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俄能源合作不再缠斗油气领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 09:50 财经时报

  中国一直希望家底厚实的俄罗斯能给中国输送天然气和更多的石油。但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仍处在价格控制状态下,接受俄方的完全市场化价格存在很大难度。

  梅德韦杰夫访华前,双方如何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就被认为是个棘手问题。而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只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状态。

  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还表示,“我们在支线管道问题上已有了一项基本协议。我们不日将在未来合作的所有重要规定和重要参数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个表态让外界不得要领,谁都知道,双方现在的分歧主要在价格方面。

  政府高层协调

  3年前,刚刚出任主管经济的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在谈及俄中能源合作问题时曾表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俄罗斯能源企业来说,中国是个大市场”。

  此次访华前,梅德韦杰夫又表示,“俄中能源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打算加强并发展这一关系。”去年俄对华出口能源超过67亿美元,未来的合作将不局限于输油管道的建设,还可包括建设炼油厂及加油站等。

  能源专家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油田老化和新油田开发不力等原因,俄罗斯的石油产量这两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是以俄罗斯对于出口天然气的兴趣大大超过出口石油。

  现在,俄罗斯天然气的消费者主要是欧洲人,它把每年25%的产量输送到了西方。对于中国等东亚市场的开发,俄罗斯是伴随着国际政治关系考虑的战略选择。但是,梅德韦杰夫在就任总统前也曾有过表态,对华出口天然气“应遵循市场原则”。

  今年3月份,俄罗斯媒体透露,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已经签署了远东石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设时间表,确定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完工,而不是此前计划的今年年底。这意味着远东管道的中国支线也不得不被推迟一年建成。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正式确认。

  在天然气管道方面,赫里斯坚科曾表示,要在2008年结束相应的谈判。目前,双方的接触肯定还在继续,但媒体没有得到可供报道的消息。

  即使出于良好的外交关系,相比于在核能领域的有效合作,双方对于更加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方面,谈判则显得有些僵硬和无所适从。梅德韦杰夫仅有匆匆两天的行程,也许无法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但至少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安排。

  为了在政府层面加大对能源合作的关注度,“双方商定,建立两国副总理级能源合作协调机制。”由此安排,中国方面可能由张德江副总理出面,俄方将是伊戈尔·谢钦。

  俄罗斯政坛梅普组合的现象,为外界解读其后续的能源外交战略提供了佐证。总统换届后,普京内阁分拆了原来的工业与能源部,设立新的能源部负责国家能源战略的制订和实施。部长则由原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总裁谢尔盖·什马特科担任。

  同时,副总理中分管能源的也是原来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伊戈尔·谢钦。这样的安排可以确保普京总理对能源工业的控制,从而在外交上继续执行固有的强硬路线。

  俄媒体还透露,俄罗斯总理普京将在今年秋天出访中国。如果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中国之行没什么效果,那么还有总理出马解决中国方面的问题。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