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经济 信心与恐慌的博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10: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连日来,美国经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先是白宫抛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一向龃龉不断的白宫和国会准备联手救市,接着美联储在距其例行决策会仅一周之际,出其不意,大幅减息。在信贷危机、房市恶化、零售疲软、股市大跌的情势下,美国政府财政加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安抚作用,但也产生了“衰退即将到来”的预期效应。恐慌的幽灵在市场上空游荡。这种恐慌是否有道理?美国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看法。 “衰退边缘”还是“疲软增长” 进入新年以来,一系列数据似乎都在唱“衰”美国经济。就业率曾经是一个亮点,但2007年12月就业岗位的增加比预期要少,失业率创下了两年来新高,达5%。圣诞、新年节日销售额令人失望,显示大众消费低迷。银行业坏消息不断,美林、高盛、花旗等超级投资银行接连爆出巨额资产缩水,美国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第四季度公司盈利锐减95%。这些坏消息显示,次贷危机不但没有探底,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一些经济学家因此得出结论,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或正处于衰退的边缘。市场恐慌由此而加剧。 与此同时,不少经济学家并不认可衰退说,认为与其说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不如说会进入一个所谓“疲软增长”期。据参与一项调查的62名经济学家预测,2008年前6个月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5%,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经济增长虽然缓慢,但只要美国消费支出没有出现大幅锐减,美国经济就不会发生衰退。他们认为,降息和刺激经济计划的合力在未来几个月内就会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发布的最新业界调查也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信贷市场收紧的情况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行业。因此,即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也不是全面的,很多行业依然处于增长状态。 “毒药”与“猛药” 在美国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一向不主张干预经济的布什政府和一直强调通货膨胀风险的美联储何以转换心态大胆出手?分析人士认为,是为了抑制恐慌。恐慌对市场而言是一剂“毒药”。1月21日,正是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恐慌,造成了金融市场多年罕见的大滑坡。这种忧虑目前是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1月21日适逢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股市歇业。22日美国股市开盘,将步全球主要股市下跌后尘是人们的普遍悲观预期。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亚当·保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美联储出人意料地提前降息,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预期变成现实,从而进一步加剧恐慌。从现实角度来说,降息提前一周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从心理角度来说,此举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避免恐慌蔓延和稳定消费者情绪的作用。美国股市此后先抑后扬,以及全球主要股市相继反弹都表明,美联储的惊人之举已达到了向世界显示美国央行在行动的目的。 如果说恐慌是一剂“毒药”,许多经济学家亦担心,美联储大幅降息和财政刺激方案就是一剂“猛药”,有可能对未来美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保森认为,美联储此次降息幅度太大了,而且给了市场更多的降息预期。一连串的降息将增加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事实上,直到今年初,美联储仍然强调在经济减速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平衡。保森预言,美联储很可能在今年底就不得不逆向调整其利率。但由于失业率数据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表现,届时如果失业率较高的话,美联储在调高利率时将面临困难。一些国会议员则担心,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有可能使美国背上更大的预算包袱。也正是出于这一担心,民主、共和两党都同意刺激经济计划应该是暂时性的,持续时间要短,也就是说,给经济打一剂“强心针”,只要让消费者和工商企业增加开支就行了。 “救援”效果有待验证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通货膨胀、预算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选择面前,无论是白宫还是美联储,都只能把重点放在防止经济衰退上。但美国财长保尔森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这场与恐慌的博弈如要取得胜利,美联储的举措应得到其他工业化国家央行的响应。但迄今为止,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仍在观望。这就使市场依然存在下跌的压力。美国政府的“救援”之举,能否真正达到驱散恐慌、恢复信心的目的,还有待验证。 (本报华盛顿1月24日电)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