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交所中国爱情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02:59  第一财经日报

  牛智敬

  “想和日本企业建立关系,提高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是东京证券交易所选择的重点对象。”

  “墙里开花墙外香”,Asia Media Co. Ltd(下称“Asia Media”)就是一枝墙外香的“花”。

  4月26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下称“东交所”)将举行一个豪华仪式,以庆祝Asia Media在东交所创业板(Mothers)IPO成功。

  尽管这家公司在中国很少有人知晓,但是并不妨碍东交所“揽香入怀”——事实上,为了这一天,东交所在中国忙碌了很久。

  东交所新上市推广部海外企业主管岩永守幸在东交所大楼内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是日本企业,他们的宣传力度不会这么大。东交所是想以此为契机,广为宣传,从而吸引中国内地企业到东交所来上市。

  东交所失落中国企业

  Asia Media(注册地百慕大)主要业务在北京,其子公司北京宽视网络技术公司(下称“北京宽视”)成立于2002年4月,主营业务为提供电视节目指南解决方案等。

  如果算上2002年在东交所上市的新华财经——一家注册地在香港的中国资讯公司,Asia Media是第二家在东交所上市的中国系公司。

  比起欧美在中国“抢走”的IPO大单,东交所的表现与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的身份很不相配。

  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共有86家公司在境外上市,其中有45家企业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26家在新加坡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纳斯达克市场有6家,纽约交易所也吸引了3家公司上市。而东交所则为0家。

  自1973年东交所面向海外企业开放上市以来,其最高峰在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夕达到了127家外国公司,但随后一路下滑,到目前为止只有25家国外上市公司。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日本由于国内市场很大,并没有过多考虑国际化。” 东交所新上市推广部中国顾问山本秀树对本报记者坦承。

  山本秀树同时认为,中国前几年以大企业海外上市为主,由于政治等多种因素困扰,东交所也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不去日本

  中国企业远离东交所,有着多种因素困扰,其中和东交所对上市公司的选择、信息披露等有很大关系。

  Asia Media此次在东交所总共发行5238万股,其股东方除在百慕大注册的ChinaIP.TV外,张帆为创始执行合伙人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日本最大的卫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NTT移动通讯公司、在日华人企业家徐志敏创办的JCD公司等亦有持股,其承销商是日本的野村证券。盛大网络总裁唐骏也持有该公司股票期权,是该公司顾问。

  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东交所想要吸引的中国企业特点:要么想发展日本业务,要么拥有日本股东。

  “日本的很多大公司持有Asia Media的原因,是想和它合作,在中国展开业务。” 岩永守幸说,“想和日本企业建立关系、提高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是东交所选择的重点对象。”

  这种独特的选择思路也在日本券商身上得到了体现。很多日本券商首先问到的是“企业在日本有没有业务往来?有没有想到日本拓展业务?有没有日本的投资者……”之后才是“公司做什么业务,能赚多少钱?”

  正因如此,很多根本未将业务范围和融资结合起来的中国企业,被迫放弃了东交所上市计划。

  东交所此前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不过,山本秀树表示,在美国出台萨班斯法案后,东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审查已经差不多。

  时间因素也是很多中小企业考虑的。由于审查相对严格,相对于中国香港和欧美,中国内地企业在日本上市所花的准备时间更长。通常,在香港和纳斯达克上市一般花费的时间差不多在6~10个月的时间,而在日本上市则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此前有风险投资人士表示,对创业企业来说,时间很重要。为了节省时间,为了尽快上市,最应该考虑的是选择上市时间花费比较短的地方。

  迟到的券商

  即使不考虑上面的因素,想到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会遇到另一个难题——保荐商。

  日本券商曾在中国证券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1982年日本野村证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证券公司。

  由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加之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十几年影响,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券商疲于应对自身危机,在海外扩张方面就落后于欧美券商。

  在中国,日本券商曾经有十年出现了“只出不进”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只有9家日本券商在中国有业务,其中只有海际大和1家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

  “日本券商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但等到日本券商后来想重新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欧美券商已经进到了中国市场。”山本秀树对本报记者说。

  与此同时,欧美券商在中国频频拿下大单,更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业到海外上市。善于利用中国资深本土人士,并挖掘人脉,成为欧美券商不断获胜的法宝。

  相比欧美企业,日本证券业在此方面则几乎无动作可言。加之中日关系一直冷冷热热,日本券商更难以介入大型国企海外上市进程。

  “我回到国内交流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说我普通话讲得真好,他们以为我是日本人。”东交所资本市场推广部门亚太地区担当陆俊彦对本报记者说。

  陆俊彦最早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随后成为东交所第一个中国职员。现在她最主要的工作是和中国业界沟通,开拓更多的中国渠道,并定期展开研讨会,以了解有意上市的公司消息。

  虽同属东亚,但语言不通确是中日证券界交流的障碍之一。由于语言的限制,熟悉日本证券市场,同时精通中日文的人才并不是很多,这加大了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的成本,同时也加大了沟通难度。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Asia Media的此次IPO文件都是日语文本,甚至连中文都没有提供,这意味着需要精通日本会计准则和日语,更意味着高昂的成本。东交所上市推广部(Listing Promotion)部长齐藤博一此前对《财经》杂志表示:“日本的会计准则有望几年后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且,从2009年度开始,对于外国企业的披露资料可以用英文,但其中的摘要还需用日语。”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