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特纳十分聪明,又善于说服别人,这与萨默斯的咄咄逼人形成鲜明对比。”11月23日,他在财政部的一位同事对本报记者说,从那以后他提升得很快,到2002年,盖特纳已经是负责国际事务的财政部助理部长。
今天看来,盖特纳在财政部的14年里最重要的资历是经历了几次国际金融危机,包括1995年墨西哥的比索危机、1997年席卷印尼、韩国和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2年巴西的金融危机。他参与了这几场危机的救援计划制订,包括在1997年底力排众议说服白宫必须救援韩国。这些都为他日后处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提供了经验。
2002年起,随着民主党告别白宫,盖特纳离开财政部,被安排到IMF的政策评估部门。他在那里待了不长的时间,便于2003年出任美联储纽约主席。
闯进白宫的“实习生”
盖特纳履新纽约联储后不久,就开始严辞批评金融系统风险过大,并呼吁改革美国金融体系。“金融创新已经超过了金融体系承载的极限。刹车变成了加速器。”他忧心忡忡地说。
他的警告没能阻止危机的爆发。随着华尔街乱世的来临,盖特纳的脱颖而出,成为白宫救市“铁三角”中的一员。
“铁三角”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盖特纳和他的达特茅斯大学校友、现任财长保尔森组成。在9月份华尔街最紧张的四周里做出多项重大决策,包括放弃雷曼兄弟,担保AIG,这些决策既没有通过国会,也没有通过总统。
盖特纳是“铁三角”中唯一的陌生脸孔。直到9月份时,在金融界以外还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他在为AIG筹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设计了给AIG的850亿美元贷款,并在后来将该款项追加至1520亿美元。
此前,今年3月时,他主刀操办了贝尔斯登的破产。在次贷危机看起来还远没有今天这样严重时,他坚定地为这笔交易提供紧急融资,并安排了3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保证了贝尔斯登被成功消化吸收。
纽约特殊的金融地位是盖特纳跻身“铁三角”的重要原因。美联储为应付金融危机而开发的5项临时工具中,有些是专供纽约联储使用,比如允许纽约联储的主要会员用其他债券换国债。因此从去年次按危机发生的第一天起,盖特纳就与伯南克、保尔森站在一条战壕里。
由于在“铁三角”中的地位,盖特纳标志着一种政策的连续性,表明新政府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将不会发生重大的摇摆。盖特纳将继续使用7000亿救助资金中的剩余部分,并推进第二套经济刺激法案出台。
“选择盖特纳的好处是他有处理问题的经验,参与了这次处理过程,上任后不用从头开始熟悉 。但是不利方面是他不一定能给市场带来新的办法。”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魏尚进说。
危机中的长短臂
盖特纳的性情看上去与奥巴马有些相似:年轻,青睐改革,善于团队协作。他怀疑意识形态、质疑被普遍承认的智慧,喜欢观点上的竞争,对这个世界的诸多不确定性充满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