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福田四日中国行:遏制经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23:05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京、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张凤安

  12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抵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福田以首相身份第一次访华。

  根据已经公布的行程安排,温家宝总理将在28日同福田首相举行会谈,当天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将分别会见福田。福田还将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此外,他还将先后前往天津和山东曲阜访问。

  11月27日,福田在首相官邸接见中国媒体时提到日中关系的"春天已经到来"。而福田上任后,各界也普遍期待他有更友好亚洲政策的"新福田主义"。

  然而,在政治逐渐趋暖的同时,中日双方经济却出现波动。中国商务部等提供的数据显示,继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比上年减少30%后,今年日本对华投资增速将继续为负。

  但本报记者在日本东京采访各界人士时,他们却乐观地表示,日本对华投资现状,正是中日经济关系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日本对华投资波动

  据本报记者了解,各界目前正逐渐形成这样一个共识:2008年中日关系将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飞跃之年"。

  "在2007年最后几天,福田访华,既为2007年中日关系划上了圆满句号,也为2008年中日关系继续升温奠定了基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刘军红如是评价。

  就在福田访问的前一天,日本的研究日中关系的智囊日本对华综合战略研究会发表了<日本对华综合战略>报告,希望为福田政府开启日中关系的新篇章支招。

  报告认为,应定期召开日美中首脑会谈,在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实现日中战略伙伴关系;为防止日中利害冲突演变为争端,主张在政治、安全领域定期召开日中高层次磋商;进一步促进日中在环境节能领域的合作,继续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援助等。

  而在这份战略报告背后,在经历长期的"政冷经热"的局面之后,目前中日经济关系也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政渐热经渐冷。

  近年以来,尤其2006年中日经济关系转冷的担忧,不时浮现在中方公共舆论上。中日双方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日本实际对华直接投资额度是29.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40.7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6.6%。这是继2006年下降30%的基础上,继续大幅滑落。

  新华社报道说,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一项主旨发言中表示,当前中日经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日双边贸易增速有所放缓,商务环境尚不够理想,技术合作存在障碍,日本对华投资出现波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双方重视。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海外调查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从1994年到2006年,大致经过了两个波动时期。

  1994年-1999年,是剧烈的滑落时期。1994年日本对华投资还维持着将近150%的增长速度,1995年达到了30多亿美元的高点后,开始了连续四年的滑落,到了1999年,日本对华投资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从2000年开始,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日本对华投资开始加速,2000年当年,增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超过150%。虽然此后对华投资增长速度渐起渐落,但因为绝对投资额继续增长,所以到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的62多亿美元。

  2006年是一个分水岭。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说,日本对华投资比上一年减少了30%。因为这是六年以来第一次增速为负。而2007年的数据显示,对华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为负已经成为事实。

  "日本对华投资会不会重新陷入1994年-1999年投资递减陷阱之中呢?"一位研究日本的专家也忧虑地表示。一个历史细节加重了这个担忧:1994年-1999年,也正是中日关系转暖时期。而2006年也正是中日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开始。

  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有更为合理的解释?历史的惯性还会重演吗?

  日方的不同解读

  但日本国内人士对此显然另有解读。

  2007年底,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赴日本东京采访了日本官产学界部分人士。他们表示,日本对华投资现状,正是中日经济关系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日本乐观人士包括日本最重要的经济研究机构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藤田昌久、负责日本企业投资调查义务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副理事长鹫尾等。这两个机构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作为政府财政支持的主要智囊机构,他们的报告不仅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决策依据,也经常被送交首相官邸作为参考。

  对于日本对华投资出现的波动,日方似乎表现出与平时的谨慎不太相称的乐观情绪。

  "就对华直接投资来说,从数字上看是下降很多,但不能仅仅看一个数字就得出结论。"鹫尾副理事长解释说,"你有没有分析日本在华企业在中国的再投资呢?如果算上这个数字,中日经济关系,不是波动了,而是更紧密了。"

  日本企业扩大在中国的再投资,也获得日本企业的直接回应。松下电器副总裁松下正幸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松下电器在中国事业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依靠的就是利润再投资。" 松下正幸是松下幸之助之孙,他目前还兼任着松下电器(中国)区的董事长。

  此外还有一个被日方经常引用的再投资例子是,东芝投资70亿日元在杭州建立全球IT工业基地。

  日资企业在中国再投资到底有多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结果。日本财务省关于日本对华投资也有一个统计。统计显示,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了1.2%。这个数据与中国商务部的下降29.6%可以说相去甚远。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提供的材料对此作了解释:这实际上是日本企业在2000年初集中激增的对华投资的一种反弹。实际上2000年开始到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与2006年上半年相比较,纵观制造业它所占日本对华整体投资的比例,由去年的80%降低到不足70%。如2007年11月王子制纸在江苏南通市的浆纸一体化工厂,总投资达到19亿美元,作为日本企业迄今规模最大的在华投资项目,也主要是王子制纸在中国的再投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06年11月曾对于在中国成立公司的日系制造企业的330家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从结果来看,对于今后1~2年间投资方向的看法,68.4%的人认为会有规模扩大,28.2%的人认为会维持现状,1.9%的人认为投资规模会缩小,只有1.5%的人认为会有投资向第三国转移正式撤退的情况。

  不过日本财务省的统计口径包含了来自日本的投入资金、再投资收益以及其他的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资金借贷,股票之外的证券的买卖也包含在内,因此会有很大的出入。

  "这个数据大体上反映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总体情况。" 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藤田昌久表示。

  "不管是哪一个统计数据,至少都反映了日本制造业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减少。"刘军红表示。

  刘军红还提醒说,日本通过对印度的ODA方式,对日本企业投资印度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不能忽视。此外,日本加大对东南亚和俄罗斯的投资转移也是事实。他举例说,丰田汽车就准备在俄罗斯投资一个年产30万辆汽车的公司,这个投资肯定不会小。

  本报记者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获得一份内部资料也显示,仅2007年6月,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和东京电力公司,在菲律宾收购当地的一家名为MAPL的电器服务公司,收购金额就达到了34亿2000万美元,这个收购金额已经超过今年前11个月日本制造业企业29.2亿美元的对华直接投资额度。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