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贝尔斯登沦陷 美国股市仍未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2:01 21世纪经济报道

  亿万富翁约瑟夫·刘易斯“老谋失算”。

  从100美元跌至2美元,几个月时间,投资贝尔斯登股票账面亏损已达8亿美元。

  而贝尔斯登,美国名列第五的投行,从一家因金融危机造成盈利能力衰退的“问题”银行过渡到没有现金流支持日常运营的“破产”公司,只花了约一个星期。

  “如果账真的很烂很烂,东西完全收不回来了。那摩根大通就说我只能出两块钱了,也有这个可能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春表示,“假如真的这样的话,就说明目前的股市可能还没有到底。”

  一星期“破产”

  2007年7月,以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倒下为标志,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大规模爆发。

  两个月后,贝尔斯登股价跌至接近100美元,依靠外汇投机发家的英国亿万富翁约瑟夫·刘易斯“抄底入市”,购入7%的贝尔斯登股票,至年底,他又增持该公司仓位至9.6%。

  现在证明这是一笔灾难性的投资,几个月不到,刘易斯在贝尔斯登股票上的账面亏损已经多达8亿美元。

  现在,贝尔斯登的股票每股2美元。时间倒回三天,购买一股贝尔斯登股票分别需要付出30美元,57美元和61美元。如果是在去年2月,你甚至得掏出170美元。

  北京时间3月17日,摩根大通集团宣布它正以换股的方式收购贝尔斯登,交易价格约为2美元。

  对此,经济学家谢国忠说:“管理层等于是说这公司已经破产了,没价值了,2美元只是名义上的”。

  这位前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进一步表示,贝尔斯登已经摘牌了,不交易了,没有贝尔斯登这个独立上市公司了,“这个公司已经破产了”。

  挤兑

  张春说,长期来看,投资者已经知晓贝尔斯登在次贷上的亏损,其股价早有所体现,“已经下跌了很多了”。3月8日是周末,市场上开始流传谣言,“说贝尔斯登不行了,但短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张春密切关注着这一事态的进展。

  但当所有的客户听到这个谣言就开始撤资,这对贝尔斯登形成了挤兑效应。

  “都不愿意跟他去交易,假如大家都这样的话,它一下子钱就都没有了,”张春说,“所以这个短期在一定程度上像一个信心危机一样,也许他并没有糟糕。”

  这一谣言迅速蔓延,一周后贝尔斯登公司总裁艾伦·施瓦茨表示,在过去24小时里公司资金的流动性严重恶化,不得不向纽约联储和摩根大通银行寻求应急资金。

  由于贝尔斯登不具有商业银行资格,无法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直接获取资金,因此美联储不得不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该公司注资。美联储和摩根大通联手,先给贝尔斯登29天的资助,保证其资金运作。

  虽然贝尔斯登是历史上第一家美联储亲自出手施以紧急财政救援的投资银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问题就此解决。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没有人能够应付得了。”专注于风险管理的银行家Joseph Rizzi说。他认为此事件不能和巴黎银行的倒塌时间相比,“剩余的特许经营价值,客户,雇员都将‘蒸发’。

  股市仍未见底?

  事实也的确如此。

  美联储援助的消息一出,贝尔斯登股价直线下降,全天最低跌至26.85美元,最终收于30美元的八年半低点,跌幅47%。这也导致当天纽约股市大跌,三大股指当天跌幅均超过1.5%。

  上海社科院国际金融室主任徐明棋说,如果贝尔斯登倒闭的话,所有的股东只能参与清算,清盘就不值钱了。 ”当风险暴露其他人开始抛的时候,基金管理人不抛,风险就更大了。因此,当危机出现,大家就都跑掉了。“

  但不管怎样,张春还是很难接受每股2美元的交易价格,”2块钱一股那也太便宜了吧,的确是让摩根大通捡了一个大便宜“。

  他因此表示,如果这不是底,也至少是”底之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