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双城记:为真正重要的人创造快乐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3:41 第一财经日报

  洪其华 王芳 陈一飞

  泰晤士河蜿蜒流过伦敦,有一个2.6平方公里的“城中城”。它属于伦敦,但有自己的市长、法庭,以及700名警察。它就是被誉为英国的经济中心、与华尔街齐名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金融城。

  同样,在上海黄浦江边,也有一个1.7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区——小陆家嘴地区,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并在努力成为世界的另一个金融中心。

  日前,在“第二届陆家嘴金融文化周”期间,上海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和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施耐德(Michael Snyder)进行了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后智慧”的对话,一场“金融双城记”的大戏也随即拉开序幕。在此期间,第一财经频道《会见财经界》栏目、《第一财经日报》和这两位“当家人”面对面接触,就世界金融中心建设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规划优先,基础设施优先

  《第一财经日报》:张区长,你怎么看待作为地理标志的陆家嘴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

  张学兵:这里有两个地理概念,一个是浦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面积有31平方公里。还有个小概念是在外滩对面,黄浦江划了一条最美丽的弧线,弧线里有一个1.7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区,即小陆家嘴地区。我们说的陆家嘴金融城,主要是指这么一个区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陆家嘴金融城的概念也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实践的一个结果。我们感到把这个金融中心建设好,有利于国家长久经济安全,也有利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小陆家嘴地区已经集聚了476家中外金融机构。根据统计,金融业的产出去年在浦东新区的GDP当中占到了15%,今年1到10月份这个比重为16.7%,应该说速度很快,这也反映出金融中心的成熟度在提高。这一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第一财经日报》:施耐德先生,听说除了对冲基金,伦敦金融城几乎每一个市场都超过了华尔街,譬如股票/债券市场、黄金市场等,能具体讲一讲吗?

  施耐德:我想还不能说超过了纽约。我们拥有最大的IPO(首次公开上市发行股票)市场,这是我们广受关注之所在。我们还拥有巨大的外币兑换市场和保险市场等,因此就国际市场而言,我们有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一财经日报》:建设金融中心要非常长的时间,像伦敦金融城可能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从浦东来看,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加快建设呢?

  张学兵:浦东的金融城建设随着浦东开发开始,有17年的时间,应该说还是一个孩子,还在成长。

  在开发之初,浦东新区就秉持一个理念,就是规划优先、基础设施优先,所以一开始我们就邀请了世界上十几个著名的设计公司来设计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模型。经过比选以后,产生了现在陆家嘴这个规划。17年中,我们严格按照最初设计的规划在建设,从未改变。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7年当中我们投入了150亿元,包括滨江大道、中心绿地和交通枢纽,投资强度基本是每1平方米的土地上投入了1万元人民币。

  在政府资本的带动下,社会资本进入了40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楼。我们的规划,是在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内,建500万平方米的建筑,现已建成200万平方米。应该说物理形态上的金融城已经初具雏形。

  但是,随着中外金融机构的大量涌入,现在已是一地难求、一楼难求,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扩容,还要建一个后方基地。目前张江已经有一个银行卡产业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的清算中心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都把自己的数据中心建在了张江。这样陆家嘴和张江一个前台,一个后台,比翼双飞,进一步加强金融中心的建设。

  “软性力量”

  《第一财经日报》:在整体金融生态上,比如说软件这方面,你们又做了哪些探索?

  张学兵:这方面我们有些计划。一个是金融文化。我们通过每年一次的金融文化周,营造金融文化氛围,普及金融知识。

  另一个方面,金融城既然是一个城市,它就不仅是一个产生GDP和供游客观赏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城市。

  为此,我们准备将陆家嘴的每一栋楼通过空中将它们连接起来;在地下,浦江两岸有一个“井”字形通道正在兴建。这样,地上地下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增强交通可达性。

  此外,在休闲、娱乐、商业零售方面我们也正在做补充。我相信经过5到10年的努力,陆家嘴的软件方面一定会大大改善。

  当然,政府的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软件建设。我觉得应该引进伦敦金融城的经验,在政府的管理架构上,把政府的行政管理同行业的自主管理、把政府的监管同行业的自律、把政府的服务同行业的自我服务结合起来。

  《第一财经日报》:伦敦金融城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怎么看待软性力量?

