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主板交易市场抢滩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22:20  CCTV经济半小时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将于七月一日起开始施行。在《管理办法》出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境外证券交易所来到中国,寻找中国的优质企业到他们那里上市,有人归结为一种现象,叫“海外交易所抢滩中国市场”。它们当中不乏像纽约、东京、伦敦、法兰克福等全球数一数二的证券交易所。

  年逾古稀的东证掌门人展开对中国市场的诚挚推销

  最近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社长西室泰三亲自到中国展开了一场旋风式的推销之旅。

  今年72岁的西室先生行动不太方便,但5月30日上午8点半,他还是特意来到了北京中关村的一家正准备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软件企业进行拜访。而东京交易拥有一个创业板,非常适合该企业。

  记者:“像这样的企业是您希望到东交所上市的公司?”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确实,今天的公司的规模不是最大,但是我们不是需要资金非常雄厚的公司来我们的东证。如果有很大成长性的公司,到东证来的话,我们也非常欢迎。”

  记者:“它如果能上市的话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 :“如果是现在的规模的话,肯定是创业板块上市。”

  在中关村软件企业进行的会谈,让西室先生觉得很满意。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东面的京城大厦。上午10点,他同中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常振荣就双方的合作的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谈。经过了一上午的奔波交谈,记者却看不出行动吃力,年逾古稀的西室先生有疲惫的神色。老人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对中国企业的诚意。

  记者:“今天一早上就访问了两家企业,觉得累吗?”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不觉得累。”

  记者:“我看你行动也不方便,为什么要亲自来中国的两家公司来拜访?”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我想直接对中国的企业说,表达我们东证的心意。”

  记者:“这是你的诚意吗?”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是的。如果亲自做的话,下面的人也会更努力的做好中国业务,所以我要亲自做。”

  记者:“中国的业务对您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当然,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证以前在中国的知名度不是最高,现在的话,我们觉得时间又很少,非常紧急,现在想要提高东证的知名度。”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其股票交易量占日本全国交易量的80%以上。如果按上市的股票市场价格计算,它已超过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然而,当中国企业纷纷登录纳斯达克、伦敦交易所的时候,直到2007年4月26日都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在东交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此之前,很多中国企业都认为到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手续太繁杂,但西室先生在努力让中国企业改变这个观点。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以前的话就是在东证上市的话非常非常难,可能就是这么厚的那个东西都要交。现在的话就简单化,手续各方面都简单化了。”

  很长一段时间,东京证券交易所并没有看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也认为东京证券交易所遥不可及。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大型证券交易越来越多地把橄榄枝递给中国的中小企业的时候,曾任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董事长的西室先生也不甘心让优质企业同自己擦身而过。有些着急的西室先生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记者:“我们看到纽约证交所,美国的主板,他已经在中国关注一些中小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那你们有没有把主管的目光放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我们东交所也非常关注,但是现在找的那个新型企业当中,也要根据他那个企业,每个企业目标不同,他自己可以选择市场。但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东交所的知名度好象在中国还不是很大。我觉得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当然我比较欢迎一些企业,就是想要到日本出售自己的产品,或者提供一些新的服务的一些企业,我希望这类企业能够到东京证券交易所来上市,当然我们做的工作还不到位,这点是非常遗憾的。”

  在担任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近两年的时间里,西室泰三三次造访中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了解离北京最近的一个外国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

  东京证券交易所社长 西室泰三:“我们东京交易所离北京的话,坐飞机的话只要三个小时,是非常近的,那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近的市场上,能够筹集到很大的资金的话,也是我们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世界第一的纽交所悉心推销积极培育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的掌门人――西室泰三,年逾古稀却亲自到中关村去拜访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的优秀企业对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吸引力,可见一斑。实际上,主动找上门来的,还不只东京证交所,世界第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也在中国企业中物色自己的目标。

  杨戈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负责中国内地的企业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业务。每天杨戈都穿行在各个高档写字楼间。用他的话说,自己更像一个“推销员”。

  记者:“像你们日常的工作是什么?”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 杨戈:“日常的工作就是拜访企业和企业的管理层进行交流,介绍我们交易所,然后呢也看看他们在上市过程中间呢,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支持。”

  5月28日,杨戈特意回访他的一个客户——橡果国际。5月3日,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多平台一体化整合营销企业——橡果国际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约1.2亿美元。早在2004年,作为橡果国际CEO的胡煜君就已经确定去美国上市了。但当初原本打算是去纳斯达克上市。

  橡果国际CEO 胡煜君:“我们觉得中小型的企业的话,在我们原来的概念的话,中小企业,可能更多会选择纳斯达克这样一个市场。”

  记者:“没有考虑过其他的交易所吗?”

