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能源署报告冲击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09:5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忆宁

  早晨8点钟在中国大饭店,记者与国际能源署署长田中仲男、首席经济学家法蒂·毕罗共进早餐。田中署长携带着红色封皮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洞察中国与印度》,并举起来展示给我们看。就在同一时刻,国际能源署副署长在印度也正准备召开一个同样的新闻发布会。

  此时的田中署长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兴奋。多年来,国际能源署大都在每年发布全球的能源展望报告。虽然中国不是IEA成员组织国,但是从2002年以来,IEA一直坚持每年都在中国举办世界能源展望新闻发布会。2007年的国际能源展望的主题,聚焦在中印两国对世界能源的影响,以两个国家为例的国别研究报告,这在IEA来讲还是第一次。坐在记者身旁的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蒂·毕罗告知,他在能源署任职多年,但是只有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世界能源展望2007——洞察中国与印度》的报告,使他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毫无疑问,无论是署长还是首席经济学家,他们会有些忐忑不安——虽然这份报告面世之前征询了150多位能源专家的意见,包括50多位中国专家和50多位印度专家,同时也包括50多位世界各国的能源专家。但是他们仍旧拿捏不准:这份洞察中国能源的报告,将把中国再次推上国际聚焦点,发布之后,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评价与影响?

  中国官员的话锋

  发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事情是人们之前不可能预料到的。在国际能源署介绍该报告主要内容之前,中国方面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国家能源办综合组王思强副司长率先评论。显然,他在被征询意见的50人专家名单之中。他声明说,他由于在欧洲考察,所以没有时间更深入地研究这份报告。他首先感谢国际能源署对中国的关心,称是对中国能源研究和能源发展的一个贡献。他认为,IEA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决策、研究与市场分析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谋作用。

  但是话锋一转,他评论道:预测是一门科学,也是难题,预测未来能源更是难上加难。他在三个方面挑战国际能源组织的这份报告:首先是眼光的问题。他说,“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用西方人的眼光和发达国家的眼光看待发展中国家以及看待中国和印度,与用亚洲人的眼光,用中国人、印度人的眼光看待中国和印度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第二是数据的获得。他说,“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IEA获得的数据也还有进一步改正的余地”。

  第三是研究方法的缺陷。他认为,“IEA的研究预测是建立在假设和经济分析上,以假设的经济分析为基础的预测,就不可能完全科学,特别是很多专家学者在能源的预测预警分析方面设计出很多模型,我一直认为模型是工具,而模型做到完全准确则相当不容易。大家都看到IEA能源展望这本研究成果,我们也参与了该报告的征求意见,也回复了我们的意见,但我们发现很多地方与我们预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IEA的报告取得的成果对中国只能起参考作用”。

  他进一步解释道:事实上这个报告在发布之前,3月份IEA已经跟我们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本来我当时应该更好的对这个报告进行研究,但是正好赶上我到欧洲考察,出去了半个月时间。我想IEA专家们在起草和发布这个报告中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比如说他们征求了国内许多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应该说他们的成果是杰出和出色的。但是作为科学家的报告,我主要感觉到不满意的就是其中的假设没有什么意义。对过去是已知的,对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假设,就不可能完全与我们可能出现的情况相符合。当然,他们虽然是假设,是许多主观的东西,但是他们毕竟做了,而且我还希望他们继续做下去。只是希望以后在假设的过程中多做几种假设,使假设更贴近实际。

  在此之后,他又说了一番令人回味的话。他说:“即使IEA的成果不完全准确,甚至IEA的成果可能完全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做的这项报告是有意义的。”他说:“在能源领域的任何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仅以数据为基础,还要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标准和规范。这样的研究成果才对中国实际有所贡献。”

  其实,人们都能够品味到王思强副司长的画外音。他拒绝在公开场合赞扬这份报告,但是私下里他会否认这份报告的专业性吗?有与会者问到,中国认为IEA的研究方法有问题,但是我们始终都没能看到中国自己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对此,王司长没有给予回应。

  之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又向会议扔了一枚重磅炸弹:他认为这份报告只是“一个科学家的报告,而不是一个IEA(国家)政治的报告”。他解释道:这些“预测和结论都是在科学分析和基础上做出的,但是缺乏政治背景分析”。他说,“我担心会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随心所欲地引用。”

