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卡恩或成最后一个欧洲籍总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9日 08:42 华夏时报
IMF“专制体制” 5年后坍塌? 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58岁的德裔法国犹太人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上周被提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一任总裁。在外界看来,这个提名只是例行公事。他接替的是因“个人原因”辞职的西班牙人罗德里戈·拉托,拉托的任期原本应该在2009年5月才结束。 卡恩其人 斯特劳斯-卡恩出生于1949年4月25日,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摩洛哥度过的。他毕业于法国高等商业学校,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通晓多种语言。卡恩曾于1997年至1999年在利昂内尔·若斯潘领导的法国政府中任财政部长。在其任内,卡恩有效地控制了法国的财政赤字,降低失业率,使得法国经济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因为这一成绩,卡恩得到了“法国经济复兴建筑师”的称号。 除了在经济方面的建树,卡恩也是法国政坛极其活跃的人物。他与法国前总理若斯潘有着20多年的友谊,在1981年就加入了当时由若斯潘领导的法国社会党(此党目前是法国的反对党),并承担了该党在2007年总统大选战略纲领的制定工作。舆论普遍认为,卡恩将会是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改革成为主要任务 许多观察家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时期内已经丢失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难满足世界新兴经济体的要求。因此应该在IMF股权分配、内部决策机制、贷款限制性条件、汇率政策等方面进行更具实质性的改革。继2006年增加了中国、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四国的投票权重后,今年在IFM年会举行之前,IMF执行董事会将对各成员在该组织中是否拥有足够的投票权进行评估,就一个新的投票权规则达成一致,通过新拟定的份额计算公式,重新对各国的份额进行调整,从而更有效地反映各国在世界经济里的影响力。作为一个在汇率问题上拥有发言权的国际机构,汇率政策的调整也会成为卡恩上台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4%与33%的博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选举与世界银行行长的选举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要等待选举后才能揭晓,一切的选举形式都似乎成了一种“例行公事”。这两个国际经济“重量级”机构的人事任命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某种“专制体制”——世界银行行长均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在美国认可的情况下产生于欧洲。 在这样的一个惯例下俄罗斯宣布提名捷克前总理、前央行行长约瑟夫·托索夫斯基为IMF总裁候选人,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候选人“PK”的局面,这似乎成了这次选举的唯一特别之处。 俄罗斯仅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的投票权,他所提出的候选人几乎无法和拥有33%投票权的欧盟抗衡,更何况拥有17%投票权的美国也站在了欧盟一侧。难怪连俄罗斯国内的媒体也认为这次“托索夫斯基获胜的可能性为零”。 而俄罗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除了帮助自己塑造大国形象之外,的确也代表新兴的经济势力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库德林在对此次提名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和他的磋商过程中都同意有必要增强IMF领导人产生过程的透明程度和竞争性。而俄罗斯这样史无前例的提名至少把IMF人事制度上的竞争性改革进一步推到了前台。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也发表声明说,该组织总裁人选将不受国籍限制,任何一名执董会成员都可提名自己的总裁人选。欧盟财长容克也曾表示说,斯特劳斯-卡恩将是最后一个欧洲人选,在其五年的任期之后,保证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把手。 这将意味着:IFM的总裁开始了冲出欧洲、走向世界的旅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