  橡果国际CEO 胡煜君:“开始的时候没有。”

  记者:“是不是对于纳斯达克这种,你是习惯性的思维。”

  橡果国际CEO 胡煜君:“对,没错,我觉得的话,对于大部分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不是超大型的国企来说的话,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去选择美国上市的话,可能习惯性会选择纳斯达克。”

  去美国上市无非只有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两种选择。但就连橡果国际的财务顾问——易凯资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金鹏也没有想象过会去纽约交易所。因为纽约交易所的门槛要比纳斯达克高很多,三年的税前净利润加起来要超过一千万美元,而且中国在那儿上市的都是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

  凯资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金鹏:“在此之前可以看得到,其实除了尚德之外,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主要是以国内的大型国企为主,真的民营企业能够登陆这个纽交所的话,其实当时确实是不多。”

  就在橡果国际正在准备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申请书的时候,杨戈却在为寻找适合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而到处奔波。2005年美国的一部《萨班斯法案》对到美上市企业提出了更具体要求,中国的国企上市路径变得更为曲折。纽交所也开始把目光盯在了中国的民营企业身上。杨戈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他们的想象。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 杨戈:“以前的这个中国的民营企业,它没有达到纽交所的标准,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能够达到纽交所的标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能够在纽交所挂牌了。”

  之后不久,胡煜君就接到了杨戈的电话,希望橡果国际能够考虑去纽交所上市。更让橡果高层没想到的是,杨戈和他的同事还多次登门拜访,详细地介绍纽交所的上市流程和优点。但胡煜君当时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

  记者:“为什么觉得纽交所不适合你们?”

  橡果国际CEO 胡煜君:“到纽交所挂牌的话,都是跟很多的巨额大公司在一起,我们像这种中小规模的企业会被冷落,被投资人冷落,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实际上我们最主要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杨戈却告诉胡煜君,实际上纽交所还是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只要达到了纽交所严格的会计审核和资产盈利要求,挂牌上市之后,投资者更看中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而纽交所看好的就是橡果的发展。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 杨戈:“我们知道橡果是中国最大的电视购物的公司,而电视购物这种营销模式呢,在美国已经是非常非常的成熟和发达,我们相信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快速这个增长的这样一个经济实体里边,像橡果这样的公司的话,它的规模,它的效益的话,一定也会非常的好。”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通过一次次登门拜访和沟通,逐渐打消了胡煜君的顾虑,橡果国际决定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此时的纳斯达克,并不甘心眼睁睁看着一个优质客户从自己手头溜走,纳斯达克在中国的负责人也亲自来到了胡煜君的办公室,希望最后能够挽留住橡果国际。

  在胡煜君的壁橱上,放着纳斯达克代表拜访橡果国际时送给他的礼物,一个框有纳斯达克照片的相框,照片上纳斯达克的大屏幕上映着一面五星红旗。

  橡果国际CEO胡煜君:“他给我们将了很多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成功的例子。觉得我们适合纳斯达克,希望我们还是在他们那儿上市。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去纽交所。”

  2007年4月18日,在主承销商美林和德意志银行的协助下,橡果国际开始了路演。面对全球投资者挑剔的眼光,橡果开始的IPO并不太顺利。

  凯鹏华盈创投基金执行合伙人 周志雄:“投资者开始对橡果的模式不太了解,因为他不是传统的美国式的电视购物,也不属于ebay的网上交易。但后来投资者明白这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很适合中国,在中国能有很大的发展。因此开始纷纷认购。”

  在整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巨大消费市场机会下,橡果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被认可和看好,并将发行价上调至15.5美元。

  记者:“在纽交所这种消费领域的这种股票多吗?”

