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行称中国GDP值被高估近4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14:0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世界银行在北京时间17日22点公布了《国际比较计划》(ICP),报告承认此前高估了中国的GDP,并下调了中国的购买力水平。虽然这样,按购买力平价(PPP)换算的中国的GDP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仍是世界第二,但已更符合中国实际。

  依据2005年的数据,以美国为基础,世行将人民币的PPP由2004年的1.9修正为2005年的3.4。按照PPP计价,中国在2005年的GDP为53332亿美元,较按照实际汇率的美元计价的GDP超出了30894亿美元。

  不过,中国的人均GDP仍排名靠后。以PPP计价,2005年中国的人均GDP为4091美元,只有美国水平的9.8%。

  世行承认,依照此前的方法和数据估测的两国GDP值较实际水平高估了近40%。

  无改中国大国事实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的PPP结果,世界主要机构一直认为,中国的GDP水平在2004年至2006年都维持在世界第二的水平,而此次的修正显示,中国的国力和财富远没有此前估计的那么多。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盖保德(AlbertKeidel)此前表示,购买力平价估值一般是基于1987年的数据,这使得它过高估计了中国的医疗服务和机械制造水平,因此,不要在购买力平价数据的基础上相信中国的生活标准将很快达到世界一流。这幅更为精确的中国经济图,说明了中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优先考虑国内议题,例如经济增长、公共投资、控制污染和减少贫困等。

  “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新公布的PPP对中国实际的经济活动没有过多影响,”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世界上其他国家可能依据新PPP结果对中国的实际生产量进行再认识,但中国还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盖保德认为,购买力平价数据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潜在军事实力的好方法,但从修正后的中国购买力平价统计数据来看,整个问题不再具有讨论价值。毕竟,中国现在还没有那么庞大,也不会很快就变得那么庞大。

  我投资品价格无国际竞争力

  参考此前亚洲开发银行前期公布的数据,中国政府最终消费的购买力水平和居民最终消费的购买力水平要低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购买力水平,反映人民币在国内消费品上的购买力要强于资本品的购买力。

  李稻葵表示,中国的资本品和国际市场之间接轨程度较高,而消费品自给能力较强,且政府在进行购买和转移支付时有很多商品没有参照市场的价格获得,所以造成了上述情况。这表明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在服务项目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上价格竞争优势尤为明显,但是在投资品上已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2005年的ICP计划为全球146个经济体的购买力水平和可比的价格水平提供了估测。世行表示,由于中国和印度自1985年以来首次参加了ICP,这使得最终结果更为精确。新的PPP数据已替代了世界银行此前以1993年甚至是上世纪80年代情况划定的购买力平价估测标准。

  利用以PPP为基础的GDP进行测算,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印度为世界上前五大经济体,它们占据了接近一半的世界GDP份额。再加上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六国,上述11国约占据了世界GDP的2/3。 据《第一财经日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