  他分析说:“首先,在未来的能源需求增长中,中国和印度的增长要占全球总量的40%。这一点不奇怪,因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也大体上占世界总量的40%。第二,报告谈到印度和中国能源都在高速增长,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正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正是因为以中国和印度为龙头的世界经济增长,才吸收了高油价有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萎缩所带来的遗憾和矛盾。换句话说,正因为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长和经济发展,才使得世界经济在油价90多美元,甚至在突破100美元的情况下仍在持续发展,没有出现危机,也没有出现恐慌。第三,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对未来的发展,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应该会提供很好的技术和经济的基础。高油价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不好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好的积极的一面。它会推动替代能源和能源清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有可能推动世界低碳经济的早日到来”。

  最后,他强调说:“这份报告出得不是特别的合乎时宜,时机不是很好。如果明天世界油价突破了100美元,全世界媒体都会骂IEA在推波助澜。当然,这不是IEA推动的,这是世界资本在炒作。但是IEA有‘推波助澜’之嫌。”他特别声明,这些观点纯属个人所见。

  IEA的积极回应

  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与首席经济学家平静地回应中国方面的意见。署长田中仲男说:“油价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有非常复杂的因素,比如有国际投机和操纵的因素,也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美元疲软的影响。但是从IEA的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油价的水平基本上是市场运作的一个结果。我认为在短期内石油生产国可能在这方面有所顾虑。在一般消费国储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从长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国际油价确实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但是基本上由于需求不断的增长,就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经济体,正在延续着不断的增长需求,以及能源供需之间差异越来越大,这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从长期的角度来说,我们尤其强调投资的重要性,按照我们的预测,在半年的期间,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将需要超过20万亿美元。如果这些投资能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体,以及不同的行业中进一步得到实物化的话,我们对未来市场的展望还是比较乐观的。所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能够推动决策者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框架,能够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所需要的投资,我们必须非常迅速地作出决策,实际上我们所面临的就是时间问题,即,我们需要非常及时地采取行动解决我们未来面临的这样一些问题。”

  他在回应李俊峰副所长的问题时说:“中国和印度确实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赞成胡鞍钢教授提到中国和印度所面临的问题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观点。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因为IEA扮演的角色就是能够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从而能够寻找一个长期解决问题的方案,无论是从市场的角度,经济的角度,以及各国政府的需要来说,我们IEA都负有这方面的责任。”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蒂·毕罗也积极回应,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他说:“李俊峰认为这个报告发布的时机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的石油价格。但是事实是,11月7日这份报告首先在伦敦发布,在此之前的两天,伦敦石油交易所的国际石油价格一度冲高到102美元一桶,但是在我们这个报告发布后,油价又下降到94美元。”

  针对这份报告“是出自科学家之手的研究报告”的评价,田中仲男表示:

  “确实这个报告是由IEA组织的专家和大量的科学家参与,在展开大量搜集事实证据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性和技术性的报告,在报告形成过程中也与中国政府机构进行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当然,我们所展示出的观点肯定要和政府部门的观点有所不同。事实上就IEA来说,我们也经常向中国政府提供一些报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提供的政策方面的建议可能是让这些国家和政府难以接受的,而且很多情况下和他们的政策也是相对的,所以他们觉得非常难以接受。比如我们建议日本政府开放他们的能源市场,我们也建议美国市场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能源节约和能源使用效率,也鼓励德国政府加大核能的使用。这些方面的建议对这些国家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觉得很难接受。但是,这是我们IEA负有的责任,不管这些政策是否被这些国家接受,我们也有这样的义务提供这样的政策建议。

  主持会议的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前IEA署长助理陈新华博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到,国际能源组织把中国和印度对世界能源的影响提到一个年度报告的层次,是否激化矛盾,把中国再次推向国际焦点上,进而成为众矢之的?陈新华说:“我觉得他们做的年度报告经常是按照热点问题做的,中国和印度都是近五年的国际聚焦点,所以他们顺应时势的要求做出判断。问题是,国际上对中国、印度的了解非常肤浅,所以IEA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一些官员和学术机构以及关联的企业,告知中国和印度发展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会有什么影响?他们做的是客观的评估,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我自己理解,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世界的要求,提供深度了解、严谨判断的背景,该报告主题叫《洞察中国和印度》。给OECD的26个成员国的政府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真正的情况的路线图,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环境及气候变化。”

