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无辜受冤 中国货重获新西兰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2:49 第一财经日报

  赵甘

  新西兰零售商协会总裁艾伯森指出,电视节目中检测的是服装的整体甲醛含量,而国际通行的做法则是检测游离甲醛含量,因此那个节目带有误导性。他批评节目制作人员的失实报道不仅给新西兰全国的父母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也损害了新西兰的国际形象

  今年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是“中国制造”。这股风潮当然也波及到了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

  风波起自童装

  今年8月,新西兰一家电视台报道说,该国一个7岁男童穿上其父母在Warehouse(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连锁超市,其名从字面上理解是“仓库”之意)购买的睡衣后,发生了睡衣被引燃、男孩受伤的事件。

  观众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男孩受伤的部位、父母迷惑的表情和睡衣的特写。很多观众都知道,凡是那家超市出售的服装,都是产自中国的。

  这仅仅是新西兰部分媒体对“中国制造”的质量持怀疑态度的开始。随着欧美国家大肆就“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向中国发难,新西兰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关注开始升温。

  首先是本地的一家名为《倾听者》(Listener)的杂志发表了由编辑乔安妮·布莱克写的一篇评论。她偏激地表示:“亮明立场、不买中国货,让人有满足感……钱可能无法买来欢乐,但用钱去买其他地方产的商品,能买到一点满足感。”但她也承认,这是她“自私的成见”。

  与此同时,新西兰电视三台的“聚焦”(Target)节目报道称,该节目人员将一批从中国进口的羊毛和棉布童装送检发现,这些服装的甲醛含量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严重的超标达900倍。

  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全国轰动,也震动了新西兰零售业的高层,并使消费者更加困惑,因为商店里的服装除了极少数来自其他国家外,大多来自中国。如果那么多中国产品的质量有问题,消费者能有什么其他选择?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能不下降吗?

  另外,新西兰的华人社区也遭受了不小的冲击——毕竟那是来自自己祖国的产品。而现在,他们一度引以为荣的“中国制造”却成了洋人不信任的产品。

  热闹讨论和科学检测

  于是,新西兰开始针对从中国进口的服装进行检测。

  很快,新西兰零售商协会总裁艾伯森宣布,新西兰、中国上海和香港三地的实验室对该协会送检的从中国进口的服装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样品的甲醛含量均不超标。

  艾伯森还指出,新西兰电视三台节目中检测的是服装的整体甲醛含量,而国际通行的做法则是检测游离甲醛含量,因此那个电视节目带有误导性。他批评节目制作人员的失实报道不仅给新西兰全国的父母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也损害了新西兰的国际形象。

  但是,关于“中国产品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你还敢买中国货吗”、“我们自己的产品去了哪里”等话题的讨论,在新西兰仍在进行。新西兰国家电视一台的时事节目《Close Up》邀请了专家和与中国保持密切贸易关系的零售商,以及一位住在基督城的观众谈论上述话题。

  几位经常去中国采购的零售商,对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并未多加发表议论。他们表示,和中国做了这么多年的贸易,还是第一次听说服装有甲醛超标的问题。那位观众则告诉主持人:自己这身“Made in China”的衣服已经穿了5年,没感觉有什么不好。他还强调,他的衣柜里大多是中国货。

  同时,新西兰第一大报《新西兰先驱报》的网络论坛里,关于中国货的讨论也非常热闹。其中一条写得相当客观。这位住在奥克兰市、网名为“雷克”的网友说:“清醒点!中国能制造很多中等价值和高价值的商品,比如电子产品、通讯系统,而不光是服装。要是相信中国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穷,那就太愚蠢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美元在购买力上等于人民币1.9元。在中国,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2000元,相当于1800新西兰元(新西兰的人均月收入为2000多新西兰元)。中国商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汇率水平很低。不要再就服装胡说八道了。去中国看看,你会感到震惊的。”

  在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同时,新西兰政府也对中国服装进行了独立调查。该国消费者事务部对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99件服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中97件样品的甲醛含量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规定的含量,只有两件样品甲醛含量偏高,但经简单清洗后,这两件样品的甲醛含量也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新西兰政府于10月中旬将上述检测结果通报给了中国商务部。中国商务部表示,新西兰政府公布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国服装的质量是有保障的。中方赞赏新方开展科学检测,并就结果发表客观、公正声明的做法。

  新西兰人难舍中国货

  目前,中国是新西兰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每年都有大幅上升。有数据显示,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10年来增长了2倍多——1996年全年,有约1.2万吨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新西兰,去年几乎达到4万吨,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00吨的中国纺织品进入新西兰。

  在同一时期,新西兰本土的服装厂从1144家减少到948家。该国以卖儿童服装出名的连锁专卖店“南瓜片”(Pumpkin Patch)总经理格雷说,他们的自有商标产品在中国制造已经超过10年了。

  现在,新西兰人都知道,想不买中国货真的很难,因为新西兰本土的劳动力成本相当高,想买到一件“Made in New Zealand”(新西兰制造)的衣服简直像大海捞针那么难,能买到标有“Styled for New Zealand,Made in China”(新西兰款式、中国制造)的衣服就已经很“幸运”了。

  圣诞节已经近在眼前。这个南半球岛国的年末遍地是圣诞花,人们忙着购物,迎接新年的到来。经历了中国服装的风波后,新西兰人还会拒绝“中国制造”吗?

  答案当然是“不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几天购物时,看见各家服装店新到的衣服上依旧标着“Made in China”。消费者购物的情绪并未受到风波的影响,他们表示:很难放弃中国货。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