  施耐德:我认为有很多方面,除了公平和透明这些重要因素,首先就是市场的开放性,以及法律法规在对待英国和海外人士方面的公平性。规则必须加以平衡和相称,必须有正确的税收政策、适合的基础设施——我并不仅仅是指建筑物。虽然这对于一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是相当重要的,但我更想指出的是软件方面:例如,餐馆、酒吧、旅店、博物馆,包括学校、医院等,这些都使其成为一个好的居住处所。

  《第一财经日报》:陆家嘴金融城比较独特的,或者说已经形成的优势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张学兵:一是中央支持,全国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浦东建立,一大批金融机构集聚在浦东,这是全国支持的结果。同时,浦东又是国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金融创新的试验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都在浦东。

  这两年来,中央的一些金融机构把一些改革的试点放在了浦东,譬如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了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建成资金中心,给出了九条外汇管理的政策,这对跨国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各个中央部门都有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在陆家嘴实行。

  其二,金融基础设施和规划还是领先的,这会长久发挥作用。

  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在人才方面,特别是投行方面的人才紧缺。据我所知,在纽约,专业从事金融业的人士有70多万,香港也有30多万,但在上海只有10多万,这是很大的差距。从质量上来说,我们特别缺乏的是金融高管人才、领军人物。

  人才集聚问题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一篇大文章,今后我们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我们想在财政收入当中拿出一部分,建立一个人才基金,对人才深造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当然,政府的服务也很重要。2004年我们成立了金融服务办公室。这三年当中,我们的金融服务办公室已经为200多位金融高管人才解决了子女入学的问题和户籍的问题。今后,这个服务还要继续拓宽,做到更加人性化,包括高端人才家属的就业问题和健康保险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伦敦金融城吸引了这么多来自全世界的金融业精英,原因何在?

  施耐德:我还没准备好建议中国或者中国的某个区域该怎么做。我想,从伦敦金融城的经验看,不论时间长、短,都要创造一种使人们安居乐业的环境。商业的动态集群很重要。人们本能地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互动。是否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为真正重要的人创造快乐的环境很重要。

  在伦敦,有操着360种不同语言的人,我想那就是人们愿意在伦敦工作的最好阐释。首先要做的是使那些想挣钱或者找工作的人们想留在这里,感到这里很舒服,并且在这里能从事很多商业交易。

  《第一财经日报》:听说伦敦金融城的安全情况也非常好,你们怎么做到的?

  施耐德:我们有一个“警察部队”,他们的重点工作就是保护我们免受经济犯罪的危害。他们也在政府经济犯罪情报中心内。同时,他们还保护个人免受恐怖主义等袭击。

  我们有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警察室。每辆进入这个区域的车辆、汽车牌照号码马上会被捕捉并被送到国家警察计算机室,并在几秒钟内反馈回来。

  《第一财经日报》:通过跟外籍人士、金融精英的接触,你觉得在他们的体验中,陆家嘴是否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国际化色彩的金融区域?

  张学兵:这方面我们在努力,我想外籍人士是感受到了。比如前几年我们就试行过,在我们的一些国际化社区里面选举居委会,有些外籍人士就被选为居委会主任,他们感到很欣喜,我们也很高兴。居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居民的自治组织,在国际化社区当中,不同文化相融,让他们找到共同点,这是我们要做的。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城市形象或城市品牌,伦敦金融城是非常有名的。在推动伦敦金融城作为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品牌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施耐德:几百年来我们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在过去30年里更是加速了。

  我们必须清楚制定各种规则的目的,并确保监管是有效和适当的,而不是超越规则。我们要保证经济犯罪保持在最低限度。同时,我们有专门的人员,每年有90天的时间到二三十个国家向人们展示和宣传伦敦金融城。

  世界资产集散中心

  《第一财经日报》:施耐德先生,你们如何规划伦敦金融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的IPO公司以及中国投资公司,你认为它们是否有机会进入伦敦金融中心?

