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日本经济复苏:寻找实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1:53 第一财经日报

  林木

  上下班有时会打出租车。虽然东京的地铁四通八达,但勤劳又无奈的上班族因为加班,往往会错过末班车。

  坐上出租车,我总要问司机:“最近生意如何?”

  “没有多大起色。”几乎所有的司机都异口同声。

  “不是说经济复苏了吗,难道客人没多起来?”

  “我们并没有感受到……”

  在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之后,日本经济终于在2002年初现曙光。泡沫经济留下的痼疾——不良贷款、资产缩水基本“治愈”。2004年12月,当时的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宣布日本经济已走出低迷,从而正式给这场明治维新以来历时最久的经济萧条画上了句号。GDP、有效雇佣率、日银短观(日本银行发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各种各样的经济指标都确凿地表明这个国家的经济走上了复兴之路。

  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地价的上涨。日本国土交通省今年3月发布的地价公报显示,去年日本全国平均地价较前年上升了0.4%,这是日本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全国地价首次上升。其中,居住区地价上涨0.1%,商业区上涨2.3%。东京23区的商业用地更是上涨了14%。这意味着连续下跌了近16年的日本

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低谷。

  但普通日本人却并没有切身感受到数据所表现出的繁荣。与二战后日本经济强劲的景气状况相比,很多人称此次是“没有实感的经济复苏”。“没有实感”大概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贫富差距扩大。曾在日本民众中支持率较高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对日本经济的复苏之功不可没、小泉政府倡导“没有改革,就没有日本经济复苏”。但那场改革也是伴随痛楚的改革。小泉大量削减国家在公共项目上的支出,压减国债的发行量。如此“小政府”的行为不仅扩大了经济发达的首都城市圈和就业环境不景气的地方之间的差距,也扩大了社会各阶层间的贫富差距。日本曾有“1.2亿日本人都是中产阶级”的说法,而小泉改革结束了这个国家的平均主义,拉大了贫富差距。

  二是民众可支配收入并无明显增加。日本企业在完成了一系列“瘦身运动”后,开始加大设备投资。今年1月,松下电器在兵库县尼崎市投资逾2800亿日元,兴建世界最大的

等离子面板工厂。此前,其竞争对手夏普已准备在其全球知名的
液晶
面板工厂——龟山第二工厂为第3条生产线投入2000亿日元。现在,夏普不会坐视松下的追赶。有消息表明,夏普将在兵库县姬路市兴建全球最大的液晶生产工厂,投资规模将高达3500亿~4000亿日元。

  良好的经济环境显然增加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为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不被落下,各大企业频频加大设备投资,而把提高职员收入排在次位。

  三是消费心理依然萎缩。日本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退休金的发放,医疗保险自费比例的上升,消费税的加重……各种问题都浮出水面。考虑到这些,人们自然会捂紧荷包,不敢大手大脚。

  现任财政大臣尾身幸次1998年担任桥本龙太郎内阁的经济企划厅厅长时,曾向日本人民许诺:“只要樱花盛开,日本经济就会复苏。”现在,今春的一季樱花都已开过。稳健的经济增长需要持续的外需,也需要以民众消费为基础的强劲内需。希望日本这次经济复苏能走得更远、更稳健。(作者为在日本某证券公司任分析师的中国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