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非洲发展方式的上下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0:37 《财经》杂志网络版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黄山】 从2000年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到2001年的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再到2002年的南非德班,人们一步步见证了世界、特别是非洲在解决贫穷和不发达问题上的努力。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商定了一套有时限、能测量的目标和指标,即在2015年前,实现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等八项目标,此目标因此被确定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

  到了2001年,非洲联盟(AU)的前身非洲统一组织(OAU)在卢萨卡举行的第37届首脑会议上,制定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该计划成为非洲自主制定的第一个全面规划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蓝图,旨在解决非洲大陆面临的贫困加剧、经济落后和被边缘化等问题。

  为了从制度上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002年7月,即将成立的非洲联盟制定了“非洲国家互查机制”(APRM),要求志愿加入这一机制的各成员国公开其政府管理、经济政策以及人权等方面的情况,接受其他成员国的检查和评估。

  上述一系列机制及目标的确定,令非洲扶贫和发展问题重新获得世界的关注,为非洲大陆国家在吸引外资、建立非洲自有特色的发展框架提供了制度保障。数据显示,近年来是非洲大陆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2006年非洲平均GDP增长速度达到5.5%,预计2007年将达到7%,这是非洲近20年来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如此,这种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和跨国机构牵头的发展计划也招致不少争议。最主要的挑战来自纽约大学的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扶贫发展方式。伊斯特利指出,由国际机构和非洲的政治精英们倡导的发展计划,在效率和灵活性上缺陷严重,破坏了非洲普通人民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仅不能成为问题的答案,反而本身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以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为例,批评者指出,该计划主要关注如何获得外来金融支持,而忽视了当地居民自身的动员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该计划所强调的非洲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容,也被认为是服务于少数富人的利益。

  5月14日,在上海出席非洲

开发银行年会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詹纳(Abdoulie Janneh)告诉《财经》记者,非洲的发展需要强调非洲的自主性,应该是一种基于自信的驱动。他表示,非洲很多国家资源丰富,关键是需要找到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途径。这就要求将非洲放到全球市场的背景下,确保非洲不靠单一的模式来发展,而应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很显然,作为推动非洲发展的三个主要国际和区域性机构之一的主管(另两个机构分别是非洲联盟和非洲开发银行),詹纳需要支持国际机构在非洲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但詹纳也明确表示,非洲必须依靠自身。

  客观地说,非洲大陆在全球化时代一度出现被边缘化的危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单一的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发展计划和模式,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帮助整个大陆实现振兴的任务。正如詹纳所言,注意倾听人民的声音,同时注意同其他方面分享发展经验,才是实现非洲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辩论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当非洲开发银行来到中国,希望就开发性金融同中国相关部门举行研讨时,他们希望获得中国在利用开发性金融帮助欠发达地区的经验。但这种经验的借鉴,不应导致当地社区的“失语”。相反,政府在推行上述有利于当地发展的政策时,更应加强对当地人民的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从根本上推动非洲社会经济的增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