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华尔街孤狼:贝尔斯登哀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7:08 《环球企业家》杂志

   “华尔街孤狼”

   现在经营着中国白领征婚网站公司的李松还记得十几年前刚刚加入贝尔斯登时的情景,当时还是董事长的格林伯格发给每个新员工一把橡皮筋,并告诉这是今后在贝尔斯登任职期内他们所能领到的全部数量。 这个略显夸张的表示是典型的贝尔斯登风格。华尔街原本就是由两类人组成,一种老摩根的孑遗,那些WASP(盎格鲁-萨克森白人新教徒),高贵但平均主义,另一种就是贝尔斯登这样由犹太裔创立的节俭到吝啬但又处处张扬着个人主义。贝尔斯登起薪较低,但对那些业绩优异、表现出狼性的优秀员工公司从不惜重奖。 接任格林伯格的凯恩正是这种风格的缩影,他来自纽约布鲁克林区,在这块好勇斗狠的地方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生存,他公开宣称他只雇用PHD,不是指高高在上的博士,而是贫穷(poor)、饥饿(hungry)和一心赚大钱(desire formoney)的人。贝尔斯登喜欢聪明、肯吃苦的员工,至于他们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并不重要。 这种街头风格保证了贝尔斯登作为以经纪业务为主的投行的成功,作为一家斗志旺盛的公司,它赤手空拳从事客户交易的日常业务方式令同行张口结舌。贝尔斯登代表了华尔街的混乱而充满活力的过去,那时经纪业务更多地是靠胆量而不是电子数据表格。 经纪业务为主的贝尔斯登是华尔街的内勤,从事各家银行间的交易和结算,虽然这样的业务远不如高利润的自营业务诱人,但盈利稳定,甚至在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时也是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贝尔斯登满足于此,节制、俭朴,贝尔斯登被称作“华尔街的斯巴达”。 同时,它我行我素,并不在意同行的看法。10年前,当长期资本公司濒临破产,财政部长鲁宾将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的头头脑脑请进办公室,要求他们提供援助时,其他人都表示同意,只有贝尔斯登董事长凯恩缓缓摇了摇头,说“NO”(这也许是此次贝尔斯登陷入危机后,除了摩根大通外其他公司并不施以援手的原因之一)。 但就像觊觎邻国的财富最终毁灭了罗马的质朴,对高盛那种高风险高利润自营业务的妒嫉之心,也使贝尔斯登偏离了稳健的正途,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而且采取的方式更加极端,一方面由于在华尔街投行中贝尔斯登的规模很小,另一方面是一贯大胆的风格,贝尔斯登选择了高杠杆交易——大部分是别人的钱,自有资金只占很少一部分。这意味着赌赢了会有高额的利润,而一旦稍有差池,就是灭顶之灾。

  CDO 在华尔街众多投行中,贝尔斯登市值只有也不算大的雷曼兄弟的1/3,但是凭借着激进做派和集中下注,却跻身一流投行之列。 “在贝尔斯登前60年的历史中,它并不是华尔街上的一流投行。”华尔街历史学家查尔斯•盖斯特对《环球企业家》说,“在过去的10年里,贝尔斯登开始在抵押相关产品打包方面越发积极,而正是这块业务导致了它最后的垮台。” 所谓抵押相关产品打包,即CDO,这项业务是将债券、贷款和其他资产再次打包成新债券,由于其结构复杂,市场很难准确定价,因此往往会有高额利润,但同样意味着高风险。这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引发目前这场金融灾难的关键词,贝尔斯登是它的发明者。 来自佛蒙特州南保林顿小镇的拉尔夫•奇奥斐(Ralph Cioffi)将贝尔斯登这种金融魔术发挥到了极致,和作为国家桥牌队冠军成员的董事长凯恩一样,奇奥斐也有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曾是大学橄榄球队的跑锋。毕业7年后,1985年加入贝尔斯登。奇奥斐人很安静,不善言谈,但却是贝尔斯登新业务的急先锋,是今天广泛应用的数款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缔造者。

  去年贝尔斯登倒闭的两只基金在他的掌管下曾经连续40个月风光无限,奇奥斐和助手们难敌诱惑,仅自投的资金就超过了3500万美元。而一些投资者为了和炙手可热的奇奥斐攀上点关系,不得不求助于在贝尔斯登工作的朋友从中牵线搭桥。2006年,奇奥斐的同事纷纷猜测,奇奥斐会拿到八位数的年终奖,这意味着跻身于华尔街收入最高的雇员行列。

  奇奥斐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众多CDO最激进的产品,命名为“Klios”。这种产品设计主要为了吸引货币市场基金。Klios提供一种回购条款,免除了货币市场的经理们对购房者是否偿还贷款的担忧。通过这种产品,奇奥斐在2004至2005年间共集资100亿美元。 在次级债危机爆发前夕,他还在一次与对冲基金经理的电话会议上大赞这种产品的好处,称其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这种奇妙产品很快就在金融机构中传开,包括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金融巨头都争先恐后加入进来。从2004年到2007年,华尔街借助这种CDO共集资约1000亿美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为高风险次级贷款融资的方式,并激发了无数仿效者,比如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的诞生。然而市场变化无常,次级信贷危机的爆发让贝尔斯登两只基金倒闭,奇奥斐一手炮制的生钱机器成了罪魁祸首。 令人惊讶的是,在贝尔斯登越来越多地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同时,却不曾对其内部任行莽撞的企业文化稍作改变,增加严谨的风格来对冲高风险交易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故事就要在完成收购的摩根大通展开,李松认为,脱胎于商业银行,摩根大通更强调团队合作,分配上也更平均,和贝尔斯登狼性、赌性十足、重赏重奖的做派完全两个风格,投资银行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来自两个机构的人员磨合并不容易。 而超越收购本身,华尔街顶级投行的挽歌则为其他机构鸣响了警钟,过去10年它已经偏离正确的道路太远,在取消分业经营、无限制的从事高风险交易,以及在薪酬方面的挥霍无度都到了必须改正的时候了。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