  施耐德:我们当然希望与上海、与中国合作,并进行更多的双向商业往来,比如中国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在伦敦投资公司,或与英国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同样,我们希望英国公司在中国也能这么做,我认为该过程目前发展良好。

  我们与上海签署过谅解备忘录,与浦东政府部门也有很密切的工作关系,我们都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两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这符合我们双方的商业利益和人民利益。

  《第一财经日报》:张区长,可能你也去过全世界很多金融中心,这些对打造陆家嘴金融城有哪些借鉴和启发?

  张学兵:我考察伦敦金融城时一个很深的印象是,伦敦金融城是世界资本的集聚之地,而且是个交易中心。

  据我所知,现在全世界将近四成的外资集中在伦敦,有超过三成的货币兑换是在伦敦金融城进行的,其外币兑换总量超过了纽约和东京的总和。这方面我们差距很大。

  学习伦敦金融城的经验,应该把陆家嘴金融城建成世界资产的集聚管理之地。因此,我们将大力引进世界知名的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等。通过这样的引进,使陆家嘴金融城能够成为世界经济、资金的一个集散中心,一个资本的交易中心。同时,也通过政府的服务,使这个区域的交易机会多一点,交易成本相对低一点。

  《第一财经日报》:施耐德先生,由于金融中心密集,并相互竞争激烈。我听说美国监管机构曾表示,伦敦金融城的AIM市场就像一个“赌场”,你怎么看这一评价呢?

  施耐德:三周前我在华盛顿和纽约,曾与国际商会的部分参议员和众议员会面,并且同纽约市市长也有过会晤。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世界各金融中心都存在竞争。

  我尝试用比国际商会的委员更平和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人们作出这样的评论之前,应该好好调查一下。事实是,我们的市场是非常有秩序的,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像“赌场”一样。

  一个高效率、有竞争力的市场是会降低全世界的资本成本的;会使大家都非常侧重效率,可以友好竞争。

  《第一财经日报》:很多学者都认为未来全球在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亚太区一定有一个可以媲美纽约和伦敦的金融中心,很多人认为一定会在大中华地区,在香港或是上海——当然大中华地区以外还有东京和新加坡。展望三到五年之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会是一个怎样的前景?

  张学兵:我首先呼应一下施耐德先生所说的,建设金融中心,鼓励竞争,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从我们建设金融中心来说,首先要开放,这是既定的国家策略。但是我觉得金融的开放可能是一个过程。因为金融的开放程度与金融监管的成熟程度、社会信用的成熟程度,包括和金融发展速度是连在一起的。

  今年,上海组织了代表团到香港访问,拜访了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在交流当中,谈到了上海和香港如何共建金融中心的问题。当然也谈到了竞争,但更多是谈到合作。

  上海和香港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会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我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很有信心的。

  伦敦金融城

  ●约2.6平方公里

  ●

世界500强企业有375家在金融城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481家外国银行在这里开业经营

  ●在保险业方面,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市场,著名的“劳合社”就诞生在金融城

  ●有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

  ●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6000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2倍

  ●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

  浦东陆家嘴

  ●1.7平方公里

  ●在浦东的各类金融机构已达476家,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外资银行总部等

  ●2006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各类金融市场交易总额高达59万亿元

  ●进入陆家嘴金融城的金融机构已超过400家,外资银行在陆家嘴注册的数量占中国内地三成以上,外资银行资产占中国内地一半以上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