12月23日,一名法国基金经理因投资麦道夫所设对冲基金损失惨重,在位于美国纽约的办公室内自杀。

  据法国《论坛报》消息,现年65岁的蒂里-德拉维莱切特是“通国际”投资公司发起人,掌管的大约20亿欧元(约合28亿美元)中,投向麦道夫所设基金中的就高达15亿欧元(21亿美元)。

  德拉维莱切特的一名助手说,麦道夫丑闻曝光后,德拉维莱切特“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压力”,担心客户会把他告上法庭,而陷入崩溃。

  麦道夫的欺诈案把华尔街金融危机又往深水区拖了一大步。

  古老的“庞氏骗局”

  麦道夫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编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麦氏骗局”。“麦氏”无疑是“庞氏”的升级版。后者因其“发明者”—20世纪初从意大利移民美国的投机商人查尔斯。庞齐得名,即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

  麦道夫经营的对冲基金亦是如此。他以投入少回报高吸引了诸多投资者。一名投资者说,对冲基金使他们持续受益,2004年开始,年回报率从7.3%至9%不等,年平均回报率在8%左右,而过去十几年的年回报率超过10%。

  在让人羡慕的稳定利润支持下,麦道夫发展了大量客户,其中包括名流富豪、欧洲商业银行、对冲基金、甚至慈善基金。而想成为麦道夫的客户,光有钱没人介绍还不行,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俱乐部中身份显贵的象征。

  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氛围,从来不对人解释他的投资策略,所以,尽管麦道夫的许多客户都认识他本人,却对他的投资策略一无所知。而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他们担心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

  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麦道夫的运作可能可以一直隐蔽下去。但金融危机爆发,他面临70亿美金的资金赎回压力。2008年12月10日晚,麦道夫终于向担任其公司高管的两个儿子坦白,自己采用“庞氏骗局”方式操纵对冲基金——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基本上,这是个大骗局,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让投资者损失大约500亿美元”,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这一桩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一网打尽

  随着对麦道夫案件的进一步调查,受害人名单越拉越长。几乎把全球顶级投资人一网打尽。

  包括私人投资者、对冲基金和慈善基金投资者等在内数以千计的投资者卷入麦道夫金融诈骗案。麦道夫本人估计,受牵连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损失共计大约500亿美元,但具体损失数目眼下仍不明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