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印度特区梦何时能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1:14 文汇报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 王耀东 征地引发激烈冲突 纵向地看,最近发生在南迪格拉姆村的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它集中反映了印度当前发展“经济特区”政策遇到的矛盾和阻力。 今年1月初,同样是在南迪格拉姆村,由于得知了西孟加拉邦政府“秘密”策划在当地搞经济特区,并且已经批准征用4000公顷良田,当地农民迅速搞起了“护村运动”。村民们在村子四周挖起了又深又宽的壕沟,设立路障,24小时设哨把守,防止外部人员和车辆进入。见到正常的方式难以取得突破,西孟加拉邦的执政党组织了自己的“突击队”,于1月6日晚向南迪格拉姆村“发起了进攻”。“激战”一直持续到1月7日凌晨,导致至少11人死亡,多人受伤。 去年年底,西孟加拉邦的另一个地区辛古尔村也发生了类似的冲突。为落实印度塔塔集团微型汽车生产基地项目1000公顷的土地征用,当地警察强行开进了辛古尔村,有60多人在冲突中被捕,包括20名妇女儿童。事件很快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引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群众示威。西孟加拉邦的最大反对党“草根国大党”主席玛玛塔·班纳吉很快宣布进行绝食抗议,一些人权组织也指责政府和警方滥用权力。 再早些时候,奥里萨邦区努阿贡村也发生了500多居民与当地警方发生暴力冲突的事件,导致12人死亡,导火索是村民对塔塔公司在当地兴建钢厂的“特区”征地项目不满。 “芝麻开门”咒语失灵 过去三年来,印度经济持续保持8%的高速增长。曼·辛格总理曾雄心勃勃地表示,为维持经济高速发展,印度在三年内将吸引1500亿美元的外资。另据经济分析人士测算,如果想保持目前的增长率,印度未来10年的外资需求将达到1.5万亿美元。本届印度政府确定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的经济政策,正是希望“特区”能成为一个灵验的咒语,打开维持高经济增长同时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的大门。 早在1965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就建起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1972年孟买又成立了圣克鲁斯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区,但这些所谓的特区并未大规模吸引外来投资。究其原因,僵化的劳动力体制、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性措施、保守的税收和进出口政策、政策的不连续性等,都大大打击了外资进入的热情和信心。 例如,印度法律规定,一家外国公司在印度合作建立一个企业,如果该公司要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另建工厂,必须得到原来印方合作伙伴的书面同意,这就是著名的“第18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印方合作伙伴为了自己的利益显然不会同意合资方另外建厂。日本铃木公司上世纪70年代末即在印生产小型汽车,算是印度汽车业的“先驱”,但至今也拿不下来新建工厂的许可证。目前受这一条款影响的外国公司多达几十家,其中也包括中国的TCL等公司。 印度经济特区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去年2月份政府通过了《经济特区法》之后。根据该法,企业在特区内可享受“一站式”服务,即所有手续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征用土地面积只要有四分之一的面积用于加工业即可;区内企业第一个五年内免交全部所得税、第二个五年减免50%所得税、第三个五年免除再投资收益税收。该法还要求,地方政府为特区提供配套设施建设,特区规模不能小于1000英亩等。 这项政策一出,立即受到了印度企业及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几乎每个邦都开始筹划自己的经济特区,中央政府原定的全国特区总数不超过150个的限制,很快就引发了各邦的不满。由于中央政府难以在各邦之间平衡分配,不久即宣布取消限制。根据最近的数字,目前印政府批准兴建的特区项目已达235个。 “质疑”之声日益高涨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内资和外资都翘首企盼新的经济特区能尽快呱呱落地的时候,在印度国内开始出现了越来越高的“怀疑派”声音。争论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土地,一个是税收。在税收方面,由于政府给进入特区的企业以十分优惠的政策,有人担心一些并不合格的企业会绞尽脑汁挤进特区,既让特区走了样,又使政府承担大量税收流失。该项政策遭遇的“印度特色”困难和阻力,使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虽然经济特区可能三年内给印度带来5800亿卢比的投资,新产生150万个工作机会,但根据印度财政部测算,如果执行特区政策,印度在未来5年将减少税收收入1.75万亿卢比。印国家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的测算也表明,政府税收减少额将在1万亿卢比左右。这意味着该项政策可能导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不良后果。 上面这一系列冲突事件则反映了在土地方面的争论更加激烈。反对意见认为,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实际上,在印目前已批准的特区项目中,超过70%的项目都存在土地问题的纠葛。 即使在政府内部,财政部和商业部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分歧。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认为政府应控制经济特区的数量,慎重从事,但商业部长纳特则认为,要吸引外资就不应该限制特区数量,各邦应有权自行审批。此间舆论指出,印度需要经济特区吸引外资,维持增长,但同时应充分照顾农民利益。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特区项目束之高阁 自从年初发生关于特区问题的流血事件后,印度政府在1月23日召开内阁会议后决定冻结全国所有特区项目。所有新的经济特区项目审批都暂时中止,已经审批的也暂时停止征用土地,即只有在居民重新安置、就业问题、土地价格等所有问题都得到满意解决之后才能继续进行。由于征收土地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要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任务”,这项决定意味着印度“经济特区梦”要变成现实,不知将推迟到哪一天。 上周发生在南迪格拉姆村的事件证实了这种担心。就在事件发生之前,印度商业部实际上已就经济特区对国内企业和财政收入的影响、特区规模、土地征用等问题完成了内部调研,准备向内阁部长会议小组提交应对方案。在新的形势下,该部长会议小组近期根本不可能召开会议。 然而时间不等人。许多外国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投入,一味拖下去其耐心是有限的。以耐克公司为例,它计划在泰米尔纳德邦兴建一个生产基地,投资额达3亿美元,公司方面甚至购买了机器设备。有消息称,公司方面表示如果在明年还无法实现商业运营,将取消该项目。来自美国的维兰卡尼通讯公司也表示,如果特区建设仍没有进展,将重新考虑撤销其计划投资6亿美元的一个大型项目。 印商业部官员预计,短期内外资对印度经济特区投资的热情可能骤减。“在当前的僵局打破之前,估计现有的特区外资项目将减少25%。” (本报新德里3月22日电)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