  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 阎炎:“不多。可能橡果是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第一家做这个零售行业。”

  记者:“您觉得橡果像这样的企业的话,实际上是具有成长性的。”

  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 阎炎:“高成长,不光是成长是高成长,比美国的一些公司快太多了。前景非常大。”

  5月4日,胡煜君带着橡果高管和纽约证券交易所CEO一起,走进了纽约交易所的大厅,敲响了当天开盘的交易钟。

  橡果国际CEO胡煜君:“当我们发现的话,在纽交所的这个,这个门栏上的话,高高悬挂着中国的国旗,我们橡果LOGO的旗帜,美国的国旗,当时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那一刻我们确实感到非常自豪,非常自豪。”

  橡果国际上市第一天就交易活跃,开盘价为19.9美元,当日最高股价为22.70美元,报收于21.50美元,涨幅达38.7%。并且之后股价一路上扬,截至5月31日,橡果国际的股价最高涨到32美元左右。对于橡果国际股价的表现,杨戈为自己能找到橡果国际这样的企业到纽交所上市而感到高兴。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 杨戈:“是就说2007年到目前为止,非美国公司在美国,或者说是在纽交所上市的这些公司里边,表现最好的。”

  增长率高达30%,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后表现抢眼

  从橡果国际上市的经历,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如今已经成了国际证交所竞相争夺的资源。据了解,仅今年就有35家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而在伦敦证交所、法兰克福证交所,中国企业的身影也都会越来越多。什么国际交易所会不约而同地赶到中国,来争夺中国的企业去上市呢?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管王仲何明显感觉到,现在同各大证券交易所代表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各大证券交易所都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中国优质企业的信息。而几年前,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景象。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管 王仲何:“最早的就中国企业对于去海外上市有很大的神秘感,很多的你要去拜访,比如说去美国,去纽约证券交易所,或者去纳斯达克等等,去理解或者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很多企业认为,能去到那些这样的一些交易场,交易所吧对他们来说应该一个非常非常值得庆幸,或者感觉非常荣耀的一件事,现在基本上服务就是送货上门,或者是到门服务,什么意思呢,就是主动拜访你的企业了。”

  当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简历摆在案头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专业的投资顾问,都感觉到选择越多,对企业的融资更有利。

  凯资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金鹏:“因为每一个交易所,他有他自己的一些个性,那有些,从不同的行业上讲,或者从不同的这个阶段的公司上来讲,可能他在不同的交易所,所受到的关注度会有些不太一样,那从这个角度讲的话,那对于企业,他选择多了以后的话,他就可以不用等,我可以根据我的实际情况,马上去选择一个我觉得还比较适合我的地方。”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后成长非常快,表现抢眼,市值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越来越多。各国的证券交易所也在里面尝到了甜头。

  凯鹏华盈创投基金执行合伙人 周志雄:“企业越成长,市场交易越活跃,那么证券公司的收入也大大提高。因此各大证券公司非常希望自己的交易板上有更多成长性的公司在里面。”

  就在其他欧美国家的企业平均成长率在10%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却有高达30%的增长率。中国企业理所当然的成了各大证券交易所的香饽饽。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 杨戈:“交易所他是一个,就说是舞台,它的这个成功呢,是建立在这些公司的这个成功的基础上的,那么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好的这些中国的企业去纽交所上市,那么对我们交易所呢,也是非常非常有好处的。”

  再好的舞台,也必须要有好的演员才行。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了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热点。每一个舞台都希望能够在中国挑选到更好的演员,从而使自己的舞台更为活跃。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管 王仲何:“你是著名的歌剧院,那么可能歌唱家想去那边唱一下,作为一个很好的歌剧院,维持一个名声,或者维持这样一个,就像您说的世界一流的舞台,也希望不断地希望有著名的歌唱家来这里来演出,这样使得大家都觉得你是名副其实。”

  记者:“现在他们就来中国寻找这样的歌唱家?”

  王仲何:“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歌唱家,不断地涌现出来。”

  半小时观察:自豪之后还有什么?

  以前是我们求着别人卖自己,现在是别人追着我们来求购,巨大的变化就发生在这两年间。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竞争力持续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先知先觉的资本市场最先嗅到了。

  我们的公司成了“主角”,这个变化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讲,是自豪,但自豪之后,还有责任。既然是“角儿”,就得严格要求自己,给别人作个榜样。上市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拿到钱就完事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形象,都得照着国际的标准去完善。让中国公司在海外交易所成为一个品牌。

  在国外交易所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时候,反观我们国内证交所的发行机制就显得有些僵化和落后了。如何吸引更优秀的公司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其中恐怕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主编:张凯华

  记者:周羿翔

  摄像:樊金峰

  文稿编辑:刘莹(实习)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