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国会发难监管机构 事关中美贸易摩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3:49 21世纪经济报道

  重庆报道 见习记者 张孜异 

  11月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代理主席Nancy A。Nord发给本报记者针对“国会信件事件”的公开信,Nord表示,她不会因部分国会议员要求她“走人”的呼声而选择辞职。

  10月31日,CPSC再次因为铅含量超标召回了中国生产的万圣节玩具假牙。6天前,CPSC更是在一天之内连发五项召回通知,涉及产品均为中国生产的食品装饰物、玩具和婴儿座椅。再算上前段时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召回通知,美国监管机构在数月之内已经发出了几十项召回中国产品的通知。

  然而,美国监管机构频繁的召回动作不但没有得到褒奖,反而被国会指责工作失职,一系列相关调查正在步步展开。

  此前8月,能源与商务委员会主席约翰·丁格尔(John D。 Dingell)联合商务、贸易和消费者保护委员分会主席拉什(Bobby Rush),向国会提出了就中国贸易立法的问题。

  国会施压

  10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了Nord致信国会要求不要增加预算经费一事。

  仅仅在过去两个月里,就有超过130万件玩具被召回,参议院提出把CPSC未来七年的预算提高至1.41亿美元,增加20%的人力,给CPSC更多的监管权利。对此,Nord持有异议。

  Nord在写给国会的两封信里说,增加CPSC的经费和任务并非明智之举。如果CPSC的资源要分散到新的任务中去,所需要的经费将远远超过目前国会愿意批准的金额。

  在当前产品安全问题风声鹤唳的情势下,Nord回绝增加CPSC预算和任务的做法自然引起轩然大波,要求Nord辞职的声音顿时甚嚣尘上。

  在这之前的9月19日,国会就传召过CPSC就保障产品安全问题作证。在Nord向商务、贸易和消费者保护委员分会介绍了CPSC与中国质检总局的一系列合作之后,国会的攻势才稍许缓解。因为进口产品问题受到调查主要是FDA。到目前为止,国会督察与调查委员分会已经针对FDA举行了三次听证会。

  10月11日,国会举行了第三次关于FDA能否确保美国食品供应安全的听证会。督察与调查委员分会主席巴特·斯图派克(Bart Stupak)在听证会上表示,在目前美国进口食品大幅增长的时候,FDA2006年的检查率却从1972年开始下降了90%。现在,FDA检查的进口产品不到进口总量的1%, 而且,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送去实验室化验。

  此前8月3日,能源与商务委员会主席约翰·丁格尔(John D。 Dingell)在国会发表了一番措辞严厉的讲话,指责FDA听任受到污染的食品进入美国境内。

  FDA困境

  针对国会对FDA的失职调查,10月30日,FDA公共事务专员Stephanie Kwisnek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没有正面回答,并且表示,对国会的事务不发表意见。

  Kwisnek向记者提供了FDA在最近一次听证会上所作的证词。FDA

食品安全和保障部主任David W。K。 Acheson作证说,FDA现在的检查工作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今美国进口产品的迅速增长。这其中,鲜果、海鲜占到了大约50%到60%。FDA没有能力确保大部分进口产品得到人工检查,但是会电子扫描所有的进口产品。

  在国会紧咬1%检查率不放的情势下,FDA在其网站上对这个1%向公众做出了解释。FDA表示,美国每年要从超过150个国家进口价值约2万亿美元的产品。FDA无法对每一件进入美国境内的产品都进行检查或者检验。在这样的情况下,FDA只能抽样检查那些可能会对公共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产品。

  根据FDA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里,FDA监管的进口产品数量相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这其中60%是食品。在1996年到2006年之间,自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和海鲜更是增加了346%。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的农产品和海鲜进口国。

  根据国会的公共记录显示,丁格尔在会上发言称,能源与商务委员会发现,FDA不仅人手不足,而且管理混乱。随后,他在写给FDA局长埃施巴赫(Andrew C。 von Eschenbach)的信中称,他对FDA外包给私人公司的检验工作存在质疑。

  丁格尔在信中质问FDA,为何在发生当前的信用危机时刻还要考虑外包工作这种会削弱机构权威性的做法。他要求埃施巴赫解释FDA计划裁减332个岗位,然后将这些岗位负责的工作外包的理由。并且,他还责令FDA提供有关的所有细节信息,如计划裁减的332个岗位的职位描述及其相关的预算分析和政策分析、FDA对外包工作所做的所有研究、列出参与外包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名单等等。

  第二块打火石

  “美国国会将矛头对准相关监管机构实际上也是在针对中国,通过向国内施压进一步给中国施压。毕竟,事件是因为中国的进口产品而引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郭友群如此认为。

  今年以来,美国媒体有关中国“问题产品”的消息不断,各种中国产品被召回的事件频频发生。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传出产自中国的宠物食品受污染之后,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又大规模召回中国生产的玩具。前不久,星巴克也发出通知,召回中国生产的25万只儿童用塑料杯。

  现在,产品安全问题已经继

人民币汇率之后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块打火石。根据国会公共记录显示,丁格尔在8月3日联合拉什,向国会提出了就中国贸易立法的问题。丁格尔在国会上发言表示,贸易是基于公平的原则,并且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但不幸的是,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频繁的贸易却不在此列。

  同时,他还说,能源与商务委员会对中国贸易问题的担忧不仅限于进口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的安全问题,还包括对不公平的汇率操控的担心。

  对于国会在产品安全问题上的借题发挥,郭友群表示,类似产品安全问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成为以后贸易摩擦的主流,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他说:“在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这在其他国家也发生过。关注发生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它,其实应该是好事。但是,如果有不良用心的人借机炒作,妖魔化中国产品,这样的态度就值得商榷了。”

  “我们应该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郭友群建议,“发生问题时,由行业协会、商会出面进行协调,这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双方平时的交流,也应该由行业协会来沟通。”

  中国的出口商还需要加大与外国进口商、销售商的交流,因为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要从商品进出口中获取利益。当出现贸易纠纷时,如果能由他们去向国内的消费者施加影响,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比中国的出口商更了解国内的消费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