  专家评论非同寻常

  发布会之前,国际能源署署长特意来到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白荣春的座位上。田中仲男代表国际能源署对白荣春表示感谢。田中说:“从今天发布这个报告来看,中国在今后几年当中,从理论方面应该说影响会越来越大,将来同IEA方面的合作一定会更加广泛。中国在这方面进行积累,未来希望IEA跟中国在能源领域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不光是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还希望能够改革竞争体制,我们不能等中国加入经合组织以后再加入IEA,IEA毕竟是一个技术性的组织,所以我们更加建议改革。”

  尔后,记者采访了白荣春。当记者问到国际能源组织把中国和印度对世界能源的影响做一个机构的年度报告,在中国与印度已经在世界上有众矢之的的处境时,会不会使中国能源威胁论再度强化?白荣春首先告知目前他已经退休了,不代表官方。但是作为能源问题专家,他坦率地说到:“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我认为该报告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也是主导的。为什么?要通过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作出更具有权威性的说明,以便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因为其他无中生有的报道会更加不利。IEA是国际能源的权威机构,他们所提出的意见是比较中肯的。”他补充说,这份报告中方专家也参与其中,在它起步的时候自己也参加了,并对他们讲应该是如实的介绍。他表示,目前他还没有看到报告的最后定稿,“关键看他们介绍的是不是客观,如果介绍的比较客观的话,肯定是有利的,所以我也在看。” 白荣春说。

  在早餐会议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重点向IEA署长以及首席经济学家介绍了中国方面的决策背景。胡鞍钢教授说:“去年10月份,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在国际上我们要寻求新的能源安全观。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互利合作;第二是多元发展;第三个是协同保证能源供给。

  胡鞍钢接着说,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今年8月份正式提出了关于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我的核心观点就是,气候变暖对中国来讲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我们可能是这一变化的最大的受害者。但反过来,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会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胡鞍钢最后说道:“应当说IEA的报告在全球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欧洲和日本,但是在中国影响并不特别大,主要是我们现在中国方面没有提出气候变暖的中国的经济成本和代价。如果明年IEA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的话,我想我们还会在这个报告基础上进一步促使中国政府和公众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从中国的角度看,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中国在全世界都有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者、投入者。你们知道中国过去这么多年经济增长率是10%,但是我们财政收入增长率都接近20%。因此只要中国政府有政治意愿,就会有财政能力,有财政能力就会增加对气候变化的投入。所以我们希望新的制度创新能把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国家纳入到全球能源和环境以及气候变暖三个方面的治理框架中。

  ·相关链接·

  全球能源治理五大议题

  全球能源治理应该涵盖五个议题:第一,把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消费大国纳入全球能源治理的框架当中。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由于不是OECD成员,因此无法加入IEA。应当推动中国和印度与IEA的合作,通过改变IEA的定位使中国和印度成为其成员方或在不改变IEA定位的前提下考虑让中国参与IEA紧急共享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共同行动,并在此基础上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把中国和印度纳入整个国际能源合作体系当中来。没有中国的参与,IEA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把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排除在世界主要的能源组织之外,能源市场的全球治理就无法实现。

  第二,分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该看到,中国和印度一方面是全球新增能源消费大国,推动了能源生产国投资的增加,引导了能源供应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设备的大市场,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市场。这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带给世界经济的重要机遇。中国于2006年倡议召开了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部长会议,会后发表的《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五国能源部长联合声明》表明,五国在能源结构多元化、节能提效、石油储备、信息共享、能源商业合作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我们希望能源消费国之间能够就这些领域开展经常性的讨论和合作,形成一定的国际机制,共同应对挑战。

  第三,保障稳定的能源供需,保持能源价格的稳定。实现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信息共享,把供给和需求的信号明确地传递给能源市场,避免价格的暴涨暴跌。探讨多种强势货币作为能源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避免因为结算货币趋势性贬值引起的世界性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暴涨。能源消费国之间有必要讨论帮助生产国扩大投资、加强技术开发与合作的力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技术,扩大能源供应。

  第四,协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降低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打击对石油市场的过度投机。稳定的能源市场首先要确保能源金融市场的稳定,要通过健全各国战略石油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机制和协调反应机制,塑造机制健全的国际市场。只有市场稳定,能源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应对风险。

  第五,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实现全球能源利用的转型。国际合作需要中国在内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共同调整国内能源政策,达成国际共识并采取一致行动。虽然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国际合作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目前全球能源领域存在的价格剧烈波动、供需紧张、温室气体排放过度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些国家。中国应当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推动各国构建全球合作框架,建立碳排放市场,广泛实行清洁发展机制并加强国际协调等措施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挑战。

  (本文为胡鞍钢在《能源展望报告》发布会上的讲演摘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