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加坡的官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陆振华  北京报道

  刘京刚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就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信封未贴邮票,是盖章的批处理信件,从包装样式上,他判断信来自政府部门,但又不像是平日里收到的各种缴费单据。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个笔记本。簿面红色,正中印有12 dating tips for 2007(“2007年12条约会建议”)字样,右下角落款是Social Development Unit(社交发展局,简称SDU)。

  翻开笔记本,每一页都是一幅漫画,总共12幅,内容是男女约会、交谈等场景,每幅画下还配有一条约会建议:

  “去约会!即便不会开花,或者确定关系,但至少你交了个新朋友。”

  “第一次约会后不要立刻下结论。有时第一印象可能是错的。给自己和你的约会对象一个机会;

  “不用违背自己去变成另外一个人,真相或早或晚会浮出水面。做你自己就好了。”

  这些建议还包括约会时怎样穿衣服,怎样说话,怎样结束约会等等。

  “之前听说过,”25岁来自中国的刘京说,“新加坡政府会统一给大学毕业生寄这个,教我们怎样去与异性约会。”

  除了这个笔记本,SDU也编制内容更为具体的杂志发放,并把“红娘”工作搬上了网。

  SDU由新加坡政府在1984年设立,旨在推动新加坡青年的社交、婚恋和生育,以应对这个只有400多万人口的小国日益加剧的生育率危机。

  新加坡主管人口事务的副总理黄根成今年4月说,新加坡社会出现了迟婚、晚育、生养较少的孩子,以及单身者人数上升的趋势。这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等问题。

  “丘比特的红皮本”

  新加坡人Rhiannon对在SDU官方网站Love Byte上找到伴侣并不抱很大期望,但爱情最终悄然而至。

  当她在网站上注册成为SDU成员后,通过网站提供的iChat聊天功能认识了35岁的Ken。Ken有过一连串的恋爱经历,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伴侣。这次在网络上,两人聊了两个月。

  Love Byte在2002年上线。网站功能丰富,除了iChat聊天,还有多种方式帮助年轻人建立联系,包括我的约会、网上咖啡馆、SMS短信联系、会员BBS,电子笔记、成员自我讨论组、问答以及相片簿等功能。

  在用户通过网站结交新朋时,SDU提供四种方式的约会服务。包括在匿名情况下的网络私聊、个人简历推销、被称为Match Box的电脑配对,以及网站婚恋专家提供的约会指导。

  31岁的Patrick和30岁的Amy就是2005年通过电脑配对认识的。经过游轮晚餐的第一个约会后,这位项目经理和中学教师相恋了。当时有童话中的月下骑马散步,有鲜花,当然还有藏在小

月饼中的戒指。2006年11月,他们步入结婚殿堂。

  SDU的工作人员说,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的国家,男女青年相识、交流,直至结婚生子都面临诸多困难。他们的任务是推动新加坡所有从学校毕业后的单身青年的婚恋,教导他们积极的婚姻态度,以此建立稳固的家庭。

  对于政府介入到个人的婚恋并作具体指导,一些新加坡年轻人并不很理解。单身的苏林谭就有这样的看法。“我觉得受过教育的人,是不需要在这些方面接受指导的。”她说,“这是SDU的一个特征,就是如果你真的绝望了,你才需要去找他们。”

  Rhiannon可就不管那么多了,她已经28岁。在与Ken网聊后,这对年轻人决定见面,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尽管年龄相差7年,但两人相处融洽。5个月后,在市中心美丽的碧山公园,Ken正式向Rhiannon求婚。

  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与体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SDU2006年成员人数为32051人。SDU的成员人数自1984年以来增长了10倍以上。2003年一年,SDU就发展了15057位新成员。

  “红娘”工作也卓有成效。SDU2002年年度报告说,本年度有4163名成员结婚,比2001年增长21%。23年来,SDU已有29373名成员喜结连理,平均每年1500人。大学毕业生的结婚率从1984年的54.1%提高到2002年的60.9%。

  即便如此,局面仍不容乐观。未婚毕业生的比例与结婚毕业生的比例基本持平,并且单身人数一直在增长。

  单身危机

  新加坡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约55万名年龄在20岁以上的男女是单身人士,比起上一次普查(1990年),多了2.3万名左右。

  根据新加坡社青体育部2006年的统计,20-44岁的单身居民已从2000年的48.5万名增至2005年的51.4万名,占总人口的12%。而两年后的今天,新加坡已经有62万单身居民。

  “我所在这家中学,副校长已经40多岁,还未婚。这样的情况在新加坡教育界中不算少数。”新加坡某中学的周云说。她3年前从中国的无锡来到这所学校任教。

  单身居民增加,除了缘于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自由生活外,更多的是因为在新加坡这样面积狭小、竞争压力较大的国家要谋生不大容易。20多岁走出大学校门之初想的是工作。到30岁职位升上去了,择偶的要求和期望又水涨船高。

  “在我的所见所闻中,30岁是一个分水岭。”在新加坡某外资投行工作的郭盛说。

  社青体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20到29岁的单身者当中,80%的女性会认为结婚好过单身。但过了30岁后,在30到39岁年龄层,认为结婚比单身理想的单身女性减少到48%,赞同结婚的男性则增加到87%。

  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结婚可能就越晚。相比之下,从大专或技校毕业的学生,晚婚的就很少。因为“他们要求不高”。郭盛说,与他同住的一位女孩毕业后就没有收到SDU寄出的红色笔记本,表明政府不太担心这部分人的婚恋问题。

  人口挑战

  单身及迟婚造成新加坡的生育率从上世纪90年代起持续快速下滑。据官方统计,1990年生育率为1.86,即平均每对夫妇可生育1.86个孩子,1999年下降为1.48。到2005年,15-44岁的女性生育率只有1.24。

  这样的生育率已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水平——通常认为,平均一对夫妇所生孩子数量达到2.1个时,才能保持人口稳定。

  从2001-2003年,新加坡的新生婴儿从4.1万名减少至3.6万名,远低于达到人口替代率所需的5万名。

  “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是深远的。”新加坡总理公署贸易与产业部长林勋强说,在1976年至1986年这10个低生育率年头出生的婴儿,目前已长到21岁到31岁。由于这一代年轻人人数不多,加上2010年以后步入老年的人口将大幅增加,人口问题将在10年至20年后对国家构成双重冲击。

  生育率下降影响到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供应。黄根成表示,如果新加坡要保持每年6%的经济增长,则劳动人口年增长率必须达到3.5%以上。

  据新加坡人力部预测,从2006年至2010年,新加坡居民中的劳动人口每年将增加5.27万名。如果要达到3.5%的增长率,2007年就需要8.73万名劳动人口。因此每年需要填补的缺口就达到3.46万名。

  “如果现有的低于人口替代水平的生育率维持不变,我们就必须引进更多外来移民以协助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黄根成说。

  为此,新加坡正在大力引进人才。尽管全球人才竞争在加剧,但在外国人眼中,这个花园国家依旧是个适合定居的地方。从2001年至2005年,每年平均有3.87万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8300人成为新公民。

  为了及早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政府推出众多针对特定年龄层的生育奖励,包括鼓励雇主减轻对员工的工作压力,以有利于员工婚恋和生育。政府为此在2004年8月设立1000万新元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发展基金”(Work-Life Works),为企业实施这项“工作与生活和谐计划”提供津贴。

  当局还从2001年起发放婴儿花红。6年来已拨出4.2亿新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资助13.3万名新生婴儿的父母,同时把2.7亿新元(约合13.5亿元人民币)打到了8.9万名儿童的培育账户上。

  这些政策都让目前身在中国的刘京动心。他正准备动身回新加坡工作,并打算申请成为永久居民。

  刘京还保留着那本SDU寄来的红笔记本,憧憬着在新加坡娶妻生子。“那边工作压力大一点,但收入比较好,而且也急需人过去。”他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